本文作者/王威大鱼
向大家隆重不推荐2017年最新英剧《Harlots》,因为harlots是个很低俗的职业,这个词是“prostitute”的委婉语(euphemism),虽然也不怎么好听,但毕竟比原来那个词更容易说出口些。《圣经》里用的就是这个词。这个词对应的中文用法,大概是“青楼女”吧。
Proverbs 23:27-28 says, "For a prostitute is a deep pit and a wayward wife is a narrow well. Like a bandit she lies in wait, and multiplies the unfaithful among men."
网青宫廷剧大战Harlots
关于这部英剧,负面的评论和正面的几乎一样少——根本就没什么人看。这和我警方严惩薛蛮子王全安而形成的良好的社会风气无关。这种事一旦拍电影电视剧,就脱离了低级趣味,成了文学或是文化现象。
Harlots文化和青楼文化之间的距离不比伦敦与上海之间的距离近,你用刀叉我用筷子,异国风情并不能带来我们器官安全感。
进一步考察这部英剧,你会发现它在英伦本土也不受待见,IMDB只有7.3分,比起同样是英剧的《神探夏洛克》的9.2分、《神秘博士》8.8分,简直就是一次失败。
这可能与Harlots文化的在英伦的国民影响力有关,该片制作方似乎并不试图靠这一文化取悦观众,更像一部发生在青楼里的《纸牌屋》。Harlots只是面儿,“纸牌屋”才是底子,英国人只是把国产“宫斗剧”内衣外穿而已,所以未能起到哗众取宠的预期效果。
“青”文化的泛娱乐本色
文艺青年的偶像高晓松做了四年的网络视频脱口秀,其中关于“青楼文化”的那一期的点击率排名TOP10。高晓松对我国观众是非常了解的,他在脱口秀开播第二期就选择了这个话题,显然充分考虑这一话题的引流价值和传播潜力。毕竟,这种文化伴随着封建制度,在中国曾经存在了2000年。
但才子高晓松对这一文化的理解不够深刻,他没有辨别“青”与“黄”的色差。青,是一种文化,而黄不是。仅就其与文学的关系而言,“青”文化为唐诗提供了大量的内容,为宋词造就了像柳永、晏殊这样人才,几乎占据了这一文学形式的半壁江山,它甚至为整个元曲的形成搭建了舞台,也暗度陈仓地传播了明清小说。“青”文化,贯穿了整个古代尤其是明清以前的“泛娱乐”产业。
柳永在一次科考失败后写道: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
大游艇拯救不了直播间
宫斗剧,完全可以看作发生在高档场所的《Harlots》,甄嬛们用长袍大袖遮盖起“青”衣的褶皱,把人生的价值实现指向对那唯一一个男人的争夺上。宫斗剧的成功,被很多人视为女权主义的成功。事实也许正好相反:更有可能归因于该剧对中国女性“青”文化集体记忆形成的统一价值观的成功抓取。
这也解释了一个现象:在中国,无论是中国的《甄嬛传》还是英国的《Harlots》,女性观众的数量都远远高于男性。
一般认为,“青黄不接”的泛娱乐领域是近年进入盘整期的“直播”行业。前两年,该行业拔地而起,迅猛发展,以王老公为代表的投资人蜂拥而入,他们在公开场合用各种比主播口中更奇葩的理论解读其兴起的原因,而私下里你争我夺的却都是快播倒闭的红利。
直到最近,“蘑菇街”才通过大数据发现了一个骨感的事实:尽管直播间里赠送大游艇的多为男性,但观众性别比例中女性占了绝对优势。
是的,女人比男人更愿意看性感女人!
本文作者/王威大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