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剧

巴塞罗那恐袭之后,考究的英国人播了一部为IS“洗白”的英剧?

字号+作者:世界说 来源:世界说2017-08-29 我要评论()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了解全球局势,世界趣闻,微信关注一个就够了:世界说(ID:globusnews)写在前面:奔驰在叙利亚荒原的武装皮卡上,不同肤色的年轻人手持武器、头戴围巾,用英语谈笑风生'...

了解全球局势,世界趣闻,微信关注一个就够了:世界说(ID:globusnews)

写在前面:奔驰在叙利亚荒原的武装皮卡上,不同肤色的年轻人手持武器、头戴围巾,用英语谈笑风生。掏出手机自拍时,他们一齐用右手食指指天,高喊“真主至大”。这是8月20日起在英国第四频道(Channel 4)播出的迷你剧《理想国》(The State,又译《弃明投暗》《投奔伊斯兰国》)中的画面。这些年轻人都是从欧洲加入“伊斯兰国”(IS)的圣战者,也是故事的主角。

巴塞罗那恐袭之后,考究的英国人播了一部为IS“洗白”的英剧?

“这可比打工翻汉堡肉爽多了!”

就在《理想国》播出的三天前,一名摩洛哥裔男子高喊同样的口号,在西班牙巴塞罗那驾车发起袭击,造成14人死亡。IS官方宣传机构宣称,这是对西班牙加入打击IS联盟的报复。

在恐袭惨剧发生后不到一周之内放映一部以IS为舞台、以效忠于IS的激进分子为主角的剧情片,真的合乎时宜么?《每日邮报》对《理想国》第一集的剧评表达了更严重的顾虑:把现实中笃信伊斯兰圣战主义、投奔IS嗜血政权的恶魔(至少也是鬼迷心窍的笨蛋)“人性化”成外形靓丽、唤起观众共情乃至同情的戏剧角色,《理想国》“像一部30年代的纳粹招募宣传片”。

虚构的戏剧,能否揭露IS的现实?

巴塞罗那恐袭之后,考究的英国人播了一部为IS“洗白”的英剧?

《每日邮报》剧评:“纯粹是毒药……像1930年代的纳粹招募宣传片一样”,零分。

18个月的功课,180分钟的疯狂

自2014年《理想国》由曾执导热门英剧《狼厅》的彼得·科斯明斯基(Peter Kosminsky)担纲编剧导演,用四集180分钟的篇幅讲述了四名出身、动机各异的英国青年听信网上伊斯兰圣战主义宣传、背井离乡投奔IS之后的遭遇。

巴塞罗那恐袭之后,考究的英国人播了一部为IS“洗白”的英剧?

出身伦敦的巴基斯坦裔二代移民Jalal(左)原本是典型的好学生,精通阿拉伯语、能背诵古兰经,有一个曾在叙利亚内战早期投奔IS的哥哥。在从IS的网上杂志中得知哥哥成为“烈士”的消息之后,Jalal决定追随他的脚步,带着喜欢寻求刺激的好友Ziyad(右)离家出走,加入IS领导的“圣战”队伍。

巴塞罗那恐袭之后,考究的英国人播了一部为IS“洗白”的英剧?

年轻的单身母亲Shakira(左二)是一名初级医生,有过一段不愉快的婚姻。作为一名新皈依伊斯兰教萨拉菲派的激进主义者,Shakira对IS所宣传的理念笃信不疑,决心带着九岁的儿子Isaac(左三)一起加入这个符合自己价值观的国度,用医疗技能为建设IS添砖加瓦。

巴塞罗那恐袭之后,考究的英国人播了一部为IS“洗白”的英剧?

相比之下,女学生Ushna的动机则单纯得多,她加入IS的唯一理由就是向往能与圣战者结婚,成为“狮群中的雌狮”。在冒险越过土耳其南部戒备森严的边境线之后,四名主人公怀着各自的目的与共同的激进伊斯兰信仰,来到了IS旗下。

《理想国》的故事背景设定在2015年,当时IS已奠都叙利亚城市拉卡(Raqqa),并在摩苏尔战役中击溃了伊拉克政府军,其残暴的手段开始成为全球媒体的焦点。作为一部全程在西班牙拍摄的虚构性作品,《理想国》无法像纪实作品那样直接表现IS境内的真实情况。因此,主创团队对IS的内部生态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从IS宣传材料与对潜逃回欧洲的IS前成员的采访中收集了大量素材。

在接受《国家地理》采访时,导演科斯明斯基表示《理想国》人物与剧情纯属虚构,但每一个情节与设定都能从剧组之前的研究素材中找到原型;《理想国》开机之前的研究总共持续了18个月,而投奔IS的圣战者在加入IS队伍后通常也活不到这么久。

巴塞罗那恐袭之后,考究的英国人播了一部为IS“洗白”的英剧?

导演科斯明斯基(右)与扮演Shakira的演员在位于西班牙的片场。目前逃回英国的前IS成员通常会被判平均8年监禁且全部禁止采访,剧组只好从欧洲其他国家寻找采访对象。图片来源:National Geographic Australia

18个月的功课最终浓缩成180分钟的日常与疯狂。在剧情开始,IS对新加入的成员严加监管,电子产品恢复出厂设置,如果发现未蒙面的女性图片,即便是母亲也必须删除。新成员在投奔IS前的个人身份也必须“出厂设置”,在集会上将护照与其他“非法”出版物一并烧毁,在IS内部只能以昵称示人。

巴塞罗那恐袭之后,考究的英国人播了一部为IS“洗白”的英剧?

Jalal从手机上删除母亲的照片。

除此之外,在剧情前半段,IS似乎并未展现出其暴虐的一面,镜头节奏平和、色调温暖。新加入IS的一群欧洲“圣战者”当中除了主角Jalal和Ziyad二人组是巴基斯坦裔二代穆斯林移民之外,大多是新皈依的白人,对伊斯兰教法有着比先天穆斯林更狂热的服从。而在未婚女性的集体宿舍里,负责管理新“移民”的教官也是一位教条主义的美国皈依者。

巴塞罗那恐袭之后,考究的英国人播了一部为IS“洗白”的英剧?

IS的新兵营里有一座游泳池。新皈依的德国“圣战者”在下水前坚持遵循圣训规定从左边脱衣服,出身穆斯林家庭的Jalal和Ziyad反而从右边开始脱了。在这之后,来自欧洲的新“圣战者”们在泳池里打起了水仗。

IS将未婚女性安置在宿舍里统一管束。在绝对不会有成年男性进入的公共空间里,女性不必遮蔽面部,似乎比预想中要“自由”很多。Shakira甚至认为,IS的生活有如“一个超酷的俱乐部”。

巴塞罗那恐袭之后,考究的英国人播了一部为IS“洗白”的英剧?

Shakira和Ushna在IS的第一晚有如置身于普通的女子宿舍当中,一名新皈依的美国女性负责管理所有未婚女住户的起居生活。这就是在IS的生活么?

随着主人公们在IS生活的时间不断增长,IS的真实面貌才开始逐渐暴露出来。首先是其意识形态中的死亡崇拜:IS笃信伊斯兰教末世论,认为男性穆斯林必须投身一场必败的“圣战”中才能上天堂。

对女性穆斯林,IS则要求对圣战者绝对的服从。不但不能独自从事任何工作,没有男性监护人陪伴时更不能出门,除眼睛以外的身体不能有任何裸露。

巴塞罗那恐袭之后,考究的英国人播了一部为IS“洗白”的英剧?

独自出门的当地妇女(左)因违背了IS的禁忌,被女主角所在的未婚妇女队伍判处肉刑。与被惩罚的妇女不同,处刑者大多是外国新皈依的穆斯林。

IS主张IS是遵照伊斯兰教法的、属于穆斯林的神权国家。但在实际操作中,伊斯兰教义在IS的执行时常蕴含着矛盾乃至反抗。新皈依者的伊斯兰教法成为针对本地穆斯林的暴政,即便IS狂热的支持者也常为教义和伦理发生争执……在IS里,谁更能代表伊斯兰?

巴塞罗那恐袭之后,考究的英国人播了一部为IS“洗白”的英剧?

狂热的Shakira希望能去医院为IS工作,但IS禁止女性独自出门。Shakira不得不利用伊斯兰教法中对“男性监护人”的定义,让儿子ISaac为自己开了通行证。

巴塞罗那恐袭之后,考究的英国人播了一部为IS“洗白”的英剧?

应该如何对待被俘虏为性奴隶的雅兹迪派女性?《古兰经》没有谴责奴隶制本身,《理想国》对这一点也没有回避。但在教义与伦理面前,IS“圣战者”之间也存在难以弥合的争议。

与此同时,在死亡崇拜的意识形态驱使下,IS的神权统治机器残暴而嗜血。公开处刑成为昭示权力的最主要手段,对居民的小恩小惠仅存在于政治宣传当中。随着一开始兄弟姐妹互相关爱的假象被彻底戳穿,即便笃信IS激进理念的主人公,也不得不在快速升级的暴力中迎来抉择的时刻。

巴塞罗那恐袭之后,考究的英国人播了一部为IS“洗白”的英剧?

Shakira一厢情愿地希望ISaac能在“有信仰”的环境里长大,但不想让他看见街头酷刑的场面。比酷刑更可怕的是,如果继续在IS待下去,ISaac迟早会习惯并爱上暴力。

巴塞罗那恐袭之后,考究的英国人播了一部为IS“洗白”的英剧?

带领Jalal的老兵曾在萨达姆军队服役,在美军监狱里加入了IS的队伍。作为“开国元勋”,他掌握着IS成立早期不光彩的秘密。

而在纪录片镜头至今仍无法企及的地方,《理想国》也在用戏剧的眼睛窥探着IS黑旗下隐秘而危险的私人世界。基督徒的丈夫为保妻逃难扮演顺民,同性恋医生即便隐藏性向,也难免因未婚被IS怀疑……在死亡与自由之间,阳奉阴违的双面生活能维持多久?

巴塞罗那恐袭之后,考究的英国人播了一部为IS“洗白”的英剧?

Jalal与一位嗜咖啡成瘾的药店老板成为朋友,咖啡恰恰是被IS禁止的饮料。喝不喝咖啡是Jalal面对的第一个抉择,但远远不是最后一个。

在故事的最后,四名主人公到底有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愚蠢和IS的罪恶?答案并不是一致的,但即便幡然醒悟,他们也不得不为自己幼稚的决定付出应有的代价。

人性化的“圣战者”:透视还是洗白?

恐怖分子泳池派对、女性极端分子大搞联谊……即便对曾屡次接触中东与恐怖主义题材的导演科斯明斯基而言,《理想国》对IS的刻画也是一次尤为大胆的冒险。8月20日《理想国》第一集在英国电视第四频道(Channel 4)播出后,吸引了多达140万人观看,但显然并不是所有人都能买账。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一位父亲在2014年被IS杀害的20岁女性Bethany Haines在《理想国》播出一集后表示,第四频道应当将《理想国》的播出推后至少两周。作为受害者家属,他们唯一想要的是伊斯兰国在现实中被彻底覆灭,而不想只是在电视中看到这些没有发生过的事情。《太阳报》亦采访了一名曾在阿富汗服役的前英军上校Richard Kemp,后者指责《理想国》对IS的描绘“相当于圣战主义者的《兄弟连》和《敦刻尔克》”。

巴塞罗那恐袭之后,考究的英国人播了一部为IS“洗白”的英剧?

2007年科斯明斯基编导了迷你剧《身份的战役》,在英国第四频道放映,直面英国穆斯林青年的极端化问题。今年的《理想国》更进一步,把焦点对准了IS内的状况。

对于“美化‘伊斯兰国’”的指责,导演科斯明斯基从一开始就有心理预期。在他看来,把投奔IS的“圣战者”当成疯子固然简单,但只有把他们还原成受教育、能思考的人,才能透视出迄今800多名出身各异的英国年轻人追随圣战主义思想、投奔IS的真正动机。“我们需要破解简单粗暴的思考方式……我认为最好的做法是制造一些虚构的角色,通过跟踪他们(在‘伊斯兰国’)的旅程观察到底会发生什么。”在这个过程中,对“圣战者”角色的同情“不可避免”,但只有理解了穆斯林青年被IS吸引的原因,才能更好地应对这个问题。

随着后续剧集渐次播出,主创的意图也从不断升级的暴力与罪恶中体现出来。据统计,《理想国》全剧平均收视人数高达120万,与第一集140万的数字相比并无显著下降。大多数观众确实如科斯明斯基所言看到了最后,目睹了IS表面的风光与秩序下暗藏的血腥与黑暗。

巴塞罗那恐袭之后,考究的英国人播了一部为IS“洗白”的英剧?

立场偏保守的《电讯报》对《理想国》结局的评论:《科斯明斯基的IS戏剧不是招募宣传片》

面对IS,虚构的戏剧能否照进现实?

《理想国》远非西方媒体第一次用影像呈现IS。早在2014年,VICE记者Medyan Dairieh曾深入到拉卡地区,进行了为期三周的报道,作为第一个可以深入到IS内部的新闻记者拍摄了一部时长42分钟的纪录片。这是西方媒体关于IS内部生活最系统的一手影像资料,但因拍摄许可来自IS官方,因此内容受到IS方面的严格控制,难以反映IS统治背后当地生活的真实状态。

巴塞罗那恐袭之后,考究的英国人播了一部为IS“洗白”的英剧?

Vice News于2014年获得IS拍摄许可后,在IS中心城市拉卡等地拍摄了时长42分钟的纪录片。

2017年5月17日,英国第四频道播出了由历史作家汤姆·霍兰(Tom Holland)主持的纪录片《IS:暴力的起源》,以探讨伊斯兰原教旨主义者对教义的解释为主题,试图揭示IS意识形态的宗教源泉,但IS治下的生活状态却没有得到体现。

与《理想国》剧组反映的一样,西方媒体在报道IS时同样面临着取材难的问题。对IS内部社会生活的了解只能来自于极少数自媒体在社交网络上提供的碎片化信息,能够系统性利用的资源以IS的对外宣传和招募信息为主。例如法国女记者Anna Erelle就曾在《圣战者的画皮下》(In the Skin of a JihadISt)一书中讲述了她是如何将自己化装成为一个对于IS有浪漫情怀的年轻穆斯林女性,并以此对IS宣传体系进行了一场“反侦察”。

巴塞罗那恐袭之后,考究的英国人播了一部为IS“洗白”的英剧?

Anna Erelle假装一名刚皈依的穆斯林少女与IS成员直接交往,展示了其劝诱年轻穆斯林投身激进运动的手法。图为IS成员以结婚为诱饵,劝说Anna投奔IS。

作为一出虚构的戏剧,《理想国》能不能改善我们对IS和伊斯兰圣战主义的理解?针对这个问题,我们采访了研究反恐与反激进化事务的英国皇家三军防务研究院高级研究员Tahir Abbas教授。Abbas教授表示,《理想国》对IS生活细节的表现差强人意,但还是对真实情况做了平滑的润色。例如,大多数来自西方的年轻“圣战者”无法忍受叙利亚当地干燥炎热的天气,这并未在剧中得到表现。此外,IS境内常见的居住环境与卫生问题也没有得到反映,主要角色在市区与兵营基本没有遭遇什么生活上的困难。相比之下,剧中对IS理念和意识形态的表现比较值得关注。

那么,《理想国》实现了导演科斯明斯基“理解青年穆斯林为何激进化”的目的么?Abbas教授认为,《理想国》跳过了四名主人公萌生投奔IS念头的过程,实际上完全回避了这个问题。描绘IS内部的试验或许大胆,但在尝试理解英国青年穆斯林激进化时,《理想国》提出了很多问题,却没有给出足够的答案。

世界说 徐一彤

发自 北京

了解全球局势,世界趣闻,微信关注一个就够了:世界说(ID:globus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