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剧

国内编剧创作模式探究: 或守正或创新,匠人手作与生产线模式共存

字号+作者:vlinkage 来源:vlinkage2019-04-05 我要评论()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剧本是首要因素,是导演的救命符”,近期,在爱奇艺网络剧开放日上,《双世宠妃》《绝世千金》的导演元德如是说。“剧本是一剧之本”是一条铁律。只不过在影'...

“剧本是首要因素,是导演的救命符”,近期,在爱奇艺网络剧开放日上,《双世宠妃》《绝世千金》的导演元德如是说。 “剧本是一剧之本”是一条铁律。只不过在影视行业被资本裹挟时,很多基本的规则成为皇帝的新装,成为不可言说的,或者说到也做不到的“真相”。

可喜的是,电视剧发展到今天,行业在悄然发生着变化,逐渐由浮躁渐渐回归内容为本的初心。在创作模式上针对不同的项目也渐渐形成了多元的剧本生产模式。借鉴美日韩编剧的创作,本文将谈谈中国编剧生产模式的守正与变化。

好戏不怕晚,传统手作工坊频出国剧精品

刚刚热播完结的电视剧《都挺好》收视与口碑双赢,不仅播放量排名占据首位,还引发话题不断,在豆瓣上亦获得了7.9的较高评分。据该剧制片人侯鸿亮透露,编剧王三毛、王磊父子用了8年时间对阿耐的原著小说进行改编,正午阳光出品的另一部《大江大河》也是两个编剧一直做了3年。

制片人侯鸿亮曾经在采访中说过,他们的戏基本上演员成本控制在30%到50%,其他在编剧、团队、导演,每个环节都尽力做到位。对于内容团队来说,制作好的内容是他们的“长板”,而从剧本开始,创作就已进入了锤炼锻造的匠人般的手作历程,这也是其出品剧集最终获得了堪称火爆的播出效果的根本原因。

而十集左右短小精悍的日剧剧本,也是制作人与编剧、导演等默契配合,打造出来的。日本电视剧在性价比上不如日本综艺,作为实力展现,电视台和制片公司更重视日剧的品质,致力于打造具有传承文化的力量,给人带来希望的剧集。

日剧一般先由制作人提出企划,找脚本家(编剧)写作,等剧本大致确定后,导演会加入讨论。编剧、制作人和导演作为剧集始创的黃金三角,配合越默契戏就做得越好。《半泽直树》的制作人贵岛诚一郎说:“电视制作最重要的不是钱,不是时间,也不是收视率。身为电视圈的一份子,要保持着骄傲的心情……”正是保持着这份执着、专注、骄傲的匠人精神,日剧不时有佳作产生。

很多品质上佳的国产剧的创作和日剧的创作很相似,就像匠人打造产品,不惜花费时间,不吝精力投入,力图打造精益求精的剧本,再开始下一步操作。正午阳光的剧集一直保持着国剧的较高水准,也正是因为同样秉持着这样的匠人之心,对内容本身专注打磨、耐心培养,才收获了不俗的成绩。

平衡性价比,类型化剧集偏爱美剧创作模式

但不是所有项目都经得起长时间的推敲、打磨,向好莱坞美式生产线式的剧作模式学习,就成为另一种比较常见的剧本创作模式。如网剧开路先锋白一骢旗下的灵河文化就是这样比较成熟的商业类型化剧本写作团队。

灵河文化旗下的灵河文心,共有十翼工作室、枕流工作室、醒欢工作室和朗路工作室,签约编剧一百余位。一旦有达成的项目合作,会迅速整合成立适合项目的编剧团队,针对项目进行最优化的团队剧本创作。从《老九门》《沙海》到《黄金瞳》,都是这样操作的,比如《黄金瞳》的署名编剧就有十人。团队作业的好处是,能够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对一个电视剧商业项目从策划到完成,剧本整体达到标准线以上水平。

这也是国产剧发展到现在这个节点,美国好莱坞编剧团队工作方式对国内编剧创作产生的影响。而网络文学IP改编,商业类型化的剧比较适合这种模式。这种模式下的编剧团队由主笔、提纲作者、对话作者、总编辑、制片人等共同组成。

生产线模式的优势是对市场反应灵敏,有明确的创作分工,并以流水线的方式生产剧本,使得影视剧本创作在时间和质量之间能获得一定的平衡。

首先,国产剧目前剧集太长,多名编剧分工协作能适应投资方项目在时间上的需求。国产剧四十集算短,动则五六十集,项目周期却有限。这样的情况,一两个人在短期内无法完成庞大的剧本创作量。

另外,团队作业有利于电视剧类型化所需要的强剧情创作。商业电视剧更重视情节,紧张感要带动观众一集集看下去,就必须节奏更紧凑,情节一环连一环,多人合作利于头脑风暴,开拓编剧脑洞,也利于各具特长的编剧们取长补短。当然,前提是要有一个专业能力和把控能力都很强的主编剧,能与制片方、导演合作,共同确定项目的定位。

这种模式可以确保剧本在标准线之上,好莱坞的大片基本上以这种模式生产出来的,弊端是,不会出现创造性很强的创新款,大多数是徘徊在口碑五到七分中等水准期间的类型化“商品”。

提升剧本创造力,从增加编剧权责做起

不管是手作艺术品型剧集,还是IP改编作品,都需要各方真正地重视起剧本,增加编剧的创作积极性,才能提升作品的创造力。

以韩国编剧为例,韩国电视剧大多是女编剧掌舵,专业打造玛丽苏梦想二十年,满足女人的真爱幻想。韩国编剧在行业里地位首屈一指,可以挑选导演、演员,开拍后到片场监督,顶级编剧拿的报酬也令人眼红。除了梦幻感,在细节的构建和情感的渐进步骤上,韩剧的处理都很细腻。近年韩剧在类型上,也不断有新的突破,不再只是玛丽苏的女性安慰剂,像“请回答”系列的青春回忆、《未生》的职场真实,还有《鬼怪》《信号》等奇幻或科幻的多类型尝试,无不给单一的玛丽苏鸡汤添加了不同以往的色彩。

在好莱坞项目的制作模式中,也同样多是主编剧扛大梁,做好项目策划,通过制片公司的选拔后,制片公司聘任编剧先行制作试播集,通过电视台的选拔后再继续项目的制作。整个过程中,主编剧不仅写作剧本的主要部分,组织团队创作,还作为执行制片,或制片人全程参与项目的制作,把控项目按照创意的“初心”进行下去,保证了项目的“正确”执行,和生命力的延续性。

不论是好莱坞还是日韩,在这些国家编剧的话语权较大,通常是编剧拿着本子选导演、选演员。国内却大多数时候是制片人、导演和演员话语权大,或者是谁有钱谁有资源有知名度,谁的话语权自然高。

然而,不是以剧本创作为基础的项目,也必然被创造力所抛弃。没有话语权、地位低下、薪酬不足的编剧,也就先天地失去了创造力。只有编剧个人和团队被重视,在审美、三观一致的基础上,在权益对等的情况下,具有专业能力、态度认真的编剧才可能真正迸发出创造力。如果投资方,制作人继续把编剧当做工具,编剧也就只能成为工具,这也是为什么,近年来,那些曾经很有创造力的编剧销声匿迹、好剧本荒芜的原因。

结语:与日美韩编剧创作模式一样,国内剧本创作的下一步的目标是,主编剧作为最懂项目和最早加入项目的人,能够在能力、权责上得到加强,从整体上参与项目的进展,把控项目的水准,编剧的职责和权利的增加也将会对作品品质带来好的影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