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马思遥
近日,国金消费研究中心发布了2019年的《单身经济专题分析报告》显示:占总人口15%的单身群体正在成为支持经济增长的中流砥柱,电影院不再是情侣的专利而成为单身群体的娱乐首选,煲剧成为他们重要的精神娱乐项目。在口味偏好上,二次元内容、悬疑题材、甜宠类都是他们的心头好。
受到单身经济崛起的影响,影视剧的创作方向也发生了转变。甜宠剧盛行、恋爱剧中鲜有父母出现都是当代人婚恋观变化后,对内容创作的映射。随着社会的发展,类似于单身主义这样的社会问题层出不穷,丁克族、老龄化等现象都将成为全新的挑战。影视剧作为社会的一面镜子,必须跟上时代,根据社会现象调整创作内容才不会被观众所抛弃。
日剧如何为社会问题把脉低欲望、独身主义、少子化、老龄化……等等一系列问题并不是我们独有的,日本早已经呈现出了这种复杂的社会结构。自日本泡沫经济后,日本的经济就持续低迷被称为“失落的20年”。2011年大地震后,更是雪上加霜,生活压力大,节奏过快,经济不景气,大多数人不愿意背负房贷、结婚、生子,也不愿意为了另一半降低自己本来就不高的生活质量。在这一点上,中日年轻人的婚恋心理达成了一致 ,“单身经济的崛起”也正是因为这些原因。同时随着老龄化的日益严重,日本老年人退休时间越来越晚。
虽然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与我国天差地别,但是从现象来看,日本与目前我国的社会结构相似度很高,随着时间的推移,趋同程度将会进一步加深。
日本的影视剧对于单身主义、空巢老人、空巢青年、老龄化、性别歧视等问题描写地十分详尽。日本现代化的脚步要比我们早很多,所以暴露出来的问题极有可能是我们即将要面对的社会问题。日本影视剧涉及的社会话题更加宽泛,题材多样,并且兼顾个性和共性,呈现出三种不同的状态。
一:同一社会话题,求本溯源,找寻原因,如日本人不愿意结婚的原因;
二:是同一起点引起的多种形态的结果,如日本人的职场问题;
三:刨除工作和感情,日本人则回归“人生的意义”,直面老龄化。
数据显示,在日本如果30岁还没结婚的单身群体中,有30%的人选择不婚。日本的5300万住房当中有30%的住户都是独居生活,到2035年,日本独居生活人口就要接近总住户的40%了。日本影视人为了国民的婚恋问题操碎了心,从单身到分手、从结婚到离婚、从向往恋爱到不婚主义各种婚恋观都进入影视作品中。
《我无法恋爱的理由》宣扬不恋爱、《不结婚》剧如其名、《倒数第二次恋爱》关注40岁大龄青年为何不结婚、《我选择了不结婚》直接向“结婚”宣战、终于结婚了,又要面对离婚的问题,如《最完美的离婚》、全新日剧《东京独身男》开机,日本影视人已经放弃寻找问题的原因,而接受“独身设定”。无“爱”社会中,日剧选取了情感的不同的阶段、不同性别角度、不同社会身份进行拍摄,深度探讨“社会不婚”的原因。
日本职场文化是全世界最严苛的,日本人的职场犹如战场,职员要胆战心惊地游走于各种角色之间。日本职场剧更关注小人物的故事,而非国内影视剧中的大型商战, 或者将职业、职场沦为爱情背景。日本职场剧和情感剧类似,涵盖多个角度,如现代化进程中的漂泊者《东京女子图鉴》、职场讨好者《我们无法成为野兽》、职场逆袭故事《卖房子的女人》等。这些的剧集犹如一碗高级鸡汤,既帮助年轻人抒发心中职场郁结,又为他们编制了“努力你也可以”的美梦。
日本人不得不关注的话题——老龄化显得更残酷,但他们向来习惯于在残酷之中寻找些许温情。《黑道看护》《安宁之乡》等作品,既饱含温情又透露出些许无奈,从人生、生命、时间等多个角度剖析老年人的心理状态和生存状态,寻求老年人的需求点。不仅受到了老年人的欢迎,也得到了很多青年人的追捧,提升了整个社会对老年群体的关注。反观国内针对老年人的剧集少之又少,绝大部分都会沦为婆媳关系、天伦之乐的内容,对老年人真正的需求关注度不够。
我们跟日剧能学习什么?曾经我们以为韩剧会是我国剧集的发展趋势,那只是工业体系和行业成熟度的领域。随着我国和日本社会结构的趋同,在内容创作上,日本更具有借鉴意义。
日本影视编剧反映社会现实他们往往会选择不同的路径,他们会选择各个社会阶层中不同年龄、性别、身份的人进行描写,角色往往最具有群体代表性的人物,以获得观众最大的情绪共鸣。国内的编剧往往会选择最具有特色的人或者故事线推动剧情。并不是批评国内编剧技不如人,只不过是两条不同的方向,可以相互借鉴。大女主、大男主的经历是阴差阳错得贵人扶持,最终君临天下,并不适合反应社会现实。去年年度大剧《大江大河》选取的主人公是不同群体中最具代表性的角色,他们引起了观众极大共鸣,最终8.9分的评价证明了非主角光环依然能深入人心。
日本影视剧对于情感细腻的掌控和人性精准的把握往往能击中观众最敏感的点,即便没有跌宕起伏的剧情,依然能够获得不错的口碑评价和市场表现。《最完美的离婚》《逃避虽可耻但有用》等剧集均讲述生活琐碎,节奏缓慢,胜在情感充沛,反映了很多普通人的状态。这一点是我们的编剧需要学习的,国内的影视剧夸张的成分太多,为了追求剧集的精彩而编造出不符实际的起承转合,脱离了现实依托,“不接地气”成为很多剧崩坏的原因。反映社会现实问题,既然从现实中来,还需要回归到现实中去。
再次,热血中二做到极致,反映社会现实也可以很“燃”。日本的“中二文化”世界闻名,其原因在于日本人对于每件事都极度认真,并善于自我鼓励,营造出一种积极向上的氛围。虽然这种情感和现实生活严重脱节,但是并不影响日本影视剧反映社会问题,日本影视剧将情绪和现象划分的很清楚。如《非自然死亡》,在主角抽丝剥茧寻求真相的时候,情感逐渐被眼前的剧情所带动,观众随之振奋或悲伤。但是每个案件都理性地反映日本当下的社会问题,如“过劳死”“校园霸凌”“女性职业歧视”等。情归情、理归理,情绪带动观众,理智推动剧情。
在整体上,我国影视剧中所涉及到的社会现实话题,一般都会成为剧中的“次要矛盾”,不痛不痒地一笔带过,最终沦为背景。没有作品能做到类似于《非自然死亡》一样,几乎舍弃了爱情线,对社会现象的剖析远不如日本影视作品来的深刻、全面。
影视作品是社会的一面镜子,在满足观众精神需要的同时,也需要承担社会价值。目前我们编剧的做法是以热点话题为出发点然后为观众编造美梦,甜宠如此,大男主、大女主亦如是,甚至职业剧都少了几分奋斗,多了一点坐享其成的味道。市场上如《大江大河》的剧集少之又少。健康的行业生态应是百花齐放的,象牙塔不可少,柴米油盐也不可缺,如果观众能在柴米油盐中体会到生活的本质,影视作品的社会价值才得以承载。在这一点上,我们要向日本学习的还很多。
影投人 [公众号ID:movieeye]
有眼力、有脑洞、有大神的一站式精品影视内容制片工场
[如需转载请联系,未经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