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脱对男性的依附,破茧成蝶《东京女子图鉴》走红之后,关于北上广深如何援引延展的猜测就甚嚣尘上。今年上半年,《北京女子图鉴》和《上海女子图鉴》终于如期而至。
剥离北京的街景物件和首都的十年生活变迁《北京女子图鉴》仍然是一个俗套的故事:一个外形靓丽才华过人的女性,如何闪转腾挪于男人之间,投掷感情,追猎目标,最终收获喜忧参半的成长。
女主角陈可固然优秀,可她的进阶过程,依然摆脱不了男人,有些男人带她逡巡酒桌,有些男人带她游弋商海,有些男人送她青云直上,有些男人为她赴汤蹈火。陈可和他们之间,并不是平等个体与个体的交往,多少掺杂着利益交换。
从这个角度说,《北京女子图鉴》本质上是以陈可为线索的《北京“男子”图鉴》,乍看聚焦的是女子,语境仍然是男性化的。它展示的众生相里,女性想要获取自己的东西,仍然要吸附在与男性的拉扯之中。
但截至目前的《上海女子图鉴》,似乎有所不同。女主角罗海燕的破茧成蝶,更多是和自己的斗争。
当她进入一家4A广告公司,从实习生起步,上司派了PPT的活给她,最终的展示却由同事代劳。以她的英语水平,无法和外国客户沟通。即便内心有千万个不满,罗海燕最终也只好咬牙花了几千块钱报英语班。同事聚餐,人均45元,当晚她就抱了两箱方便面回家。因为每顿饭的预算只有10元,超支的部分,只能靠节流来填补。现实主义的呈现让很多打拼在大城市的观众顿时有了代入感。
罗海燕也有机会靠男人来走捷径。曾经的大学室友带她去陪酒,她穿着高跟鞋一瘸一拐地走,不停拉扯裙子的下摆,最终还是落荒而逃。大学时期的男朋友想说服她一起回老家,票买好了,说了“梦想和现实,总有一个是要放弃的呀”这样的话,她也不是不动心。但看到窗外时髦的女生,又决定抛下安逸平淡的幸福,“留在上海在试试”。
哪怕公司同期生Kate告诉她“我们上海囡囡的梦想,就是三十岁前,穿着Vera Wang,在法式饭店里举行一个草坪婚礼,然后悠闲过日子,享受生活咯”,哪怕男朋友真诚地把“我养你”挂在嘴边,在罗海燕心里,真正的信条从来是上司Scarlet对她说的:“人生每一步重要的选择,都不能被别人拖后腿,哪怕是你的恋人。”
至此,罗海燕以独立女性的身份,站在了镜头的正中间。这是我在国产电视剧里鲜少看到的景象。
镜头对准独立女性,一反传统终于有一部影视剧,愿意依托一座城市为母体,压缩十余年的时间,尽情展示这样一个女性的欢喜悲忧:她也想爱,想嫁,想要幸福和人生意义。但这些东西的来源,不是家庭,不是婚姻,不是男人,也不是孩子,只能是自己。唯有如此,她才有足够的安全感,来应对人生不期而至的煎熬和磨难。
过往的电视剧,常常从这种诉求的反面来切入。因为有“干得好不如嫁得好”的争论,所以围绕“嫁得好”衍生故事:捞女,小三,平凡初恋输给了多金大叔,蜗居奋斗比不上鸡犬升天。这些故事的续集,在婚姻里延展,七年之痒,婆媳矛盾,没有“昼颜”,也会有“不要和陌生人说话”。
但在女性独立自主观念纷纷扬扬的今天,再沉溺于这些故旧的话题和传统的观念,只会引发一边倒的批判。
在这个节点上,用电视剧的形式,真正尝试去理解一个独立女性,并以此勾连男女之间天然存在的生理差异和外界压力,的确是颇有意思的尝试。
不敢说《上海女子图鉴》在后半部分会不会走回老路,不敢说它的质地能否当得起电视剧行业的一个里程碑,但至少,在男性依然主导的现实和女性日益主导的舆论互相拉扯的时刻,有一部作品把女性作为独立的对象,探究她如何在财务报表和淘宝账单、落地窗和婴儿床之间做出真实而艰难的抉择难能可贵。
文艺青年还哼鲍勃迪伦,How many roads must a man walk down, before you call him a man(一个男人要走多少路,才能有资格被叫做男人?)。《上海女子图鉴》的野心则是回答另一个问题:一个女人要牺牲多少东西,才能成为一个女人。
如果大城市里的灯红酒绿和车水马龙掩藏着雷同的心事,终于有人愿意把镜头对准独立女性,展示毫不留情的时间如何爬满她的皮肤,百味杂陈的生活怎样侵蚀她的肌理,这或许也不失为一种进步。
作者:傅踢踢(剧评人)
责任编辑:阿尔法酱
图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