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居在家时,人类的脑内剧场总是格外活跃。我们有时会自言自语,或是陷入对 “灰尘是从哪里来的?” 、“买错了的牛奶怎么用掉?” 等宇宙终极问题的思考中。
这部只有主人公登场的深夜档新番《我的房间》,仅在第一集里,男主就已经在卫生间里的吸盘、沙发下的灰尘、手机里的邮件回复上大伤脑筋。
在一室户的房间内独自生活的日常,平时能沟通吐槽的竟然只有平时放在家中的家具、家用电器。每个“终极问题”都不过七到八分钟,但这些平凡的苦恼却足以让深陷孤独的人有所共鸣。
一个人在家,永远怕突然摔倒
一个人进门,总下意识反锁门
一个人做饭,只能吃一半剩一半
这部稍微有些“哲学思考”的漫改新番一经播出就引起众多观众的共鸣。也许是和“空巢老人”一样孤独和迷茫的城市青年人太多,“空巢青年”如今正在各大城市里不断流行蔓延。
知乎上有一个“如何看待空巢青年”的热议话题,一些知友写下了自己的感受:
无人问我粥可温,无人与我立黄昏。
有人问我,我就会讲,但是无人来。
留守儿童,空巢青年,孤寡老人,我这一辈子要体验的三种状态
千万不要午睡,因为等你傍晚醒来的时候,看着窗外缓缓下沉的夕阳,会有一种给全世界抛弃的感觉。
上班太累,下班太孤单,最后养了两只小仓鼠,就放在卧室门口,下班没事抱着仓鼠讲话都能讲半天。
独居的年轻人并不是个新鲜话题,只不过原来叫 “北漂”、“海漂”,北京封禁地下室之前,还叫过“蚁族”。
可一旦加上空巢二字,一股凄凉的意蕴便蔓延开来,随之而来的联想包括 “孤独”、“落魄”、“丧”、“厌世” 等一系列消极词汇。
这意味着,年轻人们一不小心又被贴了标签:孤独得像条狗,和 siri 做朋友,城市越喧嚣,内心越寂寥。
空巢青年的数量正变得越来越庞大,这是个无可回避的话题,相比于生活上的拮据,被抛弃的感觉才是他们午夜时分最难释怀的部分。
空巢不空心 独处不孤寂
其实各位巢友们,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也可以从身边各种新的生活集体中,找到社交的温暖,发现心灵的港湾。拥抱生活,追寻美好,就不会孤单。
曾经采访过许多公益志愿者为什么喜欢或者坚持下去做志愿者的原因,其中很大一部分就是那已经被我们打上标签的那群人:
能从中发现我的长处,能从中学习到怎么样与不同的人打交道。
志愿者活动提供给我一个看世界的不同视角。
通过志愿者活动,我感觉自己没那么孤独。
因为一腔热情而开始,因为这个集体而继续。
把关怀带给社会的同时,也将温暖带给了自己,传播了文明,也汇聚了一股强大的社会暖流。提供了社交和互相帮助的机会,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及关怀,空巢不空心,独处不孤寂。
为帮助巢友们走出家门,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在实践中结交新的朋友,履行社会责任,在此重阳之际,睿公益诚邀广大青年人参与到睿公益“爱心一课”活动中来,成为睿公益的爱心志愿者,和孩子度过快乐的一天,一同学习,一同游戏。
既可扩大自己的生活圈子,更可与孩子一起亲身体验,加深对社会的认识,这对巢友们自身素质的成长和提高是十分有益的。
和大家共同传递爱心,成为孩子们的爱心小天使,一起守护孩子们的健康快乐童年,为每一个孩子的未来助力,献上人生中的一堂爱心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