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剧

不愧是美剧, 开头十分钟就好到让人喘粗气!

字号+作者:十三说电影 来源:十三说电影2017-08-09 我要评论()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最近的美剧可谓是“神剧不断”!《权游》第七季的烧得正旺,新出剧和续集又在不断更新。搞得叔恨不得把一天当成一年来过。周末在家刷完一众在追的美剧后,一'...

最近的美剧可谓是“神剧不断”!

《权游》第七季的烧得正旺,新出剧和续集又在不断更新。

搞得叔恨不得把一天当成一年来过。

周末在家刷完一众在追的美剧后,一部新剧把叔看得又不淡定了。

全程都在汗毛直立和背脊发凉中度过。

这部越看越来劲的冷门佳剧,叔必须要来安利——

追辑:炸弹客

Manhunt: Unabomber

这部由Discovery推出的剧集,故事都根据真实案件改编,可以说是相当低调的一部犯罪剧,它完全符合“冷门佳剧”的定义。

低调——不靠花里胡哨的外表去吸引你,导致太多人错过,豆瓣评分人数才124

佳剧——豆瓣评分8.3,才播出2集就拿下这样的分数,作为一部新剧相当不简单。

今天,叔就带你来撸撸《炸弹客》第一季的前两集,这个重量级的故事——

大学炸弹客(The Unabomber)

可能很多人对这个人物不大熟悉…

在美国,它算得上是臭名昭著的罪犯之一。

大学炸弹客是个奇人,他拥有167的高智商,16岁被哈佛大学数学系录取,成为大众口中的“神童”,毕业后他被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聘为助理教授,也是该校史上最年轻的教授。

他在1978年至1995年间,利用邮寄炸弹包裹的形式,将它们寄往不同的大学及航空公司,共炸死3人,炸伤23人。

这样一桩世纪大案,当年有多大影响力呢——

他直接导致当年人们排斥收到包裹。

即便是美国最高规格的警力,也没能在一开始就正确分析出他的行为动机。

这个对美国人而言,充满恐怖回忆的案件,已经是他们不可磨灭的共同记忆。

而《炸弹客》的成功翻拍,首先在于它的神改编

啥叫神改编?

就是把这个案件的所有经过,通过改变叙事手法,达到让观众喜爱甚至是欲罢不能的程度。

《炸弹客》在不少细节和画面刻画上,都带着一股纪录片的风格。

连剧中最常出现的罪犯肖像画,和大学炸弹客本人也极度相似。

该凸显的细节一个不少。

虽说往往这类根据真实案件改编的剧集都很难出彩,但这部没有。

编剧除了将时间线进行了分割外,还采用紧凑的叙述方式,让人不会觉得乏味。

《炸弹客》的第二个特点是,巧妙地切入点

作为一个以真实犯罪案件为主题的剧集,如果单单是拍摄罪犯的犯罪经过,很容易前期给人虎头蛇尾的感觉。

因此,这部剧巧妙地将切入点放在了侧写员Jim Fitzgerald身上。

通过他,来展现大学炸弹客的每一次袭击行为,以及如何确定他身份,甚至到最后抓捕他的过程。

事实上,在当年的办案过程里,侧写员Jim Fitzgerald也是真实存在的。

他一直工作到2007年才正式退休。

退休后,他成了美剧《犯罪心理》的技术顾问。

说到这,就不得不还原大学炸弹客的犯罪历史。

1978年5月25日,大学炸弹客进行了第一次有记录犯罪。

他将一个故意写错地址的包裹炸弹到芝加哥大学。

该校工作人员在收到这个“寄错地址”的包裹后,便把邮包退回“寄件人”:美国西北大学工程学教授巴克利·克利斯。

巴克利教授收到这个“退件包裹”后,心生可疑。

因此他托一名校警帮忙打开该包裹。

炸弹在打开包裹时发生爆炸,校警当场炸至重伤。

事后警方将目标锁定在学生身上,大学炸弹客因此逃过一劫。

1979年5月9日,美国航空公司444航班。

一架从芝加哥飞往华盛顿的波音727客机行李舱在飞行时发出巨响,随后冒出浓烟,一名乘客因吸入浓烟不适,飞机被迫降落。

警方事后调查行李舱时发现,其中藏有一枚“包裹炸弹”。

由于计时器出错,导致炸弹并未爆炸,整架飞机逃过一劫。

事后当局表示,那颗炸弹威力足以毁灭飞机。

大学炸弹客之所以收到全民瞩目,原因很多。

其中包括他所挑选邮寄炸弹的目标,都是大学教授和航空公司。

还有媒体及警方对他的全面报道,给大众强烈冲击。

但真正让大学炸弹客逍遥法外的,是当年警方固执的以为会犯下这种罪行的人,都是智商不高,学历不高,有某些缺陷的人。

一个高智商靠炸弹达成自己目的的罪犯。

明明就行走于众人面前,但凭着警方的固执己见,让他一次又一次的逃过追捕。

《炸弹客》所讲的,除了罪犯本身,不如说是:

人们对于罪犯的刻板印象,以及当年的美国警方为了敷衍大众所制造出的一系列然并卵的报导。

最深的一道裂痕,显然是科技的进步

一开头,《炸弹客》就用一段反社会的独白开场,也间接展露了罪犯的心里话。

看起来,正是这种时代的快速进步,给了大学炸弹客一个理由。

虽然撕开了时代进步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但《炸弹客》并不急于将整个故事一股脑的交代完。

这部剧,一点也不着急。

这也就说到了《炸弹客》最闪光的第三个品质——同理心

这里所讲的同理心,并不是指观众的,而是指Jim Fitzgerald对大学炸弹客的同理心。

导演采用两条时间线进行反向交叉,一条是1995年Jim参与的炸弹安重启,另一条则是大学炸弹客被捕2年后要求跟他会面,也就是本剧开篇的时间。

作为一个高智商的神童,大学炸弹客很长一段时间都隐居在自己建造的小木屋里。

这里没有电也没有自来水。

他凭借着当年学习的野外生存技能,一直身体力行的抵抗科技进步带来的社会改变。

而后来Jim的隐居,也代表着他或许已走进大学炸弹客的内心世界。

早在第一集里,编剧就巧妙地利用环境铺垫出Jim的人格心理。

他少言谨慎,既便在全是亲友的聚会上,依旧显得局促不安。

在加入FBI的案件重启后,也对团队中存在的官僚主义非常的不满。

虽然现实中,Jim并没有像剧中那么明显。

但编剧巧妙地增强他对大学炸弹客的同理心,引出工业革命对社会和环境带来的伤害。

看到没?

官僚主义、刻板印象、高智商犯罪甚至是工业革命……《炸弹客》一个都没放过。

将它拍成全新的剧集,其实就代表着美国人对这桩案件的反思。

你一定清楚的知道,一个犯罪剧到底是好是坏,能定义的并不是案件本身拍的精彩与否,而是它引出的社会问题,以及人们的反思。

这个案子的时间是1995年的,时隔22年,许多人早已忘了当年收到包裹的恐惧,但人们对当年大学炸弹客提出的宣言却有了全新的解读——

那是我意识到这一切与科技无关,

也与机器无关。

而是科技如何影响了我们,

对我们心灵的影响,

因为我们的心不再自由了。

或许这才是这部剧,最想要表达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