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剧

屡败屡战的“中国式季播”, 是“狗尾续貂”还是市场发展趋势?

字号+作者:娯乐新观察 来源:娯乐新观察2017-07-31 我要评论()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近年来,电视剧和网剧市场最大的变化之一可能就是“季播”模式开始流行起来,无论是小成本网剧,如《余罪》、《我女朋友的男朋友》、《刺客列传》等,还是《青'...

近年来,电视剧和网剧市场最大的变化之一可能就是“季播”模式开始流行起来,无论是小成本网剧,如《余罪》、《我女朋友的男朋友》、《刺客列传》等,还是《青云志》、《欢乐颂》这些大IP,都走上了季播的道路。季播剧这种边拍边播的制作方式既可以节约成本,又能够扩大作品的IP效应,本是一举多得,但自“季播”从国内流行起,后继乏力、剧情注水等质疑一直不绝于耳。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对国产季播剧的渴望有多强烈,实现的路就有多远。无论是电视剧还是网剧,通过“季播”的模式推出的作品,能够叫好又叫座的似乎并不多,“中国式季播”为何屡战屡败?

美式季播VS中国式季播

业内经常用“伪季播”来形容当下国内的季播剧市场。因为,尽管网台已经有大量的季播剧出现,但还没有一部作品能带来可供参考的成熟季播模式。

季播剧的概念,最早是美国电视台激烈竞争下的产物。在美国,电视网根据观众收视特点,将每年的收视分为”淡季(5底月至9月)和旺季(9月至次年5月底),所以美国电视台在旺季就根据编排策略向制作公司定制电视剧资源,一周一集,边拍边播,将成本降到最低。

对于季播剧,电视台会深入到剧集的制作中,对内容走向进行把控和干预。因此,在这种季播模式诞生了不少精品美剧,例如播出了10年的《老友记》、播出了6年的《欲望都市》以及仍在继续播出的《生活大爆炸》等,新一季的剧情在保留之前精髓的同时,故事一直在创新和发展。

而对于国内来说,季播剧的发展显然没有那么顺利。

网剧率先开启了“季播”之路,而后这种模式也被各大电视台跟进。去年11月《诛仙青云志》在湖南卫视播完58集,一个月后,该剧在腾讯视频独播第二季的18集。今年3月初,该剧的第二季被剪辑成24集在北京卫视、安徽卫视以周播剧形式播出;今年4月《大唐荣耀》第二季在安徽卫视和北京卫视悄无声息地开播。

美剧季播能够持续火爆,为什么中国式季播剧的收视却一部比一部惨淡?究其原因,中国式的季播仅仅模仿了美式季播的概念,很多明明可以一季播完的内容,偏要以季播形式放到第二季播出,而且两季间隔时间较短。所谓的“中国式季播”,反而成了资本操控下的注水剧。

伪季播攻占网台,中国式季播究竟难在哪?

曾几何时,国产剧拍续集成了一种流行趋势,但凡是爆款电视剧,都纷纷走上了续集的道路。而随着美式季播剧在中国的盛行,原本中国电视剧拍摄续集的形式也逐渐向季播靠拢,两者的界限已经越来越模糊,甚至宽泛地说,季播与续集已经逐渐合一,成为所谓的“中国式季播”。

“季播”源于国外相对成熟的影视作品,根据当期的市场反应和社会热点不断改进剧情,使得影视IP长青不衰。《识骨寻踪》11季,《老友记》10季、《无耻之徒》8季、更不用说《行尸走肉》《权利的游戏》……几乎热门的美剧续集都轻松超过了5季,每一季都受到观众的热捧,这些美式季播之所以收到观众追捧,还是因为剧情连贯有张力,人物的个性突出。

所以,季播剧应当是精品剧的一种象征,因为第一季剧集收到了观众和市场的热捧,拥有超高的热度,而结合了第一季成功元素和市场反馈推出的第二季,自然也应当是精品。

但是反观国内的剧,如《还珠格格》、《少年包青天》等,在当年也曾引领万人空巷的观剧盛况,但越往后拍,主创阵容越难聚齐,所以主角换人、剧情脱节的现象并不是个例。

虽然也有如《爱情公寓》这种制作播出4季的“长寿剧”,但总体来说题材相对狭窄,主要集中于情景喜剧或者肥皂剧。更重要的是,大部分国产季播剧都难以做到让每一季内容随着社会热点事件和市场反应不断更新,自然难以“长寿”。

一方面是电视剧相关政策性因素的影响,更重要的也是对市场短期利益的追逐,这些“中国式的季播剧”多数情况下成了为圈流量或圈钱而强制的“伪季播”。可持续性差、创新能力不高,让国内的季播剧一直表现出后劲不足状态,没有出现较为成熟的季播剧品牌。

所以正如业内人士所说的,虽然中国的季播剧已经出现,但是还没有一部作品带来可供业界参考的成熟季播模式,反而催生了一批“伪季播剧”——明明可以用一季播完的内容,却偏要以季播形式放到第二季播出。

中国式季播似乎是屡战屡败,所以延续自第一季的《欢乐颂2》上线后,业内就给予了极高的关注度。《欢乐颂》小说的翻拍在最初开始制作时,就计划做成美剧式的季播剧了,而据说剧中的几大主演,也都是签了三部剧的约。目前来看,拍一季播一季的《欢乐颂》,虽然和美国的“边拍边播,每周一集”的季播模式有差别,但考虑到国内先审后播的政策性原因,《欢乐颂》系列已经算是最贴近“季播”概念的季播剧了。

此外,从2006年播出至今已9季的《乡村爱情》,塑造了几位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剧情融入了与当下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也可以称得上是国内少有的季播剧成功案例。

在中国的电视剧市场,季播的形式还面临着不少的考验,即便是《欢乐颂2》,虽然在收视率上看给了季播剧的市场不少信心,但却没能摆脱口碑下跌的魔咒。

视频网站的美式季播之路还要走多久?

在欧美剧和韩剧市场上,季播的形式早已被观众认可,但对于中国的市场和观众而言,这一形式仍面临着考验,但这并不妨碍国内电视剧人不断借鉴尝试并进行本土化落地。

一方面,很多剧集都是改编的网络文学IP,多数IP的篇幅非常大,或本身就分为上、下部,需要长线作战才能够容纳,因此季播也是对网文ip的适应。

另外一方面,从播出平台的角度来看,真正的季播的模式对剧目的品质一般比较有保证。而且,分季购买的方式,可以降低“看走眼”的风险。如果第一季收视差,第二季就可以灵活的选择是否购买,避免了一次性买卖可能造成的损失。

此外,中国式的季播其实更像是电视台在短期内捕获大量观众的一种编排方式。因为与美国收视季二分相比,国内对收视率的竞争显得异常激烈。因此,一季的剧集集中播放更利于收视集中,在收视竞争中占优势。

从2009年平均一部电视剧35集到2015年的45集,到现在60集、90集还有100集+的剧目越来越多,电视剧行业的“花式注水”,已经引起了业内的广泛关注。近两年,网剧的发展趋势异常迅猛,今年出开始,视频网站就提出了“用美剧模式运营精品网剧是未来趋势”这一论断,更是跃跃欲试“美式季播”的模式。

对于视频网站而言,首先它有大量的付费用户做为基础,同时从用户的观看习惯来说,随着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人们需要的将是集数更短、品质更高的剧。用户的需求,刺激了视频网站对网剧季播的信心,但从目前来看效果会如何,还是未知数。

一部电视剧能够做成季播,前提条件是剧目的品质要好。而对目前国内的电视剧市场而言,原创作品的市场前景都无法保证一定能有良好的前景,那季播之路就更是遥远了。

侯鸿亮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季播不是选择,而是必然。”或许,随着观众季播收视习惯的逐渐养成,电视剧季播模式也一定会得到推广和普及,而在业内人士看来,届时国剧行业乱象也有望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改善。

来自节目一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