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沉湎暴力与性,也没有陷入狂轰滥炸,《黑帆》为什么这样好看,先感受一下全四季海报及豆瓣评分,喜欢权谋、尺度和暗黑题材的剧迷们,没有看过的,请不要错过
第一季豆瓣评分:8.0
第二季豆瓣评分:9.0
第三季豆瓣评分:9.1
第四季豆瓣评分:9.2
《黑帆》的来头不小,据说是为了填补《斯巴达克斯》三部曲终结的空白。
看过《斯》剧的影迷都知道,这部经典历史剧把暴力和色情发挥到了极致。
而《黑帆》的监制是迈克尔·贝(Michael Bay),这位老兄导演过《绝世天劫》、《逃出克隆岛》、《变形金刚》系列,他钟爱科幻题材,喜欢爆炸场面、华丽特效,人称“爆炸王”。
令人惊讶的是,《黑帆》既没有沉湎暴力与性,也没有陷入狂轰滥炸,而是表现出一种少见的心平气和、娓娓道来的气质。
《黑帆》的片头采用的是Kris Kuksi的朋克风雕塑。白色的石材与黑色的金属,激烈的碰撞又巧妙的平衡着。
《黑帆》体现出巧妙混搭的独特风格。美国影评人甚至同时用“delicate”(精致、微妙)和“bold”(勇敢、大气)来形容这部海盗片。
剧中人物的服饰基本还原了加勒比殖民时期的风貌,经典的台词层出不穷,甚至让人觉得这更像是一部英剧。
诚然,作为一部海盗片,激烈海战、美女投怀,动刀子、滚床单,都是少不了的。
难能可贵的是,《黑帆》没有滥用这些元素,而是选择用诗一般的笔触来表达血与火,体现出了细腻的粗犷,精致的凶狠。
《黑帆》作为英国小说家罗伯特·路易斯·史蒂文森经典名作《金银岛》的前传,整部剧以争夺西班牙珍宝船上的黄金为线索,表现了海盗王国的权利之争。
剧情主要在拿骚展开,这里是海盗的天堂,充斥着妓女、小偷、海盗、走私商人各色人等,全剧仿佛为观众展开了一幅十八世纪加勒比海盗的广阔画卷。
在第一季将各色人等铺陈到位以后,第二、第三季剧情不断出现令人眼花缭乱、天外飞仙般的多重反转。
这些戏剧性的情节,既跌宕起伏,又合情合理,还连绵不绝。观众们能做的只有吃惊的张大嘴巴,不停的为编剧大人鼓掌叫好。
为了避免剧透,这里就不展开剧情了,只是负责任的说一句,《黑帆》强劲的戏剧性是非常罕见的。
更让人惊喜的是,《黑帆》并不仅仅醉心于情节的戏剧张力,其勾心斗角的政治戏直逼《纸牌屋》,而对人性阴暗面的剖析直逼《行尸走肉》。
一部电影,或者一本小说,究竟是为了讲好一个故事,还是为了塑造一些人物?
这是艺术上一个永恒的矛盾。
而每一部优秀电影的共同之处,就是尽量在这两者之间达到平衡——不得不说,在这点上《黑帆》的逼格很高。
整部剧成功的塑造了许多个性鲜明、亦正亦邪的形象:
智勇双全的弗林特船长,心机过人的西弗,义薄云天的韦恩船长,老谋深算的罗杰斯总督……他们是好人,还是坏人;做的事是对的,还是错的。每个观众都会有自己的解读。
正如历史上著名的库克船长所获得的评语:
“对一些人来说,他是英雄;对另一些人来说,他是恶魔。”(to some a hero, to others a villain)
《黑帆》中充满了这类探究人性本源的命题。
比如主角弗林特船长,对权利的迷失,对情人之死的自责,对部下之死的罪恶感,让他看到了自己人性的黑暗面,他拼命的挣脱,又不断的陷入,挣扎在痛苦之中。
在《阿拉伯的劳伦斯》里,面对高尚与卑鄙、理想和权力,也充满了对人性善恶的拷问。 贾樟柯曾经说过: “鲁迅先生的黑暗点亮了我的黑暗。” 正是因为有更加的黑暗,才会有更加的光明。
看《黑帆》的时候,常常想起一个有趣的问题,我们究竟为什么这么喜欢海盗?
那些满嘴酒气、浑身肮脏的粗人们有何可爱之处呢?
我们是羡慕他们碗里有肉,杯里有酒,腰里有枪,怀里有妞吗?
想来不是——至少不全是。
这些想干就干、不计后果的家伙们,真的值得我们喜欢吗?
在《黑帆》中,当英国海军大举进攻拿骚时,对海盗实行特赦,只要肯放弃海盗身份,之前的罪行就既往不咎。
海盗们就可以在余生做个田舍翁,安心的终老林下——这是就历史上著名的海盗特赦令。
但很多海盗却没有低头,他们几乎是本能的起来反抗,放着安逸不要,冒着被击毙、被绞死的危险,执念的保卫自己“做海盗”的自由——在真实的历史中,很多海盗也是这样选择的。
于是有点想明白了,我们喜欢海盗,正是因为他们这种不管不顾的执念。
因为他们不为房子车子发愁,不想着升职加薪,更不关心“一亩地两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这些事。如果关心这些,他们就不再是真正的海盗了。
尽管所有人都在耳边说着:
“你能现实点吗?”
“你就不能和大家一样吗?”
他们仍然我行我素,干着他们想干的事情。
他们或许根本不懂什么是理想、信念、自由,却在心中自然而然的,始终有着某种执念。
就是这么一点点的执念,让一代代的凡夫俗子们心甘情愿的仰慕、传颂着他们的故事。
这种决绝的自由;我们心向往之,但在现实生活中不敢、不能实现的自由。
也许这才是海盗片最大的魅力所在。 怎么样,看爽了没?
附一:最后一季杰克对安妮的一番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