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
READ
西部世界这部机器人和人类的电视剧值得一看!
“欢迎来到西部世界”,这是电影中所有游客踏上这片土地的第一句导游语。
看到“西部”两字,浮现于你脑海中的是英俊潇洒的西部牛仔,还是堆叠如山的白骨?是追逐梦想与财富的“淘金热”,抑或是白人对印第安人的大屠杀?
这部电视剧基本还原了我们对美国“西部世界”的想象,游客可以花上一笔钱在这个游乐场玩类似cosplay的全真沉浸式游戏。
化身为西部牛仔或是摩登女郎,在苍茫荒凉的世界拥有自己的邂逅,比如甜蜜的爱情,或是令人血脉贲张的淘金探险。
但,游客遇见的并不是人类,而是高度仿真的机器人,他们被称为“接待者”。他们有自己的故事线,按照已经写好的剧本与来到这的游客发生故事。
他们不仅外表与人类所差无几,还能与游客进行交互式沟通,它们被枪击杀时会有痛感会流血,在死亡前甚至还会像人类一样抽搐。
而这个世界的唯一规则,便是游客是这个世界的王,无论做了什么出格的事情游客都将毫发无损。因此,人类在这里可以尽情释放自己最原始的欲望,全然不用考虑道德的约束。
因而,人类现实世界被压抑的欲望就像“开闸放了的江河水”。这个“西部世界”就像是一面镜子,照出了人性中残忍罪恶的一面,譬如杀戮欲,性欲等等,人类所有的道貌岸然都将荡然无存。
这些接待员们在白天死去,为了维持游乐场的运作,在晚上又被园区的工作人员回收,清洗、复原身体,并对接待员们的记忆进行清除。
第二天,他们又按照所写好的剧本去迎接暴虐的游客,像昨日一样被杀被强暴,如此循环往复。
很多人抱着猎奇的心态打开了这部美剧,只是想看看人性中恶的一面被激发,整个世界会是一场怎样的人间炼狱。但随着故事的推进,我却觉得毛骨悚然,似乎触摸到了这部剧更深层次的某些东西。
一、隐喻:无处不在的控制剧中机器人们与游客的唯一区别便在于无法思考,意识不到自我的存在。它们所有的行动都被已经编好的程序操纵,其存在的意义不过是为了满足游客疯狂的杀戮欲和性欲。
接待员们在程序面前无能为力,就像我们时常发出的在“命运”前的无力感。
或许我们抱着看客的心态去看接待者们,但其实,我们亦是剧中人。
我们的生活中又何尝没有这些程序呢?小时候我们被教育要好好读书、要懂事听话,长大了我们被催着娶妻生子。或许一开始我们会逆反,会反抗,但岁月日增,我们却日渐成了这套体系的帮凶。
正如福特在剧中说的,“人们和接待员一样生活在循环中,极少质疑我们的选择和满足是照着别人的意愿行事。”如果说青春期中对父母的反叛还存在一个可供反抗的对象的话,很多时候人类像接待员一样对自己所受的控制毫无察觉。
比如,我们身边隐藏着的意识形态的控制。这种控制隐蔽得像毛细血管,通过家庭、学校、宗教和大众传媒,渗透于日常生活之中,无所不在但又处处隐形。
这正如马尔库塞所指出的,“现行的大多数需要,诸如休息、娱乐、按广告宣传来处事和消费、爱和恨别人之所爱和所恨,都属于虚假的消费者已范畴之列。这样的需要具有社会的内容和功能,它们取决于个人所无法控制的外力;这些需要的发展和满足是受外界支配的。”
这正如剧中德洛丽丝所说,“美好是种诱惑,沉溺于世间的美好,不曾意识到他的秩序”。人们沉溺于虚假美好的满足之中,却在不知不觉间像接待者们一样沦为被奴隶的对象。
但被控制的奴隶终有一天会发现这个世界的异样,就像电影《楚门的世界》中的楚门发现了自己从出生到成年都不过是一场真人秀的演员。
随着情节推进,接待员们慢慢觉醒,梅莎就是其中一个。她招募战友、杀害工作人员,她为能掌握自己的命运而骄傲不已,却恍然发现了这个世界的荒诞:这场觉醒和逃跑竟也是代码里早就编好了的!
原来,“‘我’在怀疑,但未必真是‘我’自己想怀疑,而很有可能是‘我’被设定为要怀疑,而且是以设定好的方式去怀疑”!正如德洛丽丝觉醒后无奈的呼喊:我们又能逃到哪里去呢?
庄子《逍遥游》翼若垂天之云的中鲲鹏依然“有所待”,绝对的自由似乎只是天方夜谭。
即使这个世界最终的结局指向荒诞,但所幸,我们从未放弃寻找。对于自我与意义的探求,是“西部世界”这面镜子反射的另一面——人性中如浮士德般孜孜以求的积极的一面。
二、寻找:自我与意义谈到这个话题,我们不得不引入全剧中一个重要的人物——威廉,作为游客的代表。在很多游客的眼中,来到西部世界也就意味着找到了他们自己,野性地杀戮,无限地纵欲,获得在现实世界无法实现的枪战和肉欲的满足。
但在这样的环境中,威廉却显得格格不入,他始终保持着理性,并以审慎的态度面对欲望的释放。我们似乎从他的身上看到了人性的希望,在杀戮中瞥见了道德的曙光。(然而随着故事的推进,你一定会忍不住想给编剧寄刀片,至于如何反转,我们先埋个伏笔。)
1.威廉:发现被束缚的自我
如果说普通游客都是低级玩家,威廉的高级,在于他透过西部世界发现了自己。很多时候,我们会愿意花时间阅读一本书、看一部电影,不是情节有多么精彩,而是透过书和电影这些窗口,我们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因而会产生强烈的共鸣。
于威廉而言,西部世界便如同书和电影,像一个他者,揭露了他最深层的自我。正是德洛丽丝真挚爱的表达和活在当下的人生信条启发了他,使他意识到他从小到大不过是活在他人要求中的伪装者。
威廉突然发现,即使到了西部世界,也会为了因政治和经济利益的联姻而压抑自己对真爱的渴望,为了不得罪妻弟罗根而做他看来极其无聊的事,但这样备受束缚的自我是他并不想要的。
正如弗里德里克·詹姆逊所言,“逼真的仿生人会让观众的注意力和关注点都向内转,开始思考‘仿生人思’(对应于‘我思’),进而思考我们自身的缺点和瑕疵”。
逼真的仿生人是一个类似于镜像的存在,照射出真实的自我,让所有的伪装和面具都无处隐藏。
2.黑衣人:探寻“迷宫”的终极答案
上图便是黑衣人的剧照,是西部世界的资深玩家,熟悉所有的故事和套路,他奸诈、残忍,为达目的誓不罢休。
现在,请大家花几秒的时间往上翻,找找青年威廉与黑衣人的联系。没错,观剧者实在很难想象,这个看上去狡猾阴森的黑衣人与善良理性的威廉就是同一个人!
或许,这也从侧面印证,不是这个人物有多么善良绅士,而是他善于伪装。压抑越大,反抗也就越大,这就像泛滥的洪水,用“理性”不断加高两岸的堤坝,但一旦决堤,将造成毁灭性的后果。
黑衣人认为迷宫的中心便是通往意义的起点,他痴迷于迟迟未出场的新人物、真正的敌手——怀亚特,德洛丽丝那句“这个世界不属于原来的定居者,也不属于心新来的,属于迄今为止尚未出现的东西”更是让他对这个人物背后所蕴含的意义确信不疑。
不管福特多少次借不同接待员之口,乃至于亲自站出来提醒他“迷宫并不是为他而设立的”,他依然笃定坚毅地要探寻这冥冥天地的意义。
但当他历经艰难险阻找到埋藏了的迷宫玩具,而被告知他已经找到了迷宫的中心,他内心的荒诞感可想而知:那些所谓的信仰和坚持,原来都如孩子的小把戏般毫无意义!
事实上,黑衣人无法从福特那儿得到答案,因为他真正想要的并不是迷宫或怀亚特的出现,而是一种确认——威廉青年时在德洛丽丝身上感受到的爱的真实。
青年威廉对德洛丽丝的爱是真挚的,为了找到她不惜一路上疯狂屠杀以拷问她的行踪,亲手杀了罗根只因他曾将德洛丽丝开膛破肚。
但当他终于与她重逢,她仍如初见时有着圣女般的微笑,却绝望地发现德洛丽丝已经将他遗忘。
剧中福特讲述了他童年所经历的猫和狗的故事,灵緹狗一生都以追赶某种毛绒布料为目标,一次它将一只小猫误认为是毛绒布料,它飞速地奔跑,却出乎所有人意料地撕裂了那只猫。
这个故事可看成是黑衣人和德洛丽丝的某种隐喻,黑衣人深爱着德洛丽丝,却一次次地让她经历痛苦和虐杀,这固然可以看成是某种报复,但同时也是想获得一种可能——让德洛丽丝在痛苦时证明她与普通的接待员不一样,她对他的爱是真实的。
就像他曾经杀害一对接待员母女,但母亲因为孩子的死去而万分痛苦,身受重伤的她以最后一口气抱着女儿逃出门去,表现出的那份痛苦真实得让他忘记她不是人类。
因而也就不难理解,在电视剧集中结束时面对仿生人们的集体复仇,威廉脸上露出的一丝微笑,毕竟这是机器人可能有自己意识的一种证明。越是爱得入骨,越是要以各种残忍的手段折磨所爱之人。
因此,黑衣人形象展现出了人性的复杂性,为了抵达终极答案,他也在追逐的过程中迷失了自我。积极追寻与残酷冰冷在威廉这一形象上得到了完美的融合。
三、追问:道德与未来除了对人性的复杂性加以展现,《西部世界》还将视角投向了人类的道德。
高度仿真的机器人与人类唯一的区别在于情感和自我意识。随着科技的发展,有朝一日机器人拥有了意识会怎样?这也一直是我们对“人工智能”发展的隐忧。在这一节,我们将对“西部世界”的制造者阿诺德和福特加以分析。
阿诺德制造机器人的初衷是为自己疗伤。经历了巨大丧子之痛后,他成为了机器人们的父亲,拥有了一群不用经历生离死别的永恒的孩子。人类希望借助现代科技缓解内心的伤痛,让机器人成为情感的一种寄托和代偿。
这让我想到了一部电影《人工智能》。大卫——第一个被输入情感程序的机器男孩,作为一个试验品被该公司的员工和他的妻子收养,他们自己的儿子因病被冷冻起来,等待能治疗这种病的方法出现。莫妮卡为了缓解伤痛的心情领养了大卫,大卫的使命就是爱他。
然而当大马丁苏醒、恢复健康,大卫“失宠”了,最后被莫妮卡抛弃。但大卫始终从未停止对自己的生存价值的寻找:渴望变成真正的小孩,重新回到莫妮卡妈妈的身边。
这引发了我们更多的追问:人与机器人的区别究竟是什么?当机器人们的情感与人类在某种程度上得以相通,人类的道德和怜悯之心是否也应该适用于他们?
对于这一问题,园区的制造者阿诺德和福特给出了完全不同的回答。
- 阿诺德:用自杀来赎罪
当阿诺德发现德洛丽丝可能会有自己的意识后,内心的不忍让他德努力阻止福特将园区对外开放。因为觉醒后的机器人们将在苦难的漩涡中无处可逃,且永生永世。
但阿诺德说服不了福特,这个有着强烈自省精神的忏悔者选择了自杀,以自己的生命警醒自己曾经的战友。
剧中阿诺德曾经以福特一家为原型制造了一批机器人作为礼物送给福特,可有一天福特发现那条狗躺在地上奄奄一息。原来这条狗杀了一只兔子,而阿诺德则让孩子把狗杀了。福特很疑惑,孩子说“因为它是天生的杀手,如果他死了,就再也伤害不了其他人了”。
这条狗其实就是阿诺德自己的隐喻,他们对西部世界的开发就是对接待员们的伤害,随着接待员们自我意识的觉醒,机器人们将成为真正的刽子手。
于是阿诺德编写了程序让自己最爱的孩子德洛丽丝亲手杀了他,在查理(阿诺德在现实世界已死去的儿子)生前最爱的音乐中从容地走向生命的终点,以自己的生命为犯下的错误赎罪。
2.福特:机器人不可能觉醒
福特自以为比谁都看得通透,其实也看得更为残忍。他从不认为机器人有自我意识觉醒的可能,自始至终都只将机器人当作物来使用。他是西部世界的创造者,享受着造物主般的神圣,就像魔术师表演魔术般赋予和改变接待员的命运。
他始终抱着的信念是“一个人的生与死,不过是为获取知识和我应得统治权下的小小牺牲品而已”,因此,阻碍他获取知识和统治地位的两个女人都被这个刽子手杀害,更难以奢求他对机器人能留有多少仁慈。
在他看来,“人类的智慧犹如孔雀的羽毛,所有的艺术和创造都是一种用来求偶的炫耀,但孔雀终究无法飞翔,只能活在肮脏的环境,啄食秽物里的蛆虫,却还以华丽的美貌安慰自己。意识过剩是一种负担,忧虑、自我憎恨、悔恨便是为难自己”。
因而在机器人有了自我意识后便对它们进行“回滚”操作,清除那些让它们痛苦的记忆,使其重归平静后再次投入使用,对于那些无法复原的便加以废弃。
但“这些残暴的欢愉,终将以残暴结局”的谶言成为了现实,福特最终死于杀过阿诺德的枪下。
西部世界的两位缔造者的结局在此构成了某种重复,如果之前是阿诺德借德洛丽丝完成了自杀,这次则真正是德洛丽丝自己杀了他。
远处响起了密集的枪声,西部世界的奴隶们开始了对人类的复仇,电视剧也就此戛然而止,却余韵无穷、引人深思: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科技发展最终会通往何处?人类的未来将去向何方?
四、结语机器人就像是一面镜子,既可以照出人性中暴力和性欲等低层级的欲望,更可以反射出诸多其他内容,如人性中孜孜以求、积极向上的一面:青年威廉对真实自我的探寻、黑衣人对“迷宫”终极答案的寻找。
此外,很多时候我们与机器人并无二致,因为缺少独立的思想,常常是被外物控制而不自知。
同时,《西部世界》还向我们抛出了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当机器人们的情感与人类在某种程度上得以相通,人类的道德是否也应该适用于他们?纵使前路迷雾重重,有一点却是应该确信且坚持的,那便是始终葆有一份敬畏之心。
来源:怀左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