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剧荒的我,看到微博一句话:《女王的棋局》太好看了!我都舍不得它结束,今年看过最好的成长剧集。来自我喜欢的影评人发条张。这句推荐语有种神奇的吸引力,我就去看了。
我属于完播率极低的观影人群,开头剧情不抓人,我会看得很痛苦,遂弃剧。但是《女王的棋局》,神奇的是,我一口气肝了三集。正如发条张所言,好看,舍不得看完。
很多影评人称之为“大女主爽剧”。不可否认,撇开宫斗环节,女主贝丝简直是美国版魏璎珞。一路打怪升级,基本没遭遇挫折,顺风顺水地干掉最强BOSS,成为地表最强女王者。
真的,她太顺了,柯洁都没她顺。她太牛叉了,李世石见了都要暴风鼓掌。(dbq肤浅的我只认识围棋界的牛人)
女主贝丝是孤女,9岁时母亲出了车祸,当场丧生,贝丝幸存了下来。临终前,母亲对贝丝说的最后一句话是:把眼睛闭眼上。9岁的贝丝被送往女子保育院,被迫开始孤儿院集体生活。或许,正印证了那句话:上帝为你关上一扇门,同时为你打开一扇窗。贝丝的天窗,在她刚到保育院不久,就打开了。贝丝是数学家的女儿,继承了良好的基因,脑子很聪明,做题很快。别人还在苦思冥想时,贝丝已经提前交卷了。老师让她去地下室拍干净黑板擦。
贝丝在地下室看见了居住于此的老校工夏尔。他在独自钻研国际象棋,一束昏暗的灯光打在棋盘上,周围景致便淹没在黑暗中。我想起了《千与千寻》里,同样是在地下工作生活的神秘的锅炉爷爷。
这一刻,棋盘被渲染得有一丝神圣和神秘的气息。这种神秘感,和棋子丰富的形状,把贝丝吸引住了。接连几天,她都去地下室看老校工下棋。随后,她对棋子名称、走位规则已经十分熟稔。贝丝坐在老校工面前,一脸冷漠地展示国际象棋的玩法。姿态熟练,像是玩国际象棋多年的老手。这个时候,我就知道这个女孩子不得了。
天赋这种东西,就像杨超越的脸和腿,刚生下来就超越99.9%的人,是老天爷赏饭吃。一开始,老校工赶贝丝走,但贝丝把地下室变成了自己的主场。说下几盘就走,结果出手稳准狠,连赢老校工几盘棋。老校工没辙了,送了贝丝一本国际象棋红宝书。从这一刻起,大女主贝丝,一个对国际象棋有着绝对痴迷和狂热的女子,开启了疯狂开外挂的人生旅程。与我们的国球——国家乒乓球队运动员不同,贝丝没有教练,没有队友,单打独斗,一个人就是一支军队。这种单向输出,杀伤力不断加持,分分钟团灭的效果,就是爽剧的特质。当我们看《延禧攻略》的时候,我们在看什么?看的是大女主魏璎珞,凭借三寸不烂之舌,舌战群雄,刀光剑影之间,临危不惧。不起眼小身板,不入流的卑微身世,过五关斩六将,秒杀一众嫔妃,登入中国古代皇室最高位——国母。
我们在看《女王的棋局》的时候,我们在看什么?一个孤女,在几乎没有外援的条件下,如何成为国际象棋女王。宫廷是暗斗,棋局则是明斗,暗斗和明斗,关键在“斗”字,有了争斗,局势就紧张,观众看得就很爽。贝丝赢了老校工,远景镜头下,年过半百体态发胖的魁梧老男人,与身材矮小体型瘦弱,面容稚嫩的9岁女孩,相互battle。看似爷爷教孙女下棋,实则是一场霸王龙对小白兔的厮杀。结果呢?贝丝连续几盘把老校工K.O。
老校工搬来救兵:某中学棋社辅导员。高大威猛的硬汉,伸手跟女孩轻轻握个手,就能把人家的手指头捏个粉碎。小萝莉对大叔,不对等的1V2,贝丝照样把两个大男人打得片甲不留,苦皱眉头。辅导员不甘心,邀请贝丝去学校,跟可爱的高中男孩子们下车轮战,贝丝答应了。下一个镜头,导演有意拍出惊悚片那feel。贝丝的小皮鞋,小裙子,小短发,小身板,小脸蛋,一切都很可爱、娇小。她站在教室中央,四面摆放了10盘国际象棋。比贝丝高出几个头的男孩子,发育完善,犀利的颧骨,傲慢的眼神,轻蔑的态度,像一匹匹饿得发慌的鬣狗,围入教室,填满四周棋盘。
贝丝像魔法少女,轻盈地移动步伐,逐渐让不可一世的哥哥们皱起眉头。来势汹汹的车轮战,不过是空中楼阁。贝丝的碾压式棋法,三下五除二赢下了车轮战。比她高出几个头的高中男生输得像一条条落水狗,丧得像一颗颗晒焉儿的韭菜。9岁的贝丝一边嚼着巧克力一边满不在乎地吐槽,这模样简直拽爆。对于一个对国际象棋过目不忘的神童来说,贝丝在她9岁这一年,完成了从普通玩家到青铜玩家的光速进阶。
离开保育院后,15岁的贝丝,参加了人生中第一次正式比赛。她只有0积分,只能和基础段位选手PK,无非多花点时间罢了,还有老娘赢不了的棋?简陋的州级赛场,几乎看不到女性选手,越往高阶,越聚集了一群熟悉丛林生存法则的男性棋士。竞争对手,变成了更凶狠的豺狼虎豹。初出茅庐的贝丝一副who 怕 who的表情,一路赢到决赛。那些男人,有八块腹肌的,身高一米八的,有钱多金有头有脸的,一个个被贝丝虐到哭着找妈妈。稳赢的贝丝,赚到了人生第一桶金500美元,抵消了机酒费,还有不少盈余。原来连报名费都交不起的贝丝,拿到冠军后名利双收,登上报纸头版头条。接下来,住高级酒店,买漂亮衣服,逆风翻盘。这下,她从青铜玩家进阶到了白银!
后面剧情你其实可以猜中一二,长大以后,离开孤儿院,走所有棋士自我发育的必经之路:打比赛,从州赛到全国锦标赛,到世界锦标赛,从肯塔基州,走向全国,走向世界。赢,是这部美剧的主基调。赢,也是女主贝丝的心魔。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嗑药。贝丝在保育院吃下第一颗绿色药丸,发现它有致幻效果,晚上躺在床上,她可以从天花板看到棋局全过程。
她开始产生药物依赖。最后导致的结果,成就了剧集最经典的一幕。仿佛干大事的人,都从娃娃抓起。贝丝趁教员和校工不注意,偷溜进保健室,敲开门锁,直奔装着绿药丸罐子。一抓一大把,往嘴里狂塞,幻象出现,遂即倒地昏厥。她像脱缰的野马,对药物依赖程度,到了不可控制的地步。这娃是不想活了吧。而这一切的背后,都是为了赢,赢,赢。为了能重新在天花板上看到棋局走势,像少侠捧着本遗世武功秘籍废寝忘食地练习,就必须嗑药。嗑药,伴随了她整个象棋生涯。
为什么?因为胜负欲。
为什么?因为输不起。
现实生活中可以找到活生生的例子。郎朗,2岁可以把《大海啊故乡》钢琴旋律完整弹出,5岁拿到市少年儿童钢琴比赛第一,7岁弹车尔尼740,9岁以专业第一成绩考上中央音乐学院附小,12岁一举拿下德国参加埃特林根第四届国际青少年钢琴比赛第一名,13岁拿下第二届柴科夫斯基国际青年音乐家比赛第一名,15岁考入世界顶级音乐学院美国柯蒂斯音乐学院。17岁以替补身份,与芝加哥交响乐团合奏《柴可夫斯基第一协奏曲》,一举成名。替补演奏成名后,世界顶级知名乐团的邀约雪片般飞来,都要和郎朗签约。
20岁,郎朗被美国青少年杂志《人物》评选为“20位将改变世界的年轻人”……现在,郎朗每年音乐会场次高达300余场,他的琴声和琴技享誉世界。去年娶得小娇妻吉娜·爱丽丝,肤白貌美大长腿,满足了我们对成功人士的所有幻想。来自中国东北的男孩,凭借天赋和努力,弹进了西方古典世界,向世界证明,中国也能走出古典音乐大师。郎朗,不就是妥妥的爽文大男主的典范么?这是郎朗的胜负欲,他会为了冠军,光着膀子在钢琴凳上弹12个小时,一双手练出化骨绵掌之功力,赛场上所向披靡。
贝丝的胜负欲也同样如此,15岁,面对州冠军龇牙咧嘴的挑衅,周围一群男性虎视眈眈围观,她起身离场,钻进女厕所,吞下两粒绿色药丸,重装上阵。头可断!血可流!士气不能丢!冠军不能丢!必须要拿第一,任凭你是男女,只要坐在本宫对面,就决不心慈手软。我一个国际象棋外行人隔着棋盘直呼“杀气好大!”。正因为赢,是本剧主色调,才使贝丝仅有的几次失败,显得尤其精彩。也让我感受到了因为输不起,贝丝有多渴望打赢对手。
第一次输,她刚入门,是菜鸟小白,什么也不懂,走两步都被老校工夏尔打输了。第二次输,是败给纽约来的大佬班纳。这位棋咖也是浑身“怪胎”属性,每次各种大型比赛他都在场,身边还跟着几个小跟班,一副老子深藏不露,老子天下第一的霸气模样。
但是他从来不参加比赛,说白了,就是哪里热闹往哪里凑,出了名的看客。你看他租的家徒四壁的地下室就可以发现端倪,人穷志不短——自命清高的人,是从来不会靠打比赛赢奖金生活的。但是贝丝不一样,贝丝一心只想赢比赛,赚大钱,赢比赛和赚大钱带给贝丝的甜头可太香了,由于过于上头戒不掉,一直打比赛一直爽。两个本质上“水火不容”的人棋场相逢——一个气定神闲无所谓,另一个“我要赢我要赢我一定要赢”。结果就输了。贝丝气到肺爆炸,回到酒店摔摔打打,委屈一脸,难得一见女王失态,小伙子惹了不该惹的女人,耗子喂汁啊。
第三次输,是本剧重头戏的开场。贝丝输给了苏联棋士博戈夫。如果棋界大神分段位,诸如棋神、棋圣、棋仙、棋佛……棋X。那么博戈夫名字前面的名号,一定是最高阶的那个,他是世界第一,无数棋士为他灵魂颤抖。还没走几步棋,贝丝俨然感受到了对方冰块脸散发出的强大气场,本质上,气场输了,比赛基本也就输了。毕竟,斗棋讲究的是“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看不透对手,还露了怯,心态崩了,输也输得无可奈何。
第四次输,贝丝依旧败给了博戈夫。比赛前一晚,贝丝压力很大。平时定力如松柏,这天晚上定力如浮萍。被朋友三两句就喊去了酒吧,宿醉。第二天头昏脑涨地迟到,比赛时不停地喝水,失态失态,心态又双叒崩了。两战两败,贝丝心理阴影面积upupup。赢,成了贝丝的心魔,输,是贝丝在赢的对立面的心魔的折射。
《女王的棋局》是一部爽剧,但又不纯粹是一部爽剧。有人评价这部剧,又是描写成功人士的戏,看烂了,看倦了。在这个处处是挫折的时代,我们必须要接受自己是普通人,我们更需要的是讲述失败的影视作品。我不这么认为。只看到了成功,说明你只看懂了一部分。《女王的棋局》,贝丝的失败,其实也毫无保留地展现出来了,她并非通常意义上的人生赢家。贝丝本应该有一个温暖幸福的家庭,但是母亲遇人不淑,婚姻不幸,导致家庭不幸,让贝丝成了孤儿。在孤儿院,她没有什么朋友,因为成长背景过于极端,她的智力、情商、爱好,都与女孩子们格格不入。她只能背地里和老校工成为忘年交,和没有人家愿意领养的大龄非洲裔女孩分享秘密。她最热衷的,是大部分青少年,尤其是女生不可能感兴趣的体育运动:国际象棋。被领养,也是很不容易的事情,非得把年龄从15岁说成13岁,才获得一双不怎么待见自己的养父母的offer。养父母关系还差,这就让贝丝变相地感受了一把童年阴影。在学校,那些时髦女生们嘲笑她土,没人愿意跟她交朋友。有一种校园暴力,叫作语言暴力,有一种校园霸凌,叫作孤立排挤。单独出来的那一个,她的学生时代,收获了地狱般的回忆。感情生活也不怎么样,好不容易喜欢上昔日的州冠军哈利,她把房子腾出来给他住。哈利却因为读不懂她,选择离开,初恋也夭折了。普通人熟视无睹的东西:真情,她从来没有得到过。亲情,友情,爱情,她没有,她始终是孤独的。我们始终只能看到贝丝那一抹孤寂的倩影,投射在各种各样高档酒店房间的高脚杯架下,浴池旁边,沙发椅上。
他人笑我太冷酷,我笑他人看不穿。冷酷,杀戮,战胜……棋局上的冰块脸,凶狠的棋艺,是她的保护色,她伪装得很好,以至于所有人都认为她戴的那副面具就是她自己。贝丝在妈妈去世的时候没哭,养母去世的时候没哭,老校工去世的时候也没哭。全剧她只哭了两次,第一次是赛场上输给了博戈夫,一串泪水从她脸颊无声滑落,这是她自己都没意识到的,愤怒与不甘到了极点引发的生理反应。第二次,贝丝回到福利院参加老校工的葬礼,她来到地下室,看到墙上贴满了自己获奖、接受访谈的剪报,老先生一直在意她的每次胜利、每份荣耀。还有她当年孤苦无助时给老先生写过的唯一一封亲笔信——贝丝当年写信向老校工借了5美元,报名参加人生中第一场正式比赛,承诺要还给老校工10美元,可是直到老校工去世,她都没有还这笔钱。这间地下室,是她梦开始的地方,这里住着的老校工,是她的生命中最重要的伯乐。此刻,已是物是人非,人去楼空。贝丝哭着跑出了福利院,躲在车里,哭得很伤心。这是她唯一一次真情流露。
输,赢,很重要吗?赢了全世界,又能怎么样。剧中最戳的是一个苏联老者的谢幕,曾经他在苏联也是赫赫有名的棋士。年少成名,年轻时获奖无数,拿到手软,年逾古稀来参赛,还得冒着被后浪拍在沙滩上的风险,一世英名毁于一旦的风险。意料之中的,这个苏联老者输了,贝丝赢了。苏联老者缓缓站起来,和贝丝礼仪式地握手,并弯下腰亲吻了她的手背,颤颤巍巍地留下一个潇洒的背影离去。
或许真正的“赢”,是在看淡人生风风雨雨后,不再去计较输赢结果的坦然,赢,就赢在了我经历,我感受,真正的获得,不是肉眼看到的奖杯和奖金,而是内心的无坚不摧的踏实和笃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