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剧

它本可以成为新世纪最伟大的黑帮史诗 | 美剧经典

字号+作者:Biker影视 来源:Biker影视2020-10-30 我要评论()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文吴泽源HBO现在最被人们熟知的身份,是美剧界的王者,那个制造出了《权力的游戏》《真探》《火线》和《兄弟连》的电视厂牌。但不是所有人都知道,HBO已经创'...

吴泽源

HBO现在最被人们熟知的身份,是美剧界的王者,那个制造出了《权力的游戏》《真探》《火线》和《兄弟连》的电视厂牌。但不是所有人都知道,HBO已经创立了近五十年之久,在成立后最早的二十五年里,它只是一家没有多少王牌自制内容的付费电视台。

改变一切的,是一部名为《黑道家族》的HBO自制剧。它在1997年的横空出世,让人们正式开始把电视剧当作长篇叙事艺术来看待,而不仅是茶余饭后的消遣。它宣告了美剧黄金时代的到来,让HBO成为了业界翘楚。

所以,当《黑道家族》的主力编剧特伦斯·温特在2009年想要再次打造一部黑帮史诗时,HBO毫不犹豫地奉上了最高制作规格和最强班底。

《黑道家族》

温特与HBO联手奉上的,是一出名为《大西洋帝国》(2010-2014)的黑帮巨作。作为一部设定在上世纪初美国禁酒令时期的江湖史诗。它创下了HBO多年来的首集最高收视率纪录,却渐渐陷入高开低走的颓势。

它的豆瓣评分每季都不低于9分,却没有积累可观的观众基数,在美国本土也仅仅进行到第五季就被砍。它的台前幕后阵容耀眼,制作精良,但这些都没有为它赢来像《权力的游戏》或《绝命毒师》一样的话题性。

《大西洋帝国》第一季

所以,《大西洋帝国》的野心究竟实现了没有?它的闪光点和问题分别是什么?

惊艳开场:来自马丁·斯科塞斯的质量把关

HBO对《大西洋帝国》不可谓不重视,单单是试播集就花掉了1800万美元。而HBO为特伦斯·温特配备的试播集导演,也比较优秀,他就是彼时刚刚赢得自己首尊奥斯卡小金人的大导演马丁·斯科塞斯。

马丁·斯科塞斯

对于斯科塞斯来说,黑帮故事已经是个被自己拍滥的题材。当时的他刚刚凭借《无间道风云》大获成功,这让他对美国犯罪历史的记述从他熟悉的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辐射到了当代。

但《大西洋帝国》的禁酒令时期背景,依然是他尚未触及的领域;而电视剧与电影相比更小的商业负担,和犯罪故事本身固有的戏剧张力与视听爆发力,都能让他以一种较为轻松的心态,再次检验自己的导演技巧。

《大西洋帝国》第一季

于是我们得到了一个精彩纷呈的试播集。斯科塞斯用自己利落的电影思维处理着剧集序幕:故事开场于一次突如其来的私酒劫案,通过闪回,我们了解了故事发生地大西洋城中最具权势的人物——财政长官纳奇·汤普森(史蒂夫·布谢米饰),他道貌岸然的政坛形象和他在幕后运作的非法生意,他野心勃勃的义子吉米(迈克尔·皮特饰),他好心救助的孕妇玛格丽特(凯莉·麦克唐纳饰),和不懈追查他私酒生意的联邦探员范艾登(迈克尔·珊农饰)。

剧集前两季的主线情节和主要人物,就此尽数登场,串起这些情节与人物的,则是一个个精心拍摄的暴力场景。它们或突兀野蛮,或精致简洁,并在试播集结尾处积累为一段仪式感极强的杀戮蒙太奇。

在一条线索中,参与私酒交易的黑帮大佬克洛西莫被血腥暗杀;在另一条线索中,屡屡殴打妻子玛格丽特的酒鬼丈夫在纳奇的指示下,被打手抛向海底。

两条线索的并置,体现出黑帮世界中冷酷常态与偶尔闪现的人情味之间的反差。斯科塞斯同时也用鲜明的音画对位,延展着镜头空间,突出着暴力的间离与反讽感。单口喜剧演员的表演声音漫过剧场空间,延伸为私酒交易的背景音,于是私酒运送者在一个个笑料的陪伴下驶向末日;异曲同工地,克洛西莫在自己深爱的歌剧咏叹调的陪伴下,迎接了死刑。死亡与暴力之中的种种复杂况味,全都被凝缩在斯科塞斯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视听语言中。

《大西洋帝国》的试播集可能只有一个问题:它把整个剧集的调子定得太高。斯科塞斯在用拍电影的思路传递自己对暴力世界的理解,但电视剧的叙述方式往往更加通俗直接,也更加赘冗。

而且电视剧的运作逻辑,并不是用精简的手段传递丰富的涵义:毕竟,如果你用最少的时间就把所有事情说清楚了,谁还会把你的剧集一次次地续订呢?

陷入僵局:历史与虚构的艰难平衡

除去电影美学与电视美学不可调和的差异外,《大西洋帝国》所面对的另一个难题,出自对历史与虚构的权衡。

这套剧集并非改编自小说,而是改编自纪实著作《大西洋帝国:一座城池的兴与衰》;但要想满足普通观众对刺激剧情和狗血八卦的需求,全然尊重历史又不是出路。

《大西洋帝国:一座城池的兴与衰》中文版

剧集在序幕中就介绍了阿尔·卡彭、阿诺德·罗斯坦、「幸运小子」卢西亚诺等黑帮历史传奇人物的出场。主人公纳奇亦有历史原型,但他在剧中的许多行为是出自虚构;而吉米、范艾登、玛格丽特等重要角色则纯属虚构。如何分配历史与虚构的比例,就成了让主创温特头疼的事情。

在前两季中,这个问题较不明显。故事的主要矛盾,被集中在掌控城市实权的纳奇和想将其取而代之的吉米之间。两人的利益之争与血统之仇(是纳奇在年少时将未成年少女吉里安带到在当时掌控城市实权的准将手中,后两人继而成为了吉米的母亲和父亲),牵扯出了一场将大西洋城搅得鸡犬不宁的家族大戏。

争斗最终以吉米的失败告终。获胜的纳奇夺回了大西洋城的私酒经营权。也夺回了控制赌场、餐饮业、妓院以及层层政客的命脉。

《大西洋帝国》第二季

但在吉米退出故事之后,《大西洋帝国》似乎失去了内部驱动力。纳奇一角精明有余,魅力不足,难以成为能使观众与其共情的全剧心脏;第三季新加入的反派罗塞蒂有勇无谋,与纳奇一样难以弥补故事在情感层面的缺憾。于是温特只好将重心转移至真实的江湖传奇。

《大西洋帝国》第三季

在剧集的进展过程中,我们能看到历史上著名黑帮人物的崛起与衰落。「疤面教父」阿尔·卡彭,史上最有名的黑手党人物,一开始只是为大佬照看妓院,四处送货、传话的马仔,最后却占山为王。他是1932版《疤面煞星》《铁面无私》和《卡彭》的主人公原型。

《疤面煞星》

卢奇亚诺一开始只是个血气方刚的愣头青,却在导师阿诺德·罗斯坦的指教下,渐渐成长为全美黑手党委员会制度的建立者,他是《教父》中维托一角的原型之一。

罗斯坦是在爵士时代最具影响力的纽约黑帮人物和赌徒。他曾在幕后操纵了1919年世界棒球大赛决赛的结果,而在虚构世界中,他还曾经成为另一位传奇人物——《了不起的盖茨比》的同名主人公——的导师。至于罗斯坦在现实中的另一位门徒梅耶·兰斯基,在剧集中以卢奇亚诺合伙人的身份出镜。他是《教父II》中犹太大佬海门·罗斯的原型。

真实黑道人物逐渐吃重的戏份,让《大西洋帝国》的史诗画卷渐渐铺开。它由前两季的大西洋城名门情仇史,拓展为有关美国有组织犯罪体制的起源故事,一整个江湖的面貌逐渐浮现。甚至连肯尼迪兄弟们的父亲约瑟夫·肯尼迪,都开始以私酒大佬的形象在故事中现身。或许,如果把时间给足温特的话,他不仅能描绘出黑道江湖的面貌,还能勾勒出美国梦阴暗面的完整轮廓。

戛然而止:纳奇的心灵独角戏

但HBO没有让温特得偿所愿。拖沓的节奏和松散的情节线索,使得剧集收视率一路下滑,HBO也因此决定将《大西洋帝国》终结于第五季。史诗愿景戛然破灭,于是温特只好把注意力转回到原先失宠的主人公纳奇身上。

《大西洋帝国》第五季

纳奇之所以不受宠爱,是因为他的全部特质都可以被「赢家」二字所定义。他目光长远,精于计算、博弈、经营;人们或畏惧他,或依赖他,或与他互惠互利、共富贵也同患难,但没有人真正爱他,或许只有吉米是例外。纳奇的身上没有可爱之处。

一个永远的赢家不可能引人与其共情。只有在他开始失势,开始暴露其弱点与软肋时,才能显现出几分人性。这也正是纳奇在第五季的处境。当对手日渐强大,而盟友们要么叛变,要么早已被他赶尽杀绝或榨光了剩余价值时,他开始对自己的内心进行审视。他发现自己对敌人残忍,对亲人则无情刻薄;他试图说服自己——吉米的母亲吉里安因为他的引介而得到了更好的归宿,但事实并非如此。他的引介同时毁掉了吉里安和吉米,对此他心知肚明。

在第五季中,「过去」与「现在」在纳奇的眼前交织。他通过追溯童年,试图弄清楚自己究竟是个怎样的人。他依然在为自我作辩解,但他的声音失去了底气。到头来,我们发现,他与那些被他毁掉的人物一样可怜:他是环境的产物,最终却被由他所巩固的丛林法则吞噬。此刻的他只想赎罪。

纳奇最后得到了救赎吗?我们不得而知。在某种程度上,他的确向被自己毁掉的人还了债,但直到最后,他也没能进一步地了解自己,虽然他已经努力做了尝试。

《大西洋帝国》第五季

如果有来世,纳奇一定还是商战与政治斗争的行家里手,但如果在人生的彼岸仍然存在一个丛林般的世界,那么它似乎不像天堂,却更像永劫轮回的地狱。

最终判决:不均衡却亮点多多的优秀剧集

上述介绍,大体可以为《大西洋帝国》全剧勾勒出一个粗略轮廓。它的风格与格局都不太均衡,缺乏整体性与延续性,也缺乏在创作层面的大局观。或许这就是电视剧作为当代连载文体的某种内在缺陷吧。

《大西洋帝国》最后一幕

但幸运的是,如果把《大西洋帝国》当成一本书,你会发现虽然它前后不够连贯,甚至可能连字体与行间距都没能保持一致,但不论你翻到哪一页,并从那页读起,你都会发现,自己正在读的内容不缺乏亮点。

不论是一流的视听语言,精美的服装和美术制作,引人入胜的戏剧抓马,庞大的江湖格局,对历史事件的含沙射影,还是细腻的人物内心分析,《大西洋帝国》都有。你需要略微费心的,只不过是用力去寻找,它们究竟散落到了哪个章节。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