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剧

我为什么看美剧和武侠小说成瘾?

字号+作者:黎木白 来源:黎木白2019-12-17 我要评论()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我从小就爱看电影电视——国产老电影、内地的、港台的、外国的,看得津津有味、不亦乐乎。成瘾问题是从大一开始露出苗头的,最初没有成形,也没有造成什么实'...

我从小就爱看电影电视——国产老电影、内地的、港台的、外国的,看得津津有味、不亦乐乎。

成瘾问题是从大一开始露出苗头的,最初没有成形,也没有造成什么实质性的影响。

课照上,试照考,还做很多社会工作、发展个人爱好。

顶多就是把一些可以用于精益求精的时间,挪作看电影了。一个人跑到老图书馆,精挑细选一番,然后戴上耳机看一下午或者一晚上。

大二下开始谈恋爱,问题还没来得及发展,赶上注意力转移、时间重新分配调整,上述过程就中断了。看电影看电视重新回到个人爱好的位置上。

一直到读研、做辅导员,我在沟通和关系层面的个人困扰再也无法掩盖,完完全全暴露出来。

关于这些困扰和问题,我当然早就知晓。每个人都是自己的问题专家。

我也一直在寻找各种方法、途径来解决这些问题,但一直没有根本性地解决。

有时候它们沉入心海,好像从未存在过一样。

有时候它们浮出来兴风作浪,让我无法承受。

2008年到2010年,因为辅导员工作的特点和科研项目的特点,我需要和学生、家长、各类人员沟通,进入到他们的大三、我的研三,挑战越来越大,还经常要处理一些突发状况。

上述的个人问题和困扰几乎天天在我的心头悬着,让我很难得到心灵的休息和恢复。

成瘾问题开始形成。

首先是看电影。

先是把图书馆的馆藏电影看完了。

赶上视频网站兴起,又把各大视频网站的库存和上新看完了。

再然后,找到了下载电影的渠道,一一下载看完了。

我是如何知道自己成瘾的呢?当我发现自己完全不挑内容的时候,我知道不对劲了。

我是有喜好的啊,有自己的口味的啊,不是什么电影都爱看的。

可那一刻的我,内心冒出的声音是,管它是什么,只要是个电影就行。

那一刻,我很清楚,我根本不是在看电影。

那我究竟在做什么?

从我开始问自己这个问题开始,我就一直在寻找答案。

随着时间推移,解答的过程就像是在拼拼图。每次寻找到的只是拼图的一角。

某些时候,我以为自己已经完成了这幅拼图,欣喜万分;某些时候,又发现新的一块,挫败、沮丧。

最先找到的答案是,当下真的太难受了,就好像身体某个部位疼起来(比如牙疼),无法忍耐,需要吃止痛药那样。

电影是我的心灵止痛药。

我当然知道治标不治本的道理,但治本需要一个过程,远水救不了近火,当下分分秒秒的痛急需处理,否则挨不过下一分下一秒。

你问,难道没有别的止痛药吗?除了看电影,就不能干点别的吗?

有呀,可以啊,但看电影对我来说是熟悉的、擅长的,短、平、快,镇痛效果显著。

在它没有引起严重后果的情况下,我很难主动去寻找别的止痛药。

还有很多更迫在眉睫的问题要解决呢!没有额外的时间和精力。

有好几次,处理完工作中的突发状况,我整个人都快要不行了。

坚持回到宿舍,打开电脑,点开一部电影,随着片头音乐的响起,困难的呼吸开始渐渐平缓下来,脸部、肩膀紧张的肌肉开始一点点松下来。

我忘记了自己,完全投入到影片主人公的故事里,和ta同喜同悲,我的现实世界和现实问题消失了。

待到曲终人散,我才一点点回到自己的身体里,回到当下的生活里。

最开始,一部电影就可以。渐渐的,要连看两三部。到了后期,有时候需要整整一天、两天。

你问,这是心理问题啊,怎么不去找心理咨询师?

我有,学校的心理咨询中心我去过,而且还有缘找到一位我喜欢的咨询师,她协助我处理了一些问题。尤其是在一次对我影响非常大的事件中,她是我度过那次难关的重要支持之一。

但这些还不够,我还有爱我的父母、伴侣,以及一些很愿意理解我、帮助我的朋友、老师和同学。

但是,这些还不够。

正是因为问题和困扰太大了、太难解决了,以及每一天不断出现的新任务,对我的消耗已经超出了我可以利用、转化的资源,成瘾这个问题才会形成、发展。

2010年,学生毕业离校,辅导员工作结束。

2011年,我申请了延期毕业,得到老师的信任和接纳。

卸下了很多的任务之后,我终于拥有了三年多的时间来自主、自由地探索自己在沟通和关系上的问题和困扰。

一开始,成瘾问题在进一步恶化。

从看电影到看美剧。

美剧通常是季播,有的长寿剧可以播十年甚至十几年。投入观看的过程,就像以主角的身份经历了各种悲欢离合,度过了一生,比如《老友记》和《实习医生格蕾》。

有的美剧创意独特,比如《行尸走肉》是丧尸横行的世界,比如《迷失》是突如其来的空难和神秘莫测的荒岛,比如《傲骨贤妻》是家庭主妇在丈夫出轨的丑闻中回归职场。

投入观看的过程,就像和主角同时置身于各种困境当中,跟着主角一起鼓起勇气、犯错和成长。

从看电影到看古龙。

我年少的时候没有看过武侠小说。刚刚好,当时的我就有了大量的武侠小说可以沉浸其中了。

最爱古龙,最爱阿飞和李寻欢的相处,最爱《欢乐英雄》几位穷光蛋一起喝酒、吃烧鹅的畅快自在。

看完古龙,又发现了还珠楼主的《蜀山剑侠传》。好嘛,这么多本,一时半会儿看不完,太好了!

不知不觉,我对心灵止痛药上瘾了。

虽然我很清楚,最开始看这些东西是为了治标的,是为了镇痛的。

但是,时间长了,总是痛,总是吃止痛药,变成了习惯,变成了第二本能。

从前是难受得不行才看。

这个时候是一闲下来就想看,看着就停不下来。

哪怕看得眼睛酸胀、呵欠连连,还是停不下来。

停下来全靠自我警告和自我威胁——这样不行!这样很糟糕!这样下去要完蛋了!除了自责和愧疚感,我不知道还有什么更好的办法能让自己停下来。

与此同时,自责和愧疚感又变成了新的问题。哎呀,我怎么这样呢?哎呀,这些年我都干了啥?虚度时光,荒废人生!!!

沟通和关系的困扰->看美剧看武侠小说->新的自责和愧疚感->沟通和关系的困扰加上新的自责和愧疚感->更多的看美剧看武侠小说……

雪球越滚越大。

这是成瘾的恶化的过程。

好在我对此有一定的心理准备,就好像口腔溃疡、感冒发烧一样,好转之前总是会变糟的,黎明之前是最黑暗的。

我愿意给自己多一点时间。

我一次次地申请延期毕业,一次次得到实验室老师、父母和伴侣的信任和接纳。这是我的幸运。

我开始走出来。

从接触陌生人开始,一步步地梳理自己的沟通和关系困扰。

我拉着猫猫一起在豆瓣同城上寻找,参加线下的陌生人聚会交友活动。很幸运地,我遇到了行者,一位满足我期待的活动组织者。

在一次又一次轻松的游戏活动中,在猫猫的陪伴下,在与行者和许多小伙伴的互动中,我释放了很多关于建立关系、维护关系的恐惧、紧张、不知所措、兴奋、期待、渴望……

我应聘了很多短期兼职,比如去雅思考点找家长和考生聊天,比如和书馆的小伙伴一起学习使用咖啡机和拉花,比如通过三级笔译考试、参加笔译大赛和翻译书籍……

沉迷于美剧和武侠小说不再是一个问题,而是我可以选择的状态。

当我有更想做的事情时,我自然不会抱着美剧和武侠小说不放。

当我很难受的时候,我可以选择去美剧和武侠小说里找慰藉,但我还有别的选择,比如找让我感到安心、自在的小伙伴玩耍。

当我就是想要到美剧和武侠小说里找慰藉的时候,我就投入其中,自责和愧疚感轻了许多。

当我只是因为喜爱而看美剧和武侠小说的时候,我就好好享受自己的个人爱好。

电影、美剧和武侠小说,它们对于我有双重的意义,喜好和止痛药。

这个时候的我,能分清楚自己是在满足喜好,还是在吃止痛药。

当我需要吃止痛药的时候,我已经有了不止一种的止痛药选择。

当我就是想吃老的止痛药过瘾时,我也可以浅尝辄止。

成瘾的帽子摘到了,它不再是个问题。

于是,我又给自己布置了新的课题,去看看——

当我就是要吃老的止痛药过瘾的时候,究竟是在过什么瘾?它对我来说有什么特殊意义?

一段时间之后,答案的拼图一角浮出水面。

原来我特别喜欢看到孤独的主人公结交知己好友、并肩作战的故事。

比如《实习医生格蕾》,我从第一季开始追到现在。

女主人公格蕾,开篇孤孤单单一个人,因为实习医生的身份,遇到了一群各有特点的小伙伴。

生活中合租,工作上合作,友情一天天形成、稳固。遇到有人犯错的时候,也会争吵甚至暂时地分开,但总会重修旧好,并且彼此的感情会因此更加地深厚。

比如《疑犯追踪》,当自我放弃的李四被宅总找到,当李四找到了新的生命意义,当他们一起并肩作战、过关斩将、小团队越来越强,我感动得泪如雨下。

原来,我渴望朋友,渴望主人公那样丰富多彩的关系,渴望自己像主人公一样勇敢、主动,渴望犯错了能够被原谅,渴望以本真的样子得到爱和陪伴。

从小学高年级开始,我分裂成了两个我。

一个我是本真的我,天真、活泼、随性,会犯错,会遗忘,会跳脱。这个我活在家里,活在特别安全的一对一的关系里。

一个我是面对人群的我,严谨、认真、一丝不苟,不允许自己犯错,不允许自己忘事。这个我活在学校里,活在社会上,活在人群中。

在人群中,我时时不知道如何是好,无所适从的感觉让我很煎熬。

参加集体活动,如果我没有一个特定的任务在身(比如作为班长维持纪律,比如作为学生在台下听课),我总是想往厕所跑。

最怕大型活动的休息时间,天啊,我要做什么,我要说什么,我要呆在哪里……

2017年10月,参加讲师班学习的时候,一到茶歇我就紧张,最喜欢跑去厕所呆着,等时间差不多了再回到会场。

2017年12月,讲师班第二阶段学习的时候,我终于不再往厕所跑了,我突然可以享受茶歇的时间了。

我可以呆在我想呆的地方,我可以和我想要谈话的对象聊天,我也可以什么都不做、安安静静地吃水果。

短短两个月,我是怎么做到的?

因为在讲师班里,我学习和体会到了一直以来苦苦寻找的有效沟通和关系建设方法,我找到了治本的方法,更重要的,我遇到了渴望已久的朋友关系。

写到这一句,禁不住泪如雨下。

亲爱的同学,谢谢你们!!!

真的,非常感谢!!!

七天讲师班结束的时候,我主动加了课程微信群里每个人的微信,包括老师、同学和在场工作人员,这是我人生中第一回做这样的事情。

这么勇敢,这么主动,就像我喜爱的美剧里的主人公一样。

我的勇敢和主动,离不开老师和同学的接纳。

我举办的第一期读书会,讲师班同学YR、WP、JY以及工作坊同学KL热心地陪伴和支持着我,我们一起看见彼此生命中重要的经历和感受,一起哭、一起笑、一起探索。

不知不觉中,分裂的我一点点整合起来了。

天真、活泼、随性,会犯错,会遗忘,会跳脱,是我。

严谨、认真、一丝不苟,不允许自己犯错,不允许自己忘事,也是我。

它们统统变成了我的一部分,而不再是彼此对立的两半。

我有很多很多的面向、状态,我可以自如地选择让哪一面出来。

我一下子拥有了丰富多样的关系,在人群中我不再需要小心地把某个部分藏起来、然后装出一个特定的样子,我可以内外一致地活在当下了。

因为不再需要特定的样子,我便不再僵化了,灵活多变成了我的又一个新标签。

看起来是短短的两个月产生的变化,其实是从读研开始、长达十年的自我探索和反复尝试。

更是从年少就开始的持续成长。

生生不息,成长,是一辈子的事情。

最近几年认识我的朋友,很难想象从前的我的样子,尤其是我分享自己一路走来的前后对比案例时,常常有小伙伴感慨,“想不到”、“不会吧”。

有时候,因为差别真的非常大,我自己也会有些恍惚,好像那些是另一个人或是上辈子发生的事情。

写到这里,回到前面的那句——

“但是,这些还不够。

正是因为问题和困扰太大了、太难解决了,以及每一天不断出现的新任务,对我的消耗已经超出了我可以利用、转化的资源,成瘾这个问题才会形成、发展。”


问题和困扰太大了、太难解决了,超出了我当时的能力范围和可以调用的资源了。

我搞不定了,意味着——

我要突破原有的状态了,我要走出去联结更广阔的资源了,我要成长了!

这种状态并不可怕,恰恰相反,它孕育着丰富的可能性,它孕育着不确定的未来。

最后,和大家说说为啥突然会写这个话题。

一是上周四上午的公益沙龙,带领老师莉香组织大家讨论了成瘾的问题,时间有限,大家意犹未尽,相约今日上午线上再继续交流。

交流持续了两个小时,我的心中突然涌起很多的记忆和感受,于是带着笔记本电脑外出吃午饭,边吃边写下了上面的文字。

二是时不时会接触到成瘾的案例,比如和我一样沉迷看影视、小说,比如打游戏,比如购物中毒……

外在看起来是相同的成瘾,比如都是打游戏,内在的需求和困扰可能完全不同。

只有一点是共通的,行为的背后有需求,成瘾的行为背后有长久得不到满足的需求、迫切需要满足的需求。

以及,当我们搞不定的时候,给自己一些时间和空间,这是成长的关键阶段。就像种子发芽前需要在泥土里静静地积蓄力量。

我把自己跨越十年的成长历程写下来,希望给予同样拥有困扰的你一些陪伴和鼓励。

如果你想和我讲讲自己的故事,我在这儿。

留言默认上墙,如果不想出现在下面的留言区,请注明哈。

最后的最后,分享这篇文章的题图,它来自《疑犯追踪》的剧照。文章片头的歌曲,我第一次听也是在《疑犯追踪》里,那一集小团队的一员牺牲了,大家在这首歌的旋律里去面对现实,以自己的方式告别和想念。

#陪伴#

当年看《疑犯追踪》,特别羡慕李四和宅总之间的情谊。如今,我拥有了,或者说,我主动地创造了自己想要的关系和生活。这一年,支持好几个小伙伴做活动的时候,我都像图中的李四一样,含情脉脉地看着他们,感觉好幸福。想对当年的自己和困境中的你说:亲爱的,你慢慢来,真心想要的,都会一点点实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