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不起的麦瑟尔夫人》第三季回归,延续了大女主的绝代风华。
豆瓣8.7分,1天刷完8集,这口碑,一个字:值!
故事聚焦的是上世纪50、60年代的美国纽约,所以会有年代剧的特点。
那个年代的特点是,女性的独立意识开始大规模觉醒,逐渐成为不可忽视的力量。
在这之前,女性一直作为男性的附庸而存在。
美剧《致命女人》中的第一对夫妻也发生在这个时代,妻子不过是家庭主妇。
难道说,身为女人只能是家庭主妇这么一种角色吗?
在《了不起的麦瑟尔夫人》中,女主角米琪的母亲有段话值得我们思考,她说。
当女人的生活由男人一时兴起决定时,它是多么的不确定。你父亲毁了我的生活,他一瞬间就夺走了一切,现在轮到我把一切夺回来。
说实在的,回到那个年代,女主角米琪的出身一点都不差。
甚至可以说比我们大多数观众的日子过得还要滋润的多。
大都市纽约,中产的犹太家庭,父亲是大学教授,母亲出身名门,生活优越。
她从小就是在蜜罐里长大的公主,光是个人的衣服就能挂满一个房间。
在20世纪50年代,有帅气的丈夫,有两个可爱的孩子,婚后生活堪称完美。
莫说是那个时代,就是放在21世纪的中国,女主角也能堪称是人生赢家。
因为她拥有一个传统女性所梦寐以求的一切,金钱,丈夫,孩子,贵圈下午茶。
但是生活的另一面,并非如此。
这里不妨套用张爱玲一句名言:
婚姻是一袭华丽的袍子,里面爬满了虱子。
丈夫睡前不敢卸妆,丈夫睡醒前务必化好妆,丈夫面前时刻保持精致的五官。
所作所为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取悦丈夫。
即便如此,丈夫最终还是出轨了,这就激发了米琪的反思,自己到底做错了什么?
她也会惊觉的发现,自己其实越来越像母亲,恰似一场命运的轮回。
此间的状态如故剖析的再深入一些,倒是可以借鉴《女性的奥秘》一书的说法。
我看不到自己结婚生孩子是什么样子,也许那时我不会有自己的个性,我的母亲像是一块被海浪磨平了的礁石,就像是一处真空。她把毕生精力都投入到这个家庭中去了,自己什么也没有留下。由于她没有得到足够的报答,她对我们也有不满的情绪。有时候看上去什么都没有意思,除了打扫房间,她什么事情都好像漫无目的。她自己不幸福,也不能使父亲幸福。如果她根本不管我们几个小孩子。其结果会跟溺爱我们是一样的。这使得你想反其道而行之。我认为这并不是真正的爱。小时候,有一次激动万分地回到家里对母亲说。我学会倒立了。她根本连听都不听。后来,我常常照镜子,我害怕变得像母亲一样,如果发现我自己在言行举止或其他方面像我母亲,我就会十分害怕。我在许多方面都不像她,但是哪怕在一个方面像她,或许最终我也必然会像她。这使我非常害怕。
米琪的母亲最初也是如此,她精致而优雅,却也深受传统思想的流毒。
为了父亲,这些年来过得没有自我,直到米琪长大之后才开始觉醒。
自我实现,是本剧关于女性觉醒的一个落脚点。
如何实现自我实现,第一步就是要寻求改变,但人性的弱点又偏偏是害怕改变。
变与不变,几乎成了一念之差,则天壤地别。
从第一季到第三季,女主角米琪一直都在试图改变自己的固有命运,不断抗争。
发现自己有超凡的喜剧表演天赋,于是就去做平口喜剧。
说段子讲笑话如数家珍,是不是会有惊人的神来之笔,这方面令人叹为观止。
为了家庭主妇而耽误了一个喜剧天才,多可惜啊。
当婚姻主权逐渐掌握在女性手上,传统女性往现代女性的转变,就已经成功开始。
而第三季又是一次归零和重新再出发。
本剧虽是女主戏,但并非女主角一个人的独角戏,而是群像乃至众生相的延展。
反战思潮、种族歧视、言论自由、女性平权都在大处着眼小处着手间,一一展开。
这就充分增加了这部年代戏的历史厚重感。
也就是说,即便是女性题材的美剧,也能和历史的洪流合一,具有史诗的触感。
最关键的还是人物刻画的温情脉脉。
就像这剧台词——我们会聚少离多,那重聚的时候会非常激动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