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INSIGHT视界
ID | weinsight
出国留学,时常会遇到西方同学对中国的种种偏见和质疑。
有些只是毫无恶意的误解和无知,有的则完全是先入为主的刻板印象,
甚至还有些没有由来的傲慢与歧视
。
最近,因为
再次歧视性“刻板印象”站在风口浪尖的,则是BBC
。
BBC新剧丑化中国奶奶
最近,英国CBBC(BBC儿童版)一部名为《Living With The Lams》(《和拉姆生活在一起》)的新剧,引起了不小争议。
这部专门为6-12岁青少年儿童设计的情景喜剧,讲述了
在曼彻斯特开餐馆的中国家庭的故事
。
看到故事题材的时候,主页君本以为是展现华人家庭在海外生活的真实现状,
然而没想到整部剧却是充满着“傲慢”与“偏见”
。
根据此前看过剧本的知情人士爆料,该剧没有任何亚裔编剧参与,团队几乎都是白人作家,
他们对于中国家庭的情况一无所知
,
而这一点也在剧本中展露无疑,
里面包含着歧视性刻板印象,当然还有一些匪夷所思的细节
。
比如,
蒸饺是从烤箱里拿出的
???
甚至称呼来自东亚的人叫“oriental”???(要知道oriental这个单词如果形容人,那就是对亚洲人的地理歧视)
更加令人气愤的是,
在剧中的中国奶奶居然被编辑“污蔑”成一个整日随地吐痰、地方口音混杂的无赖形象,完全是在嘲笑和丑化中国生活
。
很快,这件事引起来亚裔群体的强烈不满,也一度登上了微博热搜,阅读达2.3亿。
很多小伙伴表示“BBC简直就是在恶意抹黑我们中国奶奶” “分明我的奶奶不是这样的”。
不仅如此,BBC的这部新剧还在影视圈引起来很大的轰动。
一封由英国剧院及电影东亚人协会50余位英国的东亚导演、作家和演员撰写的给CBBC老大Cheryl Taylor的公开信中,
强烈建议取消这部剧:“严重不实”
“像是在刻意讨好白人作家”!
而这份信不仅有超200人签名,很多明星艺人也参与其中,比如《权力的游戏》演员Jessica Henwick。
然而,他们的声音并没有引起BBC的重视。
在BBC及制片公司发言人看来,
这个批评信的撰写者并不能理解本剧的创造核心,“我们希望给孩子们看到文化多元性的作品”。
华裔记者拍片反击
为了狠狠打击这种根深蒂固的刻板印象,BBC的华裔记者伊莱恩·庄(Elaine Chong)特地邀请了几名英裔华人,
制作了一档叫做纪录片《我们的祖母》
。
在这个总时长接近12分钟的纪录片里,
一共有7个主题,18个小故事,每个故事都串联着大家和奶奶的温暖回忆
。
用记录片里的原话是:
这些真实的亚洲奶奶们的故事,远超刻板印象。
在纪录片一开始,Elaine抛出了一个
几乎人人都熟悉的“亚洲餐桌文化”:吃鱼头
。
她开门见山地说:“我觉得好多家庭都会出现的是,祖父母们往往主动吃鱼头,‘牺牲自己’。”
这个故事在在座的华人中迅速引起了热烈反响,甚至有人表示:“我现在还会碰到这种情况呢。”
民食
第一个故事,是关于大名鼎鼎的“兰州牛肉拉面”。
亚裔小哥Alex:“
从8岁开始,不管什么时候我回到兰州,奶奶都会说叫她上厨房里去。”
在进了厨房之后,奶奶会单刀直入地说“这就是拉面”,留下Alex独自惊呼,充满好奇。
授人以鱼之外,奶奶还会“授人以渔”,教Alex如何做正宗的中国菜。
甚至还会有模有样给出高难度的拉面挑战,看看Alex究竟能把胳膊伸多长。
即便是生活在异国他乡,也总要带点正宗的故乡气息。
说到
“奶奶有没有做过哪道特别的菜,一直在你心头萦绕,挥之不去呢?”
,大家也是百感交集。
Jay先是想起来自己祖母会做一种鱼肉香肠,非常美味。
Dadiow则回忆道,
自己最难忘的,是“夜市的故事”。
“当我和哥哥们还是小孩子的时候,祖父母会带我们去夜市逛。”
看到这里主页君只想说,
真是同一个世界,同一个奶奶
。
Tuyet也分享了一个关于食物的故事,而
这次的主角是:蛋糕
。
Tuyet虽有20来个堂兄妹,但是在中国生肖里,只有她和祖母都是属鼠的。
那天呢,是奶奶的生日,
通常比较尊敬的做法,是先把蛋糕敬给长辈吃
。
于是,因为生肖相同的传统在,应该由她就把蛋糕敬给祖母,这成为了她一个很温暖的回忆。
“还是小孩子的时候,和祖母之间就颇为相互吸引,现在想起来总是有种非常温暖的感觉。”
分享
Jennifer分享了自己和祖母之间的亲密感情和动人小故事。
刚出生到5岁之间,Jennifer都和奶奶一起度过。
所以对Jennifer来说,奶奶是一个几乎等同于母亲的角色。
在小的时候,Jennifer总跟奶奶睡一张床。
等到小Jennifer长到八九岁的时候,体型变得大了很多,奶奶会直接睡在紧挨着Jennifer的地上,丝毫没有怨言。
奶奶还会给小Jennifer买各种各样的吃的。
所以在Jennifer
拿到第一笔工资的时候,就特意带奶奶出去吃海南鸡饭
。
虽说也不是什么奢侈的顶级大餐,也没有花多少钱,但那却是Jennifer对奶奶表示感恩的方式。
这种给奶奶的回报,对她来说意义非凡。
Alex在这里也讲了一个很动人的故事,
是关于奶奶的“丝绸小马甲”
。
据Alex回忆,他的妈妈和奶奶总会一起缝缝补补,织织衣服。
奶奶还给Alex织过一件丝绸的小马甲。
就质感上来说,这件小马甲挺薄的,毕竟是丝绸的。
小时候的Alex并不理解,不过是一件薄薄的衣服吗,真的算不上暖和。
但作为一个成年人,现在的他懂了。
丝绸小马甲,是奶奶用爱织就的底气和温暖。
紧接着,Daniel也讲了一个很棒的关于音乐的故事。
小的时候他们曾经住在奶奶家,然后他们会买很多那种朋克的摇滚唱片。
买完之后,还会带回家里,放在家里的那种老式唱片机里播放。
Daniel的奶奶也会坐在那里,跟着孩子们一起听。
你知道的,那种很吵的,三弦的电吉他的声音,那种充满攻击性的很吵的朋克摇滚乐。
这时,奶奶会饶有兴致地说:
“哦对呀,就是这种,你听那个鼓声哈,多有力啊。”
是的,每个人的奶奶都有着自己的特色,或温暖,或潮流,但是不变的是她们给予后辈们无私的爱。
Jennifer:“当我还是个孩子时,奶奶总会跟我说这么一句话:
‘等你长大了,和男生谈了恋爱了,一定要有你自己独立的银行账户。’
”
当我们以为这是一个“女性经济独立”的小课题是,奶奶话锋一转,又补充道:“如果你们有共同账户,
要记住,你的还是你的,但他的也都是你的
。”
这样“霸道”的言论,让在座的各位忍俊不禁,都笑了出来。
不过事实证明,
Jennifer的奶奶除了幽默独立,甚至还很前卫大胆
。
Jennifer说:“要知道,我奶奶的第一任婚姻是包办的,她离开了她的第一任丈夫。”
这样的行为在那个年代,实在是走在前沿的。
“奶奶不仅抽烟,还喝加冰的马提尼。这确确实实打破了大家对亚洲奶奶的刻板印象。”
在奶奶的关爱下长大的我们,比任何人都要深刻地明白:抛开黄皮肤黑头发的外壳,
亚洲奶奶和任何种族的奶奶一样,生动勇敢,有血有肉
。
Daniel
:
“奶奶会说英文,会说闽南语,我感觉她还会说马来西亚语。”
“感觉在学语言的问题上,人们搞了很大的阵仗,专门上大学去学这个东西。”
Daniel赞叹道:“这真的真的非常了不起。”
“而且,
奶奶为了能和这里的华人交流,还专门去学了粤语
。”
“你来到了地球的另一端,来到了一个西方国家,然后你学会了一门中国的方言。”
这时候,Elaine也抛出了一个困扰很多人的问题:
“你们在和祖母交流的过程中,会不会因为语言障碍,产生交流的困难呢?”
“以前她还会给我寄好多好多衣服过来,那时候我大概15岁吧,但那些衣服其实很适合6岁的孩子穿。”
Dadiow:
“我的爷爷奶奶,我记得他们很喜欢一起去唱K。”
“然后呢,爷爷去世了,我知道奶奶非常想她,
我就看到她在写那些歌词,对她来说这是一种和爷爷相连接交流的一种方式
。
”
大概世间最动人的想念,就是
用你喜欢的方式,纪念我喜欢的你
。
坚毅
Daniel记得,因为奶奶是地地道道的新加坡人。
在最荒凉、最寒冷、下雨最多湿热的小镇英国天气里,奶奶不得不告别新加坡的湿热天气,
转变到伯明翰冬季的鬼天气里,去50年代的室外卫生间去上厕所
。
“她从来没有停止想念新加坡,一直念叨个不停。”
“她曾在一个工厂里工作过一段时间,在工业洗衣坊里也工作过一段时间,那么做基本也是为了哥哥和我。”
但是奶奶永远没有赚够钱,没有能带Daniel回到新加坡,实在是让人心生悲伤。
喜爱
Tuyet说:“在越南文化里,向西方人那样和长辈表达感情,是非常不常见的。”
在奶奶看来“你要尊重习俗,去遵循传统。”
和Tuyet奶奶尊重传统不同,Dadiow的奶奶却很喜欢这种西式的表达。
然后。有一天我妈妈Skype的时候跟我说;“你知道吗,有个挺有意思的事儿,奶奶说
在孙辈里只有你和你哥哥会抱她,可她居然很喜欢你们抱她
。
”
奶奶特别希望,其他的孙子孙女们,也可以这样做。
传承
Alex:“我在一个中国外卖餐厅长大,因为那种餐饮承包工作真的很累很累,
所以不管什么时候回国,我都能看到姥姥在给妈妈(腿不好)按摩
。”
姥姥常常会说:
“没有痛苦就没有收获” “要是不吃苦头,你不可能在人生中走得长远”这样的话
。
主页君浏览了不少Twitter的网友留言,看到了很多很感人的故事。
“我的奶奶生在牙买加,她不太喜欢说自己早年的生活和家族历史。在去牙买加之后,我印象中奶奶十分安静和善,上了岁数依然很敏捷,在花园里倒腾,还会去采摘西非荔枝果。”
“我奶奶有7个孩子,是个很虔诚的佛教徒,精神导师,50年如一日的素食主义者,在素食开始流行之前,就做了很多代替肉的素食品类。真的是个很了不起的女人。”
“我的奶奶在16岁就以奴隶身份被带到英国,根本没见过她的家人。后来她有了九个孩子,还经营着唐人街上最棒的餐馆之一。她还跟我说,
如果不是很喜欢一个人,就不要亲他。
奶奶真的帅爆了。”
“我的奶奶在生我爸的时候,住在香港的贫民窟,她就把我爸生在了厨房地上,因为和奶奶养其他4个孩子一样,没有任何保姆帮忙。为养活孩子们,奶奶会卖那种非法的烟火,然后她还帮着照看了8个孙子孙女。我发现她有时候假装听不见。真的传奇。”
“因为二战爆发,奶奶早早就被迫离开了学校,所以不会读书,也不识字。在我爷爷去世几年后,她开始学着写字,写下来她对爷爷有多么思念。
当我看到她那孩子气的书写,就禁不住流泪。我太为我的奶奶骄傲了
。”
“我奶奶养大了自己的9个孩子,在爷爷死后,还养大了爷爷和前妻生的4个孩子。因为战争她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地背井离乡。
她坚韧不拔,是所有人坚强的后盾。奶奶的邻居说‘奶奶是他见过最坚强的女人
。’”
“我的奶奶是个叛逆的人,
她离开了包办婚姻里的第一个丈夫,嫁给了一个她爱的人
,抽烟和马提尼,还在我很小的年龄就教我,女孩和男孩一样优秀,不要忍受男人的坏毛病。奶奶我好想念你啊。”
“我奶奶因为肾衰竭去世的那年,成了我人生里一个巨大的空洞,她会谁至少4种语言,是我认识的全世界最善良幽默的人,
在她重病的时候,她会把所有积蓄拿出来,就为了给我买吉他
。”
“我没有亚洲奶奶,但是我有亚洲爷爷。他的名字叫做 Marmoru Chikakane,他一路从日本广岛搬到了英国诺森伯兰郡。他于1936年,死于一场建船事故。然后葬在North Shields贫民墓区。我的父亲从来不认识他。”
刻板印象实属不该
话说回来,BBC此举归根结底还是歧视问题,而刻板印象早已不是第一次存在,在美国读书的小伙伴们想必也深有体会。‘
美国人总是会给中国学生贴上“书呆子”的标签,
在他们眼中,中国学生之所以拥有好成绩,无非是因为我们只懂得时间浪费在一遍遍“复制”书本上
。
这些姑且还可以接受,然而更过分的是,近些年来,
一些围绕亚裔群体的电影剧作上升到了“歧视”和“傲慢”的位置
,
似乎,还原亚裔群体真实生活面貌早已不是创作者的心声,哗众取丑博出位的“丑化”才是收视率真正的保证。
去年11月,同样也是BBC,一部由华裔团队主创、名为《Chinese burn》的喜剧上映,本剧宣称“将会彻底打破中国女孩的刻板印象”,展现新一代华裔女孩的真实自我,
然而试播版的反响可以用“山崩地裂”来形容——整部剧都是彻头彻尾的「歧视」。
YouTube的一位网友从头到尾梳理了整集片子,短短的25分钟的剧集居然有多达23处涉嫌种族,以及性别歧视的桥段或台词,几乎是一分钟一个,
诸如“眯眯眼”、“吃狗肉”、“勾引白人男性”、“生活放荡”、“挥金如土暴发户”此类的形象塑造,比比皆是
。
说是打破华裔成见,到头来反而加深了西方对亚裔女性的刻板印象,主创的三个女生用一种近乎于“侮辱”的形式,极力讨好西方社会,这种行为简直令人不齿。
无独有偶,在去年的美剧《Yellowstone》(黄石)一集中,中国游客擅闯私人领地参观黑熊的片段引起广泛热议,虽然的确有部分游客在出国游时,会存在没有素质的行为,
但更多的人认为,这是美剧对中国人形象的污秽描写
,因为这也并非美剧第一次如此操作。
《实习医生格蕾》中,中国人一出场就是偷渡到美国的劳工;《绝望的主妇》中的阔太太Gabrielle也用过两个中国佣人,
一个说中国人都拿袜子当抹布,一个则是对老外谄媚至极,收到个礼物差点给女主人跪下,可以说是低到尘埃里了
。
还有之前主页君提到的HBO美剧《硅谷》,华人工程师却引起了大家的讨论,因为在剧中他的形象不仅英语奇烂无比,而且生活邋遢,还总是手脚不干净,爱偷点东西。
而在此次的情景喜剧《和拉姆生活在一起》中,
BBC将善良淳朴的中国奶奶,塑造成一名“老年流氓”,以偏概全,严重抹黑了中国奶奶的形象
,也伤害了重视家庭维系的亚裔人的心,真是叫人无人又气愤。
艺术作品的确应该有它天然的艺术属性,但是这一切都在建立在尊重的基础上,主页君真心希望BBC可以正确地对待并且拿出一个态度——尽快下线此类情景喜剧,并且道歉。
PS:不过话说回来,
通过BBC这次的“作妖”,我突然好想给奶奶打个电话啊.
..
本文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