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剧

大卫·芬奇执导的《心灵猎人》强势回归,直击连环杀手的内心世界

字号+作者:娱乐心灵的镜子 来源:娱乐心灵的镜子2019-08-20 我要评论()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我们都知道大卫·芬奇擅长悬疑犯罪题材影视的创作,他执导的《七宗罪》、《十二宫》、《搏击俱乐部》、《龙纹身的女孩》、《消失的爱人》等电影,常年被影'...

我们都知道大卫·芬奇擅长悬疑犯罪题材影视的创作,他执导的《七宗罪》、《十二宫》、《搏击俱乐部》、《龙纹身的女孩》、《消失的爱人》等电影,常年被影迷奉为经典神作。

他们创造出了“行为侧写”这个专业术语,根据犯罪现场及个人特征去分析罪犯的心理状态,大致推测出犯罪嫌疑人的年龄、性格、职业、外貌等特征。

值得一提的是剧中埋下的最大伏笔,就是那位一直活在片头的连环杀手BTK——丹尼斯·雷德。

正如尼采所说的那样:“与恶龙缠斗过久,自身亦成为恶龙;凝视深渊过久,深渊将回以凝视。”

最近几年,有很多之前活跃在电影银幕上的演员和大导,纷纷回归电视荧屏,比如出演了美剧《大小谎言》的妮可·基德曼和梅姨梅丽尔·斯特里普,以及导演大卫·芬奇。

2013年,他与网飞合作的美剧《纸牌屋》第一季,播出之后迅速成为火遍全球的爆款。这部美剧开创了一次性放出整季的全新播放模式,为网飞这个流媒体平台的崛起奠定了基础。

《纸牌屋》第一季,让大卫·芬奇收获了电视剧权威奖项的肯定——艾美奖最佳导演。

大卫·芬奇后来又与网飞合作,陆续推出了《心灵猎人》与《爱、死亡和机器人》这两部佳作。

最近回归的《心灵猎人》第二季,依旧保持着良好的制作水准,截止目前豆瓣评分8.8。

时隔将近两年的时间,《心灵猎人》这部备受期待的美剧终于回归了!

第二季的前三集由大卫·芬奇亲自执导,奠定了全剧的风格和基调。后边六集则由《神枪手之死》导演安德鲁·多米尼克和《纸牌屋》导演卡尔·弗兰克林执导。

本剧改编自1996年由前FBI探员约翰·道格拉斯和马克·欧夏克撰写的书籍《心理神探:美国联邦调查局系列犯罪破案揭秘》(又名《读心神探:FBI心理侧写术》)。这本书同样启发了《汉尼拔》和《犯罪心理》等美剧的创作。

剧中的探员霍顿·福特、比尔·坦奇和温迪·卡尔博士这三位主要人物,在FBI行为科学部门从事犯罪心理研究工作。

他们的工作日常是前往关押重刑犯的监狱,和那些臭名昭著的连环杀手聊天,通过观察他们的言行举止,分类归纳犯罪心理和行为动机。最终目的是要建立一个数据库,用来预防和侦破犯罪活动。

我们其实也见证着一门新兴学科的诞生,毕竟在剧中所处的那个年代,行为侧写这个方法还没有得到业内的一致认同,尚未广泛应用到案件的侦破当中。

第二季一开始,福特、比尔和温迪三人就迎来了新的上司。

这个新上司还是比较给力的,他为这项研究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对于行为科学部门而言,他们一方面需要大胆开辟全新的破案思路,另一方面又必须足够谨慎,以免理论尚未实践,就不幸中途夭折。

上季最后,探员福特惊恐发作的那幕让人细思极恐。他与那些变态连环杀手接触的同时,自身也在一步步走向黑暗。

出院之后的福特,这季重新调整自己,继续从事研究工作。不过,他的精神状态始终都是潜在的隐患,说不准什么时候他会再次惊恐发作。

这里歪个楼,虽然这季小乔已经肉眼可见的变成了月半乔,但还是要表白一下演员乔纳森·格罗夫。

本季依旧围绕三个主要内容:

一是行为科学部门的成员们在监狱里和连环杀手尬聊,探索他们犯罪的真实原因和心理状态;

二是展现行为科学部门的成员们是如何将他们的理论,应用到具体的实践当中,从而协助案件的破获?

三是讲述他们各自的成长和转变,由于工作的特殊性,他们的私人生活因此受到了怎样的影响?

行为科学部门的成员们这季在监狱里接触到的罪犯依旧大名鼎鼎,其中包括“山姆之子”大卫·柏克威兹、小威廉·皮尔斯、查尔斯·曼森等人。

当然,还有福特探员的老朋友艾德蒙·肯培。

值得称赞的是剧中关于这些连环杀手的选角,外貌特征可谓神还原。

这些在现实中真实存在的连环杀手,他们的一举一动都能让你毛骨悚然。

最可怕的是他们在讲述自己的作案感受之时,表现出了一种毫不在乎的态度。很多人甚至认为责任不在自己,否认部分犯罪事实。

不是所有的罪犯都会配合谈话,能否让罪犯说出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无疑考验着每一个行为科学部门的成员。

本剧的最大特点在于它的写实风格,虽然叙事节奏慢热,大量的文戏对话看似平淡冷静,却给观众带来了极大的震撼。

BTK代表着他的作案手法,是“bind(捆绑)、torture(折磨)、kill(谋杀)”的缩写。他从1974年开始犯罪,直到2005年才最终被抓获,中间跨越了30多年的时间。

鉴于本剧的故事开始于70年代左右,而本季的时间线大概结束于80年代初期,还要再过20多年的时间,连环杀手BTK才能最终落网,所以下季他很可能继续出现在片头......

这位活跃在堪萨斯州的连环杀手,每集都会展现他工作生活上的细节,从中可以拼凑出他的性格特征和特殊癖好。

第二季后半段讲述的亚特兰大儿童谋杀案,同样来源于真实发生的案件。

1979年到1981年,亚特兰大陆续发生多起黑人男孩遇害的事件,最终共有28位遇害者。

FBI行为科学部门的成员,参与到了这个案件当中,将理论运用到了实践当中。

亚特兰大儿童谋杀案背后涉及到的是政治层面的问题,当地政府为了利益并不愿意承认连环杀手的存在。

案件最初发生的时候没能得到足够的重视,绝大部分办案人员并不觉得案件之间存在关联,有人甚至将过错归咎于受害者的父母,认为贫穷才是罪魁祸首......

本季存在争议的地方,是用了大量篇幅展现比尔和温迪私人生活的部分。

温迪有了新的感情进展,比尔则需要面对家庭的变故。

上季的福特探员让我们看到了与罪犯近距离对话,将会对身心产生怎样的伤害。这季的比尔让我们意识到这项研究工作的特殊性,也会影响到原本和谐的家庭生活。

原著作者约翰·道格拉斯,在书中最后一章《有时龙也会取胜》这样写道:

“在我们自己的生活中,有时龙也会取胜。当暴徒杀害一个人时,受害的不仅是那个死者。在我们科里,我不是因为压力太大而吃尽苦头的惟一的人,远远不是。家庭纠纷和婚姻冲突时有发生,你无法不为此操心。”

因此,对于罪犯心理的研究,无疑是一项艰苦的工作。

与那些穷凶极恶的连环杀手对话,或许会让你放弃原本对于正直的信仰,否认自己此前对于人性的认知。

在深入探索他们内心世界的过程中,你在看到人性阴暗的同时,也承担着自身被反噬的严重后果。

(本文首发FIX字幕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