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现在中国影视剧中的女性角色,都带有太浓的后宫感了。
表现在中年以上的女演员无戏可演,新生代的女演员们也开始讨论,什么时候国内女演员的角色能摆脱近年来的设定固化问题。
新生代女演员们的戏份多的女主角色设定都是什么样?
有观众总结电视剧套路,吐槽现在女主只分两种:
一种是傻白甜,不需要智商,吸引男主注意力的方式就是频繁犯错;
因为太独特显得格外单纯不做作,赢得了全世界男性女性的喜爱。
另一种美强惨,美丽清冷的工作狂,强攻气质成了事业成功的标配。
一边说自己独立能干、不需要婚姻,一边迈向大结局成功把自己嫁了出去。
一句话描述就是,披着行业剧的外衣演着偶像言情剧。
反观美剧《实习医生格蕾》算言情比重大的。
一集里还是有百分之70以上的时间在工作,情感线属于那剩余百分之30中的支线,比女主和她母亲的纠缠都少。
但在国内,百分之70的片长都在谈恋爱或者处于暧昧的恋爱未满阶段,甚至连探案犯罪剧最后都变成了偶像剧。
《伪装者》这种评分不错的剧中,女性角色也还是得因为被情感羁绊而为男主角牺牲送命。
电影和电视剧中的女性角色,实际是以恋爱为职业,在收获爱情之余,在简单的几分钟剧情描述里收获了事业的成功。
和近年来颇为火热的美剧英剧相比,国产剧展现的所有女性的生活重心,不论老少,都在情情爱爱上,基本没有例外。
不论女主女配,她们角色都带一股子后宫味。
1没有更重要的事做先来看一个很有趣的小测验——贝克德尔测验。测验来自漫画家艾莉森·贝克德尔的报纸连环漫画《Dykes to Watch Out For》。在1985年发表的一篇《The Rule》中,一个未命名的女性角色说她只看满足以下三个条件的电影:1、必须出现至少2位有名字的女性角色;2、这两个女性角色间要进行交谈;3、谈论的话题和男人无关。简单来讲这一测试就是:判断影片中是否有两个有姓名的女性角色谈论过除男人以外的事情。筛选一下近年来看过的国产电影电视剧,基本没几部可以通过测试。以热剧《亲爱的热爱的》为例。年长一点的女性角色,比如双方父母全剧都在讨论怎么为孩子牵线拉媒;年轻一点的女配角,比如闺蜜朋友甚至邻居街坊,都得为男女主的爱情助攻粘合。而女主角佟年的少年班女学霸角色设定,仅出现在几分钟的演讲和对话中,更大的存在意义在于在计算机专业的支持下,能熬夜给男主做软件,最终实现感情增进;而另一个人气网络女歌手的人设在于能给男主爷爷唱歌哄老人开心,在签售会的时候偶遇男主继续发展感情线。在离开了男主角后,女主往往自动变身“睡美人”,等待男主归来后醒来继续发展感情,除了感情事业没有更重要的事情做。在女演员的角色设定里仿佛只有男性存在,才能补足生活的意义。国产剧里有妻子受不了丈夫太专注事业不顾家的,有担忧去找男朋友会耽误他们搞事业的;就是没有一部的剧情是,女性角色担心自己谈恋爱太浪费精力,耽误事业发展的。能通过贝克德尔测验的剧比如美剧《杀死伊芙》少有的表现出对男性的“漠视”。女杀手和女特工两个女性之间的猫鼠游戏,反倒是女特工的丈夫因为妻子太专注事业认为自己受到冷落想离婚。故事和男人的欲望、征服、爱情没什么关系,或者说也跟男人没什么关系。为什么剧情狗血的青春爱情国产剧每每能爆火?因为故事是“我们想要的恋爱”。没有事业需要耗尽心血,没有金钱关系需要担心;每天都是轻松的恋爱往来,除了走感情线没有什么别的事更重要需要操心;最大的担心就是那个她爱的人可能会不爱她。千年前的诗经都已经说明白了,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这并不是性别歧视,只是因为当时女性基本没有事业可言。
一旦成为除了爱情就没有其他更重要的事情可以操心的人,尤其女性,内心会不由自主产生一种依赖感。把虚无的爱情作为生存面包时,就注定没有了退路。2想获得所有好处之前看到网上聊中国男人和女人的言情小说怎么写情节意淫。男人的网络小说意淫起来,可以用八个字概括:“建功立业,三妻四妾”。而女人意淫起来的套路就是,男人建功立业后,可以三妻四妾了,可是他偏不,他只爱我一个。无论剧本写的是什么类型的大女主,名声、事业、爱情,所有好处都能轻轻松松落在她们身上。很多角色格外婊里婊气的根本原因就是:明明内里占足了一头的好处,却还想抢占另一头人设,在外头拼命宣传自己没占另一头的大度高尚。大部分人设格外单薄,青春爱情剧中的女性都是集优秀标签于一身。以打着反映当代女性独立题材宣传旗号的都市剧《欢乐颂》为例,还是当年郭敬明小说的名牌堆砌味道,比如玛丽苏安迪。穿上各种黑白灰的职场套装,很努力扮演一位攻气满满的顶级商业精英office lady,实际看上去像知心大姐;剧中情节体现的精英专业性没有什么说服力,末了事业如此成功还是得跟另一个男性角色配对。当年的刑侦剧《鉴证实录》里陈慧珊扮演的聂宝言有职业女性的说服力。聪颖冷静一丝不苟,同时也脾气急躁让身边人压力巨大。男主角曾家原常常被她在剧中案发现场的冷静投入迷倒,当年因为这部剧无数人想投身刑侦行业。之前大火的宫廷剧延禧攻略,正直坚强机敏的女主魏璎珞,确实是不走传统傻白甜流,走个性十足的打脸路线。一路披荆斩棘,集万千宠爱于一身,最终成为了皇帝宠妃走上了人生巅峰,剧情结束幸福定格。楚乔传中信仰独立的女主以废奴为人生目标。实际上对男主倒是坚定追随不离不弃,看到男主和其他女人玩暧昧就开始暗自神伤,最终靠真正干着事业的男人的帮助成功实现废奴。心理学中有个概念叫“沉锚效应”,指人们需要针对某个事件作决策时,往往会被得到的第一信息所引导。电视剧女主角们轻轻松松就赢得了全世界的喜欢,并得到爱情、亲情、友情的一一回应。因此太多姑娘把影视情节锚定为恋爱圣经。她们常认为作为自己世界中的女主角,每天应该活得波澜壮阔轰轰烈烈。感情投入后获得回应才是正常的;精力投入之后得到奖励才是正当的;对于变美而言,就应该能顺顺利利找到一条捷径,像打怪通关一样,看过技巧总结就能下一秒打通经络醍醐灌顶,成为独一无二的气质美女。但求而不得、混乱无序才是生活常态。有嫉妒有羡慕,会间歇性努力和放弃属于正常人的行为范畴。美貌优秀如林青霞也难以求仁得仁,在感情史方面坎坷不断。和秦汉因戏生爱结果当时对方已经结婚,一面背负小三的骂名一面事业受挫,甚至服安眠药自杀,后来心伤出国被感动决定嫁人,在结婚前一晚,林青霞还打电话告诉秦汉,问他“我要不要嫁给他?”秦汉说:“随便咯。”婚后心却还是在最初的恋人身上,四年后和两人重逢决定在一起,但没有迎来幸福大结局。恋爱了十年,秦汉却始终没有开口提出要结婚的想法,青春消耗迟迟没有结果,38岁的林青霞最终选择离开另嫁他人。
真实世界里,没有人能获得所有宠爱,而美貌和优秀也不是被世界所有人无条件宠爱的理由。不被爱、不被回应才是人生的自然事件。3处理关系而非事情这一点可能大多数姑娘都还没有意识到。后宫感重的女性角色往往处理关系多于事情。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用来小心翼翼维护关系,她们认为所有问题都可以用小心思和小伎俩,通过人际关系的推拉解决。每次一碰到事件发生,就认为可以凭借自己和他人的关系得到无私帮助,或者干脆转移给其他人处理。避免日常事件的正面处理,往往意味着脆弱人际关系的损耗。一旦涉及到主观的人际关系,其所需的建设和维护成本会耗费了她们的大部分精力,而且极容易纠缠不清,难以脱身。比如恋爱剧中一个常见的思路是为了男主,我需要去做什么维护和发展关系,要找他的亲人和他身边的朋友做什么。女主被求婚第一反应是没有征得父母的同意,男主求婚的第一反应是已经跟你父母打好招呼了。从恋爱时开始人际关系的纠缠,到不得已分离时,关系的剥离也将成为困扰甚至阻挠。离婚题材的电视剧中表现最为明显。国产剧女主角会花费非常长的时间去处理自己和丈夫、丈夫的父母、和自己身边的朋友间的各种感情纠缠。《我的前半生》里大部分剧情都是男男女女间新旧感情关系的拉扯和挣扎。而外国电视剧的处理相当干脆利落,离婚变成了女主角一个人的事情。在理清自己内心的纠结和感情后,剩下的都是个人事业因此产生的变化问题需要处理。美剧《了不起的麦瑟尔夫人》的女主原来是一名家庭主妇。但离婚的剧情在第一集里就结束了,之后都是离婚后的自我意识觉醒,如何艰难打拼奋斗成为一名罕见的女脱口秀演员。事实上真实生活中,涉及人际关系的问题可能占比连百分之20都不到。大部分时间都用在直面各类突发事件。没有能走后门的感情可以掰扯,也没有小技巧可以帮助以渡过难关。唯一能做的就是光明正大的接住挑战。女性的强大和复杂不是因男人而生。看看身边的女性就能深切感受到,但放眼大部分国产剧中的女性角色都还在小情小爱里纠缠不休。同样讲女演员角色困境,其实比起海清的发言,刘敏涛在一次演讲中说得更干脆利落。她说40岁女人的生活,远比电视里的家长里短小情小爱要宽阔的多。不止四十岁女性,全年龄段的女性也并没有整天在情爱中纠缠。但荧幕中,中国女演员的众多角色仍然辗转在鸡零狗碎的感情线中。就像身处后宫除了为男人争风吃醋就是互夺宠爱,没有事业,也更不用谈独立。而年纪一大,便由后宫,到了冷宫。这也是中国中年女演员没有戏演的原因。胡适说的一段话放在这里同样适用:“你们要争独立,不要争自由。自由是针对外面束缚而言的,独立是你们自己的事,给你们自由而不独立,仍是奴隶。独立要不盲从,不受欺骗,不依赖门户,这就是独立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