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喻国明(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执行院长)
《七日生》首次将中国梦与美国梦作了对比,将西部片的背景与中国人的精神内核相结合,题材独特,有望为国产剧开拓一个类型片的新方向。
由东方卫视、优酷视频独播的电视剧《七日生》登陆五一假期荧屏,成为近些年类型片的诚意之作。该片改编自旅美作家孙康青小说《解码游戏》,从一次人质绑架切入,聚焦海外华人遇险逃生,讲述了以李晓宇、邱永邦、简妮为代表的华人同胞遭遇极端危险,在一辆被劫持的大巴车上,历经七天七夜实现遇险营救,同时也完成了自我救赎的故事。
《七日生》剧情集悬疑、公路、动作、情感元素融为一体,全程美国实景拍摄,西部片质感的镜头,配合主创人员近五个月的精心打磨,在国际视野和国际表达下,讲述中国故事与中国情怀,是国际传播作品中构建沉浸感与在场性的典型佳作。
▍国际传播与情感叙事的在场
近年来,我国国际传播力不断增强,影视作品中也涌现出一批精品,《七日生》就是其中的典型佳作。在互联网时代,需要发挥新兴媒体的作用,在内容上创新话语体系和表达方式。讲故事,是国际传播的最佳方式。一个好故事比讲道理更加形象生动,更能在国际传播中跨越文化差异,通过情节的展现、好莱坞化的叙事来吸引观众,用情感代入塑造价值认同,直击情感。
当下,我们进入后真相时代,诉诸情感比陈述客观事实更加有效。在国际传播领域也是如此,以达到沉浸传播以及在场的构建,获得更好的跨国传播的效果。学者张华认为,传播的叙事手法从强调事实本身的显著性转变为强调是否具有显著的情感,从强调对全体受众转变为强调目标群体,从强调空间上的接近性转变为强调对个体兴趣爱好、情感需求、观点态度的接近。
后真相时代,情绪能让人产生认同感,使人产生观看的欲望。好的影视作品,是以情感优先来打动人心,让观众自己得出结论,从而达到传递出中国立场、中国观点、中国态度的目的。
《七日生》在国际视野和国际表达下,采用多线叙事结构,烧脑紧凑的美剧风格,沿袭好莱坞大片风格。与此同时,在国际传播方面,该剧注重于讲述中国故事与中国情怀,突出情感表述,展现异国他乡颠沛流离的思乡之情、自我救赎与浴火重生的侠义之情,弘扬战狼精神,营救同胞时的责任感与爱国主义,以及父女情、兄弟情交织在一起,构建强烈的在场感与沉浸性,吸引了观众的眼球。
▍七日营救与自我救赎的交织
从城市欲望到精神救赎,《七日生》讲述的故事聚焦在一群普通中国老百姓身上,就像一面镜子,映照着时代的变迁。通过这样一场充满绝望和较量的七日之旅,对人心与人性进行拷问,真实地呈现出海外华人的生活、情感与勇气。
剧中,一车中国人在美国被劫持了,关键时刻挺身而出的不是外国警察或超级英雄,而是车上普普通通的中国百姓,他们身上展现出了冷静、智慧、团结与责任感。与此同时,该剧蕴含的“救赎”主题引人深思,通过七日营救中曲折多变的人情,传递出永恒不变的人性——积极、有尊严、有担当的人的精神。
《肖申克的救赎》中有一句经典台词,人生归结到底只有一个简单选择,要么忙着生存,要么忙着死亡。
《七日生》中的所谓“生”,则在于生存、营救与自我救赎的过程。李晨饰演的李晓宇营救了被绑架的女友文文,也在营救中完成了对于自身爱情以及兄弟情的救赎;杨采钰饰演的简妮帮助李晓宇,在营救一车被劫持旅客的过程中,两人历经生死、相互了解、相互信任,同时在危机时刻救助了产妇若彤,和一直被视为仇人的生父洪银河,完成了一位医生的使命,并通过马赫德庄园营救完成了父女情的救赎。
男主人公李晓宇与邱永邦之间的人物关系,也符合本片自我救赎的设定。原本的朋友关系因为一起绑架案而变得陌路甚至水火不容,在七天的角力、追逐与流血中,在环境和局势的催化下,二人情感上出现了转折和靠拢。营救者与绑匪,从敌对陌路到冰释前嫌、齐心协力,展现了兄弟情的救赎。邱永邦为救李晓宇消失于波涛之中,类似于《勇闯16街区》中,污点证人与保护他的警察建起的一种患难与共的信任和互为彼此牺牲的情谊。这是一个关于正义、良知与坦诚的故事,本身就是一种精神的救赎。
在该剧结尾,救赎与希望完美结合。夕阳下,李晓宇和简妮站在海边,邱永邦的女儿小美站在两人中间,他们拉着小美的手,眺望眼前一望无垠的大海。如同《肖申克救赎》的结尾,湛蓝的天空下是广阔的大海,天水一色,沙滩边是一条小船,两位老友在阳光明媚的海滨重逢,蓝天和大海象征着自由与救赎,小美站在中间象征着二人对于好友邱永邦的怀念,而那艘小船与三人的背影则意味着对于未来的美好希冀。
▍经典好莱坞叙事节奏与传统侠义内核
《七日生》由国内第一编剧团队派乐传媒全程操刀剧本,情节紧凑,在气氛的营造上非常成功,有利于场景张力的扩散。凝练时空节奏,在28集的剧集中,将主要情节和重点叙事置于七天内,地点在一辆西部驰骋的大巴车上,类似戏剧三整一律,保持了时间、地点、行动的一致性。这是典型的西方戏剧结构,类似的还有田沁鑫的《四世同堂》,将原著百万字的叙述、跨域十余年的情节浓缩在三个小时的舞台表演上,凝练人生的悲欢离合。
观众欣赏较多的经典好莱坞剧集,也往往采用此节奏来叙事,如《危情24小时》中,布鲁斯南夫妇在24小时之内经历了一系列惊险悬疑事件;《生死时速》中,基努·里维斯被置于高速公路上的一辆安装有炸弹又满载乘客的公车里,并且把时速提高到了50英里,令人肾上腺激素飙升。
在国产片中,黄磊主演的《七天》也聚焦于七日之内警方破获一个假钞制造案的故事,不断出现的钟表计时提示了情节分秒必争的紧张感,不过故事背景仅发生在国内一个沿海小城,而此次《七日生》则将故事置于开阔的跨国背景中,其影像符号类似于经典牛仔片《关山飞渡》,将“开阔的荒野、封闭的驿车和黑暗的小镇”等意向符号相结合,为冲突提供了不同的环境,也带来了叙事的运动形式和强烈的节奏效果。
近年来,现象级悬疑剧成为观众追剧的一大亮点,如《白夜追凶》《S.C.I.谜案集》等。在经典美剧节奏下,往往是传统中国的侠义内核。就如冷凇所说,沿袭了美剧“悬疑引领、英雄人性、剧情反转、社会批判”的成功模式,同时植入了中国“道义为先、侠客精神、博爱无疆、故土难离”的本土文化精神。
侠义精神,总结来说是一种光明磊落、舍己为人的精神,是“虽千万人吾往矣”的慷慨激昂。广义的侠义精神不只是代表了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它可以上升到代表国与国、民族与民族之间的关系,甚至是对全人类命运的观照。
侠,是中国人心中深埋的理想。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汪涌豪在谈及“中国人为什么崇尚侠义精神”时说,意大利汉学家门多萨写过一部《中华大帝国史》,在书中他认定中国人是沉静而有才智的民族,而侠的人格是对此的一种反拨,要有克己奉公的一面,也要有侠义肝胆的一面,这是健康人格不可或缺的组成,而健康人格的塑造与健康社会则是相辅相成的。
《七日生》在美剧的快节奏之中,蕴含了中国人的侠义内核——简妮的医者仁心,对文文的倾力营救,李晓宇和邱永邦的对抗与互助的兄弟情。无论是理想人格与行为范式的塑造,还是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侠义内核都具有很高的当代价值,如石非所说,“侠早已成为一种泛化的精神气概与处世风范,沉淀在一代代炎黄子孙的民族文化心理结构中。诚信重诺、见义勇为、不矜不傲的伦理精神,以及孤鸿烟月、断剑沧海、浊酒残阳的审美意蕴,都极大地丰富和提升了中华文化的内涵与品格,必将为文化传承与创新提供独特而不竭的精神动力。”
▍西部大片背景与中国人物故事
美国西部大片具有明显的符号特征——茫荒的原野和沙漠,地平线尽头的落日,牛仔或骑马或机车墨镜的形象,以及急速驰骋、持枪格斗的激烈场面。从《西部往事》《关山飞渡》《正午》到《被解救的姜戈》,西部片是最早出现的影片类型之一,被安德烈·巴赞誉为“和电影同时诞生的类型片”,创造着一种理想的道德规范和精神倾向。近代的西部公路片中,蜿蜒的公路、星罗棋布的汽车旅馆和在公路上奔走的形形色色的人,自然而然地成为了美国影片演绎故事的舞台。从某种意义上讲,西部片就是美国人的武侠片。
《七日生》把现实与救赎、东方与西方不同文明中侠义艺术形式融合到一起,是一部立意更深远、更加国际化的新西部片。灯红酒绿的拉斯维加斯,长途大巴通过的美国西部,沙漠、海洋、峭壁、阳光的自然美景,哈雷、皮卡、牛仔、沙漠、冰库等硬核元素,密集的枪战、爆破、逃脱、营救画面,以及实战肉搏与心理博弈共同成为该剧的亮点。
最为典型的场景是杨采钰饰演的医生简妮同时面对两个危急病人,一面是昏厥不醒而爱恨交织的父亲,一面是临盆在即的孕妇,矛盾的集中点上,简妮的肢体语言表达出丰富的心理变化,复杂情感与从容不迫的表现,再次凸显了人物的坚强、专业与责任感。而“大黑牛”与王千源的硬汉搭档,就如《这个杀手不太冷》的里昂遇到《狙击电话亭》中被下套的斯图,羁绊与恩怨中,无论搭档还是冲突都充满火花。
黄沙烈马的西部片背景,实际上内核里讲述的还是中国人物的故事与生命体验,塑造了一群普通中国百姓临危不惧、向死而生、自救救人的“新英雄主义”群像。有人面对危险,用生命保护了女儿,化解了父女的夙愿;有人冒着被朋友误解的威胁,卧底营救被绑架的亲人;有人赴美产子,历尽磨难后毅然选择回到祖国。每个人都脱胎换骨、浴火重生,最后一起回到祖国的怀抱。
《七日生》首次将中国梦与美国梦作了对比,将西部片的背景与中国人的精神内核相结合,题材独特,有望为国产剧开拓一个类型片的新方向。与此同时,该剧采用多线叙事结构,烧脑紧凑的美剧风格,也是国产电视剧的一次大胆探索。
「广电独家」是广电业界第一订阅号,「影视独家」透视影视热点,北京中广传华影视文化咨询有限公司运营,可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