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经典,就是大家都认为应该读而没有读的东西。”马克·吐温的这句经典名言用在HBO神剧《权力的游戏》(以下简称《权游》)身上,似乎恰到好处。
4月15日,美剧《权游》最终季在腾讯视频独家上线,和之前几季不同的是,本次国内和美国实现了同步播出,没有了时间差。
《权游8》在豆瓣上目前评分9.7,为系列最高分,8季平均分约为9.45,用“神剧”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不用提影视类自媒体到处安利,就连《环球时报》也对《权游8》播出作了报道。
然而,相比于媒体的狂欢,《权游8》的真实数据表现就相形见绌了。在腾讯视频上,第一集播出4天后点击为8529万,在动不动就单集破亿的国剧面前,实在是小巫见大巫了。在骨朵数据4月17日热度榜单中,《权游8》名列第4,不及《新白娘子传奇》和《倚天屠龙记》。
毫无疑问,每一季《权游》播出中国的社交网站就迎来一场狂欢。这部深深影响了中国观众和电视剧制作行业的神剧,只是一场朋友圈“假嗨”吗?
《权游》的收看动力是什么
我一直对《权游》在中国的“封神”持怀疑态度,原因有两个。一是来自个人的感性体验:整个《权游》系列我只在大学时期观看过第一部,除了HBO式的大尺度镜头并没有留下太深印象;二是基于一种理性分析:文化产品在跨文化传播中都会产生文化折扣,中国观众观看欧洲中世纪的历史剧尚且隔膜,更可况是完全架空的幻想世界。
《权游》“脚注式”翻译
在衣柜字幕组翻译的版本上,每个出场人物都标有姓名和人物关系简介,这好比是把电视剧《三国演义》拿给毫无中国历史背景的外国人看,需要投入多大的精力才能进入到那个世界?影视剧第一大属性就是娱乐,在今天这种边玩手机边刷剧的年代,除非是完全用一种仰视的姿态,《权游》是非常赶客的。
即便是在国产剧的创作中,也特别讲究IP和流量。如果是拍历史题材电视剧,也要挑大众熟悉的朝代与人物。如果超出这样的惯例和认知,制片人总会以“观众不感兴趣”为由砍掉整个项目,这样的“观众消费心理学”难道在《权游》身上就例外了?对中国观众而言,还有什么样的国产历史剧能比《权游》更冷门?
为了了解普通观众对于《权游》的真实“看点”,我们曾做了一个小调查:《权游》为什么吸引你?
1、制作精良,特效、布景讲究,电影级别画面,美剧史上的里程碑之作 ;
2、POV视角,人物关系复杂,故事吸引人,随时发便当,不按套路出牌;
3、乔治·R·R·马丁原著小说的忠实粉丝;
4、世界观设定比较新鲜:族群、徽章、地理、生物、魔法;
5、对《权游》背后折射的中古时期欧洲历史感兴趣;
6、女靚男帅,因某些演员入坑;
7、抛开魔幻、中世纪历史的外壳,该剧描述了普遍的人性;
8、It's not porn,it's HBO(黄暴,突破禁忌之愉悦);
9、不瞒您说,我就是在假嗨,随大流吧;
10、其他。
调查结果表明:2和1的投票率最高,占比23%、22%,其次是7、4和8,分别占比14%、11%和8%。
作为HBO的口号,“It's not TV,it's HBO”一度深入人心。而在网上有一个关于HBO的宣传片也正是和这个口号形成互文:It's not porn,it's HBO。宣传片讲到几个演员在和亲友讲述接到的片约,从描述来看,尺度非常之大,亲友们都面露窘色,直到明白他们是和HBO合作才舒缓开来,宣传片以“It's not porn,it's HBO”收尾。
从这个宣传片可以看出,HBO出品的剧大尺度已经深入人心。同样的故事,其他平台拍可能就是A片,HBO拍那就是理所当然。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影视生产充满规制的国度,大尺度的内容有一种冲破禁忌的愉悦,而“玉体横陈、人头落地”的黄暴也成为《权游》在中国的“看点”。
《权游》神话的形成也和它的“出生时间”有很大关系。《权游》第一季是2011年播出,此后以每年一季的频率进行更新。刚好90后也基本上是在这个时间段进入大学,中国的社交网站——人人、微博、微信在此期间蓬勃发展,当90后长大成为影视消费的主导人群后,伴随他们成长的《权游》就水涨船高。
漫威电影在中国的风行也基本上是同样道理,只不过相比之下,成人向的《权游》比主打青少年群体的门槛更高。在世界范围内,强势文化对于弱势文化有一种天然的优越感和吸引力,在文化鄙视链中,美剧占据金字塔顶端,也在过去的十年间,《权游》基本上被不少中国观众简单粗暴当做“最强美剧”来观摩。
《权游》对国产剧的三大冲击
如果《权游》对于中国观众的“洗脑”产生了一种认知偏差的话,那么它对中国影视行业的影响却是非常广泛而深远的。
首先,《权游》已经成为一种“营销词汇”,它代表一种不可名状的“高级感”。如果是一部玄幻剧,有不少特效,那它是中国版《权游》;如果是一部古装剧,涉及权力争斗,那它也是中国版《权游》。就连《乡村爱情》要脱离中华土味,也被包装成象牙山版《权游》。
其次,中国电视剧诞生了一个新的类型:魔幻剧。“魔幻”这个词在类型分类中没有对照的英文,只有si-fi和fantasy。“魔幻”这个词应该是中国人发明的,它的诞生大概是基于“钱学森之问”的一个期冀:什么时候中国才会有属于自己的《权游》?但是,中国为什么要有自己的《权游》呢?不同的文化土壤肯定会结出不同的果实。
在此之前,类似的题材中国只有神话剧和武侠剧的延伸——仙侠剧,所谓玄幻剧更多受网络小说影响,本质上还是武侠剧的一种变体。而“魔幻剧”完全是一种西式思维去建构一个架空世界。与“魔幻”概念相对应,是“世界观”一词在中国影视圈的流行。
中国之前的古装剧基本都是以历史为框架,而魔幻剧虽然有历史的影子,但更多是平地起高楼,“世界观”就显得很重要。但是在模仿西方魔幻剧世界观设定方法论时,难免会产生邯郸学步的效果。比如《权游》的世界观设定中,家族纹章是一个重要的体系,不少国产剧也模仿过来了。
事实上,在日本的一些影视剧中,类似的家族纹章也很常见,但是中国中古时期的贵族却没有这样的“繁文缛节”。这其中的差别在于文明发育程度问题,欧洲和日本的贵族保留了更多前文字时代的传统,而中国则早早进入了文明时代,战争也早已职业化、专业化,可以采取更先进的方式来确认血统和谱牒。
所以,尽管族徽在魔幻剧中虽然是个有趣的设计,但是和中国早熟的古代文明不相符。所有创新都必须根植脚下的土壤,正如钱穆先生在《国史大纲》所言,“当信任何一国之国民,尤其是自称知识在水平线以上之国民,对其本国已往历史,应该略有所知。”韩国拍的古代僵尸剧《王国》也深受《权游》影响,但是它有很强的文化自觉性。
最后,《权游》造成中国电视剧对于“特效”的盲目追捧。剧本不被重视,却在特效上展开军备竞赛,对于电视剧这个叙事艺术而言,这样的重器轻道显然是本末倒置。事实上,《权游》中的特效场景并没有那么多,大部分镜头都十分平实,中国的魔幻剧却巴不得用相对廉价的“五毛特效”铺满每一帧。
著名导演张黎对此也曾有反思,他认为,“视效是这几年单独发展出来的一种影视语汇,以前也有,但是它不参与叙事。”张黎还谈到,“在剧集这个领域上,我们比他们走得远,远到了已经超前,没必要。走过了要往回收,还是故事、人物为主。”
如果中国观众可以用对待《权游》这样的耐心、专注来追看优秀同类国产剧,而影视行业也能将观众对于新题材、新故事的接纳度做出《权游》般的高预期,那么在这样的有效互动下,国剧一定能够推陈出新,拍出不亚于《权游》、根植于我们自己脚下这块土地的作品。
扫一扫更进一步接触影视行当!
影视独舌由媒体人李星文创办的影视行业垂直媒体。我们的四项基本原则:坚持原创,咬定采访,革新文体,民间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