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影视圈,真是不好混了。
专门干一行,容易被看出来短板来。
所以演的不怎么样吧,就去跨界唱歌;
如果唱的也不咋地,就去主持;
如果主持还是被群嘲呢,那就只能去当网红了…
搞得现在的影视务工人员,都学会了——跨界。
连HBO,也学坏了,开始玩儿跨界。
好好的荧屏内容王牌,竟然开始抢起了游戏的饭碗——
《马赛克》
Mosaic
首先,它有个牛×闪闪的噱头——史上首部交互式体验美剧。
什么意思呢?
就是你可以在一款叫“Mosaic”的APP上观看该剧,根据自己的喜好,来观看剧情下一步的走向。
导演拍了每个悬疑节点上不同走向的枝杈路。
而且,你还可以自行选择角色的视角,来追踪案件的发展。
打破了传统的观看模式,转成了一种可以更加融入的互动式体验。把影视剧,玩出了游戏的代入感。
这剧属于HBO一场实验性的新尝试,由史蒂文·索德伯格一人操盘,同时包办导演、编剧、制片和摄影。
还请来久违了的大女神莎朗·斯通助阵。
听起来,大有一副掀起影视革命浪潮的架势。
不过,锦上添花永远都是建立在一块好的锦布之上的。
作为剧集,无论噱头和花招如何变革更新,好的内容才是最根本的王道。
索德伯格算是非常高产的好莱坞大导演之一了,但他的创作生涯良莠不齐,好坏难料。
比如,他26岁就拍出震惊戛纳的《性、谎言和录像带》,一举拿下最佳影片金棕榈奖。
被誉为横空出世的“好莱坞金童”,简直是天才的标准出场方式。
然而,正当人们以为他会给好莱坞带来持续性的高潮时,他却开始了难以预测的拍片模式。
连续5、6部,一部比一部难以评价。
然后,他带着用全明星阵容堆砌出来的类型片《战略高手》,高调回归。
再接着,《永不妥协》与《毒品网络》让他在2001年双提奥斯卡最佳导演并凭借后者获奖,彻底把他失去的一切,连本带利地夺了回来。
他用实力证明,天才果然总是会任性玩玩,一旦认真起来,秒杀同行是分分钟的小case。
不管好坏还是极端与否,索德伯格找到了独属于自己的创作风格。
同时也让他好像一个柔韧度失灵的弹簧一样,每部新作出世之前,没人知道那将是一个惊喜,还是一次惊吓。
他知道怎么控制自己的节奏,一面高产地拍摄大量商业电影,其中不乏票房收割机,比如「罗汉」三部曲。
一面专注于开创大胆严肃的实验类电影,有些创新更是听起来就…不那么靠谱。
这次的《马赛克》,也有点噱头大于内容的嫌疑。
当然,在APP上观众玩儿得爽不爽另说,但从HBO放送的传统版剧集来看,水准很寻常。
且有一种APP是正品原价售卖,传统版是赠品包邮的不爽感。
故事讲的是一个风流女作家奥利维亚(莎朗·斯通)失踪,锁定谁是嫌疑犯的案件。
两条时间主线,四年前和现在进行时。
几个嫌疑犯分别出场,干扰判断。
一是商业纠纷上的。
A:想逼女主卖房子的迈克尔,连同他的律师汤姆。
B:透露过扩张“马赛克”计划的女主gay蜜,JC。
这几人的杀人动机,无非是金钱和利益。
二是情感债务关系上的。
C:和女主乱搞的的炮友,警长艾伦·佩伯。
D:女主正牌男友,埃里克·尼尔。
E:被女主骗炮的落魄画家,乔·赫利。
F:乔·赫利的女友劳拉。
这三人走的是情杀、仇杀路线。
都有作案动机,还很有可能出现不定多选的情况。
在剧情设定中,女主的男友被迅速锁定为首席嫌疑犯。由于案情错综复杂,里面的猫腻又特别多,所以警方希望男友迅速认罪,哪怕是背锅,也要先结案。
男友坐了四年牢之后,女主尸体被发现。但同时,尘封四年的案情,再次出现疑点。
落魄画家作为接下来的二号嫌疑犯主动上线,可是熟悉套路的筒子一看就知道,这货可能是个超大型的烟雾弹。
本以为接下来导演会利用几次事件连续制造出每个嫌疑犯的线索和转折,让案情变得更加扑朔迷离起来。
结果剧情突然转向了神马奇怪的方向,忽然开启了和谐模式。
讲了一堆正义能否打败权贵之类的片儿汤话,更可气的是还强插了一段儿童画家基金的心灵鸡汤。
让本身应该铺排开的案情推展悬念,一度甚至沦为了背景板。
一些线头很不负责任,只是出来打了一下招呼,就特么开始伦理道德大讲堂了。
神烦这种裤子都脱了,你却拉我跳广场舞的感觉!
真的怀疑,这种成色的悬疑剧,真的可以让APP的粉丝们满足cos侦探探案的快感么?
反正,在HBO版剧集中,没有出现多少精彩的结构设置。
除了剧情互动这个噱头之外,恐怕也就剩下莎朗·斯通的表演算得上看点了。
想想就悲哀,一代女神年近六十,还要在这种大型游戏里,出卖色相来挽尊...
想当年,《本能》里那惊鸿一瞥的真空一露,成了多少少男又怕又痒的经典一撩啊。
虽然不能保证索德伯格下一部惊艳之作会在何时出现,但只要他出了新作,官姐还是会保持关注的。
谁让人家是天才呢,还是个趣味和水准紊乱的天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