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辈不理解的“当下”英达
《我爱我家》
《闲人马大姐》
《东北一家人》
导演
也被称作
“中国情景喜剧之父”
【拍大IP要“再创名牌”】
英达现在还在继续拍家庭情景剧,或许他也不能免俗,这次选了一个“大IP”——90 后童年记忆里的经典动画片《大头儿子小头爸》,将被拍成真人版情景喜剧。当然,对于“英达也要傍IP”这样的说法,英达是不服气的。“我们不是说借人家名字,更多的是我们自己要再创名牌。”
“情景喜剧之父”英达【《我爱我家》是国产剧植入广告“鼻祖”】
90年代初红遍全国的情景剧《我爱我家》,也是国产剧植入广告的“鼻祖”。“什么八喜冰淇淋啊,什么贝克啤酒,什么万雁影碟机,什么DEC电脑,这都是真的东西。”超前的意识和商业模式带来资金上的充裕。英达说,当时没有现在拍一部戏那么大的经济压力,他们也没指望靠这部剧赚多少钱。
24 年前,一部《我爱我家》风靡整个中国。这部剧凭借顶尖的演员阵容、机智幽默的台词以及贴近现实生活的故事红遍大江南北,成为一代人茶余饭后的最大谈资。
这是英达在国内执导的第一部电视作品,《我爱我家》所取得的口碑影响力毋庸赘述,该剧也开创了中国情景喜剧的先河。
随后,英达一头扎进情景喜剧的创作中,其中《闲人马大姐》《东北一家人》更是一连拍摄多部,全国各大电视台都曾反复播出,收视率多年持续居高不下。而英达也因此被誉为中国的“情景喜剧之父”。
从美国取经,用录像带给梁左讲解英达第一次接触到情景喜剧,是在美国拍戏时的一次偶然机遇。1987 年,研究生刚毕业的英达,也正在为某部电影当副导演。某天他在拍摄间隙时,偶然听到对面的摄影棚十分热闹,数十位观众正在依次往摄影棚里走。这样喧闹的拍摄状况在片场非常少见。英达十分好奇,便溜进去一探究竟。
片场的工作人员告诉他,这里在拍的是Situation Come⁃dy(系列幽默剧,直译为“情景喜剧”)。当时的剧场内,观众们因为台上的表演哈哈大笑。一场戏结束,台上的工作人员则赶快拉幕、换景,演员纷纷到后台抢装。间隙为了不让观众感到疲劳,导演还会亲自出场和观众互动。
英达深受这样欢乐的气氛感染,他十分喜欢这样完整且贴近群众的表演。于是英达一有时间就会去后台“偷师”。
在此期间,他学到了美国喜剧班底是如何开创作会、如何写剧本、如何导戏的。
当他知道人家做系列剧,编剧一集剧本写六个月时,可以说相当震惊了,“六个月说白了傻子都能写好。你要允许咱们作家都这么干,也都是精品,比美国的还要好。但是咱们的作家要是一集写六个月,他不得活活饿死啊!”那时候在美国做系列剧,低于一百万买回来的剧本根本没人要。
大概也是在美国的所见所闻,让英达在心中深深确定了编剧的重要性。在后来与梁左合作的《我爱我家》过程中,为了让梁左更加了解情景喜剧,英达把自己从美国背回来的录像带一盘盘拿给他看。梁左听不懂英文,英达便给他翻译。
“同时我还要给他讲,这个地方是用了什么喜剧手法,但我们不能这么用,因为国内观众看不明白。”而英达最初设想的人物关系,也被梁左一否再否,多次讨论,才有了最终每个人都丰满立体的六口之家。
编剧搞定了,演员上哪儿找?英达说,“我们刚一开始也是靠着话剧拐棍往前走的。”
《我爱我家》里,文兴宇、杨新、宋丹丹本身就是优秀的话剧演员;演“马大姐”的蔡明也有丰富的舞台经验;《东北一家人》的李琦,早在1979 年就获得过全国戏剧“梅花奖”。
要守住情景剧最重要的家庭阵地英达是一个虽然执著却也“求变”的人,认准了做情景喜剧,甚至一半都是家庭题材——因为“家庭才是情景喜剧最重要的阵地,一定要守住”。
但他每一部剧都有不同的主题,甚至故事的发生地,都不一样。
可能观众没有注意到,英达在《我爱我家》之后拍摄的《七十二家房客》、《我们一家人》等剧,都在剧名上“故意”带一个“家”字,而且每一次都沿用了《我爱我家》的“琥珀体”。
但除了家庭,英达还曾挖空心思,探索了不同的行业的底层生活,拍摄了候车大厅、律师楼、税务所等题材。讲述华人在美国端盘子的《中国餐馆》,1998 年播出后反响平平,英达归因于“ 跟国内老百姓差得有点远”。之后更加确定立足本土、要接地气的思路—— 之后便有了1999 年的《闲人马大姐》和2001 年的《东北一家人》。
而《闲人马大姐》和《东北一家人》的成功,无疑更加证实了情景喜剧最重要的元素,就是“家庭”和“生活”。
这两部剧也在不经意中散布了诸多喜剧的火种。例如当时在剧中饰演马大姐邻居何荣生的是《武林外传》的导演尚敬;《东北一家人》中的吕小品,后来也导演了“马大姐”续集等多部情景喜剧。
我希望各地的老百姓都能看到反映自己生活的情景喜剧,所以我还在坚持慢慢拍下去。——英达
本文采写:新京报张赫
人物摄影:新京报记者 朱骏
新媒体编辑:庄梦蕾
本文图片除人物摄影外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