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打影响后世甚深的真人真事,由查理兹·塞隆监制、大卫·芬奇执导(本季总共十集,芬奇负责前后各两集),Netflix最新美剧《心理神探》试图以出色的艺术成就与气氛,创造出高水准的办案影集。某种程度上,芬奇的美学也的确将本剧提升到另一个档次,但单纯靠上述元素是否足够,恐怕还有讨论空间。
改编自约翰·道格拉斯的同名书籍(道格拉斯本人是包含《汉尼拔》的威尔在内,各式各样FBI犯罪心理学家的原型),《心理神探》描述七十年代末期,随着一系列惨绝人寰的凶杀案件震惊全国,FBI探员霍顿注意到现代所谓“连续杀人犯”的出现,并试图透过与凶手进行深度访谈,理解类似罪犯的心理状态与想法,开启了当代犯罪心理学的先河。
许多人先前在《心理神探》预告片上线时,第一时间提到大卫·芬奇执导的《十二宫》,某种程度上《心理神探》也可视为《十二宫》概念上的前传/续集,用同样精准冰冷的手法,纪录犯罪心理学的起源,以及参与其中的调查员与连续杀人犯。从构图、色调、音乐到韵律感,前两集的芬奇为剧集营造出一种有着近乎催眠效果的视觉氛围,为接下来数集的诸位导演(包含《艾米》的阿斯弗·卡帕迪尔和《怒海劫运》的托比亚斯·林道赫姆)延续下去,加上栩栩如生的时代重现,让本剧即便在五花八门的办案剧类型中,都称得上是独树一帜。
只是美剧毕竟还是编剧的天下,而担任本剧原创的英国剧作家乔·彭豪尔(曾经写过电影《末日危途》的剧本)的表现恐怕不是彻底让人信服。彭豪尔以不疾不徐的步调,娓娓道来犯罪心理学初期筚路蓝缕的成长之路,但似乎对于各种病态犯罪与学科本身,远比角色或故事更感兴趣,在主角霍顿身上更是表露无遗。乔纳森·格罗夫是个好演员(他在《寻》里面表现不俗),但霍顿实在没有给予格罗夫太多发挥空间,角色僵硬紧绷的个性也与格罗夫格格不入,比起来霍特·麦克卡兰尼的比尔便自然生动许多,互动时可以弥补霍顿的不足,但少了他剧集瞬间便呆板许多。
此外,彭豪尔也犯了几乎每一出Netflix美剧都会犯的毛病,篇幅长达十集却几乎没有支线(除非把霍顿莫名其妙的爱情故事纳入其中),鲜有一集之内可以说完的故事,让本剧观赏上是一大挑战。芬奇的美学某种程度上也成为了一把双面刃。类似这种冰冷严肃的黑暗风格用在两个多小时的电影或许说得过去,但当延续八到十个小时,故事又几乎没有幽默感、没有明显高潮、没有太多危机,只有永无止尽的调查与对话(前六集只有大概两个案件称得上是有起承转合),疲劳轰炸下很难不让人感觉疲累或麻木,与剧中角色一样容易不耐烦。
当然,过往奉芬奇为神的观众、单纯喜欢黑暗风的观众,或者单纯想看点不一样的、品味较好较深沉的探案剧的观众,绝对可以在《心理神探》里面找到无数乐趣,不可否认纯就技术和质感层面来说,《心理神探》也是首屈一指,而当剧集过了三分之二,故事终于开始有了明显进展。只是当一部剧如此强调要理解犯罪者思考模式与心理状态,或许在精致之余可以不要如此“高贵冷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