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剧

心理罪电影好看吗值不值得去电影院看 推理让人看过去像笑话

字号+作者:海峡网 来源:海峡网2017-08-22 我要评论()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心理罪电影好看吗值不值得去电影院看豆瓣评价口碑有彩蛋吗?《心理罪》这个IP,我很早以前就关注了。最近,电影《心理罪》上映,脑中的悬疑推理情结,又再度被勾'...

心理罪电影好看吗值不值得去电影院看 豆瓣评价口碑有彩蛋吗?《心理罪》这个IP,我很早以前就关注了。最近,电影《心理罪》上映,脑中的悬疑推理情结,又再度被勾起。

电影《心理罪》剧照

雷米的原著《心理罪》系列,其实个人认为在国产悬疑领域,已算是一个不错的佳作。虽然它文笔老气、品味不高,但是,它最起码是接地气、中国特色、缜密、有内容的。我当时是由同名网剧转而看《心理罪》的原著,被瞬间勾入,然后一口气,把几部小说全看完了。

原著的原型地,是在东北某内陆城市。网剧《心理罪》在江南小城无锡拍摄。这次的电影《心理罪》,则将之设置在一个沿海城市(模糊影射大连)。其实无论是东北还是无锡还是大连,这种城市设置都是可以的,因为,这个系列故事的基底,是推理。

网剧《心理罪》

电影《心理罪》,由于沿海城市背景,浪花是电影中一个必不可少的元素。私认为,也是这部片一个可以加分的环境因素。其中李易峰在一座跨海大桥很契阔地滑滑板那一节,海浪汹涌地拍打在桥面,他在海水中苍茫地滑向远方。个人认为,还是有一定美感的,并且非常想问导演那座桥在哪。

而这部电影最让我惊艳的,也是大连市几个远景镜头,将一座拥有租界历史的沿海城市、那种古老与现代并存的气质,展现得非常精致。由电影镜头看过去,分外有魅力。电影中的“幻海大学”——虽然名字太欠扁了,起这样一个名字,是怕谁不知道你是如此不用心做推理么——但部分场景,还是非常具有美感的。据说幻海大学场景取自大连工业大学,电影在拍摄时就引起李易峰众多校内女性粉的激动垂涎。

与网剧的开头类似,电影也将“吸血鬼案”作为这个故事的开章。网剧更忠实原著《心理罪:画像》,将“强奸城市”这个小案子,作为引出吸血鬼案的一个引子。电影篇幅有限,集中全力刻画“吸血鬼案”,倒也是明智。

开场镜头不错,颇有种港片的感觉,又很像《越狱》片头的航拍。而值得推崇的就是开始进入十分之快:方木立即就通过几句分析指出凶手,接下来的追逐戏,虽然十分眼熟(好莱坞场景),但姑且在可理解范围之内。

可是,随着邰伟同事被刺、方木实习加入警局,越往后,就越让人频频摇头起来。

打斗场景太多,是这部电影我不太理解的一个地方,生生把一部悬疑片拍成了动作片。

为了保证廖凡的打戏比例,硬把原著中孱弱的血液病患者,改成了能注射某种药物成为超级战士。而且这种“战士”,一出就是3个,其中一个还有专业的拳击搏斗基础。

原著以及电视剧中,虚弱的血液病患者,因为自身关于血的自卑,而想食人血、从而杀人,他得逞的原因是刑侦人员一时猜不透他心里的动机,这时由方木洞察出来、推导出来,本就十分可信。可电影中设置超级针剂注入体内可以成为颇能打的战士,一下冲淡了案情的社会意义,变为好莱坞电影中牵强的武打情节微弱的前奏。

原著的悬疑,其实本来十分吸引人,2015年爱奇艺播出的同名网剧,也着重在“悬疑”这一点上。可惜电影或许为了追求画面感,其间的悬疑、推理情节反而被冲淡了。这是这部电影让我觉得比较可惜的一个地方。

电影中方木的挚爱——陈希,死的太美太矫情,也是我非常不感冒的一个情节。原著中陈希是在舞台上直接被斩首,采用戏中戏的设置,当时读小说时给我的冲击十分之大、拍案叫绝。影视剧由于尺度限制没有办法展现这一点,但是让万茜饰演的陈希在一个大水缸内死去,腕部被割开,红色飘渺血迹包裹着少女的白裙。我理解导演追求画面的用心,但是这一情节无论从时间上还是当时凶手作案的实际情况考虑(要拖一个装满水的大水缸放在某人员往来密集的楼顶),都是让观众觉得非常做作的一种情节设置。

同样为了追求美感却不太符合现实的是,电影刚开头,受重伤的警察“慢半拍”被安排住在一间极好的私家病房。这或许是为了表现组织上对于负伤警察的照顾。但是那间病房太唯美太布景,怎么看,都像是摆拍。

李易峰饰演的方木,独自一人,乘小艇来到犯罪分子所在小岛,被对方击昏后关进一个透明的牢房式笼子。当时我乍一看,突然想这场景怎么这么熟悉。然后猛然想起《沉默的羔羊》里汉尼拔教授被关进的透明笼子,从色调到构图,如此相似。

其实,《心理罪》原著是非常原创的一套国产悬疑,而且资料和细节,由原本就是犯罪心理学教授的雷米铺就,十分够用和一手,有大量细节和对话可以借鉴。但我国在影视上总想模仿西方的自卑,事实上是非常没有必要和舍近求远的。

《沉默的羔羊》剧照

私认为,影片中大量“模仿西方”的镜头,反而是阻止这部电影真正成为佳作的画蛇添足。影评人经常怒其不争地说我们能不能“借鉴”西方。这里要借鉴学习的,是别人的态度。而不是一模一样角度的航拍镜头、美式恐怖最诟病的泼血浆或英美现在已经不那么流行的吸血鬼题材。不是《终结者》般的搏斗或《美国队长》式“超级战士”的思维,不是小女孩最终被拯救的北美价值观。这些举动,既暴露了我们电影人内心的不自信,又不伦不类、隔靴搔痒。

最后一场打斗戏,李易峰饰演的方木,自己割腕滴下血迹引诱犯罪分子,然后也没有经过任何包扎,就接下来进行了至少二十多分钟的英勇搏斗、抢救小女孩过程。我没有学过医学所以也无一个准确的判断标准,但总感觉割腕后如果不进行任何包扎且激烈打斗加速血液流淌,人不是会流血而亡么?

目前国产影、剧领域,硬组“男男cp”,我觉得也非常没有必要且极其跟风。廖凡的几场戏,说话时离李易峰异常之近。我知道你们是想组cp,但总觉得生硬——谁也不会没事对别人超越社交距离吧?

方木和邰伟的关系,其实是一种非常微妙的关系。前者拥有超强脑力(推理能力),后者拥有很强的执行力。他们合在一起,是一种脑+手的深刻并用,有相惜,也有相抵;有深层的互相理解,又充斥着表面上的迥异。这一点,并不是故事情节硬组cp就可以完成了的,需要更深层的台词和心理描摹刻画。

电影中方木这个人物的设置,也很有问题。原著中的方木没那么光彩夺目,这一点我觉得网剧版改编较好。剧中的方木虽然也是一个推理准确、在犯罪心理学上有天赋的青年学生,但完全没有电影中的那种浮躁、自恋,用电影自己的台词——“不尊重生命”。

电影中方木的几场推理,结论都得出太快。剧中方木破案的方式,虽然也大都通过个人推理,但也是在大量现场勘查、研究资料、不眠不休思考的基础上所作出的“心理画像”,是有过程的。不像电影中,方木很多脱口而出的心理判断,更像是自己的直觉。不过,这一点也许是由于电影本身的时间限制。

影片后半段,当渐渐浮出主凶是得了血液病的医生后,医生瞬间变形,变成隔着玻璃舔李易峰血的“吸血鬼”。这种隔着透明障碍物舔血的镜头让我们想起了美剧系列的吸血鬼。但此刻这里由悬疑片到吸血鬼片的转变,让人猝不及防、莫名其妙。或是这个连环杀手医生,平时也是喜欢看美剧的?否则为什么连动作姿势状态,都和美剧中的吸血鬼一模一样。

推理是一门学问。不是看几集《神探夏洛克》或从雷米原著中凑凑,就可以构建出一段很精湛的推理的。真正的推理小说家写小说前,要做大量资料搜集和情节构造,写作过程中,对于推理的构思更是煞费脑力、不断演练。之前采访日本著名作家岛田庄司的时候,他曾说,写推理小说的人,数学也一定得好。当然那是他本格推理的一种风格,但总之,电影《心理罪》的推理让人看过去,就是一个笑话。

有人说,原著粉看改编影视剧,总会有这样或那样的诟病。事实上一切并不是这样。任何改编本身,只要它有说服力、有自身魅力、站得住脚,符不符合原著,有智者并不苛求。

不过,李易峰在这部电影中的演技真的更成熟了。当他在警察局,女友刚死的情况下录口供的时候,那一场撕裂、心痛,既急切抓住凶手又承受不住心爱人死去的大恸,有说服力了。唯一不足的是那段台词写得过于文艺,其实可以更平实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