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剧

被流量“绞杀”的中日合拍剧

字号+作者:壹娱观察 来源:壹娱观察2019-12-11 我要评论()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12月6日,2020爱奇艺尖叫之夜将亚洲新锐艺人奖颁给了木村光希,这位去年才刚刚出道的模特,更为国人熟知的身份是木村拓哉的女儿。这不是日本艺人第一次在爱'...

12月6日,2020爱奇艺尖叫之夜将亚洲新锐艺人奖颁给了木村光希,这位去年才刚刚出道的模特,更为国人熟知的身份是木村拓哉的女儿。

这不是日本艺人第一次在爱奇艺尖之夜获奖,去年演员山崎贤人就是这一奖项的获得者。

除了获奖之外,不少日本明星也多次登上微博热搜,比如木村拓哉、水原希子、石原里美……前不久,林志玲的大婚也让老公黑泽良平怒刷了一波存在感。在某种程度上,越来越多的日本艺人在中国保持热度或开始拥有姓名。

与此同时,日剧也在吸引着中国观众的关注。仅从今年来看,《轮到你了》《咖啡遇上香草》《凪的新生活》等剧多次登上微博热搜,《大叔之爱2》《东京大饭店》等也成为当下诸如人人视频等视频网站的热门剧集。


▲ 《凪的新生活》海报

高关注之下,也有高的口碑。从豆瓣评分来看,今年上映的大部分日剧,评分都在6分以上,《深夜食堂:东京故事2》《孤独的美食家第八季》甚至获得了9分以上的评分。

然而,与韩星、韩剧走红中国后,不少韩国艺人在中国剧集中担纲主演不同,日本明星和日剧在中国的火热却并未延伸至产业层面。高口碑和关注度并未带动中日合拍剧大量出现,中日影视行业在资本、制作层面的合作仍然有限。

尽管中日也曾有过合拍的历史,但近几年,这类剧集则少之又少。这或许与舆情有关,安全播出才是剧集需要迈出的第一步。另外,或许也与日本明星还未形成如韩星一般的冲击力和流量有关,对于中国观众来说,境外明星必须有极高的热度和知名度,才能为剧集带来流量。

实际上,日本影视产业在不断发展中拥有一条较为发达的产业链,甚至在配乐、道具等细节方面都能提供专业支持。引进日本电影数量稳步上升,以及不断增加的翻拍日剧数量,就可证明其的发达。

从这些方面来说,中日合拍剧在产业层面仍有需求和空间。

“限韩令”下,日剧走俏?

日剧正俘获中国观众的喜好,尽管,这并不是近几年才出现的状况。

仅从豆瓣来看,截止到目前为止,2019年共有130左右日剧播出,并在豆瓣建立条目。其中仅有不到20部剧集豆瓣评分在6分以下,8分以上的剧集近30部。

而去年,共有120部播出的日剧在豆瓣建立词条,其中29部剧集获得8分以上的评分,18部被打出了低于6分的成绩。仅从这一数据的维度,可以说明大部分日剧在中国的口碑还算不错,且整体隐隐有上升势头。

不少剧集还一度引起追剧热潮,《轮到你了》就是其中之一。在播出周期中,尤其更新的中后期,周更的《轮到你了》几乎保持了一周登上一次热搜的频率。

▲ 《轮到你了》海报

网上关于分析案情、梳理线索的内容不在少数,豆瓣最热的一篇详情总结,共获得9000多有用,近2500条回应,知乎上关于《轮到你了》《轮到你了·反击篇》话题也有874篇讨论,堪称今年最火的日剧之一。

这与日剧一贯题材多样、大胆、偏向社会写实不无关系。如果分析近两年在中国受到热烈讨论的日剧,可以发现除了常规的偶像甜宠剧,暗黑、悬疑涉案类与治愈系也是其中两大品类。

除了上述提到的以“交换杀人游戏”为脉络的《轮到你了》,诸如以法医为表现群体的悬疑剧《非自然死亡》也曾引起很高的讨论度。

而诸如《深夜食堂》第一季播出至今已十年,《孤独的美食家》也更新到第八季,几季下来,都能维持豆瓣8分以上的水平;《凪的新生活》则以一种清新的画风和色调,在讲述主人公成长的同时,探讨着“讨好型人格”等问题,豆瓣9万多人参与评价,55%打出了五星。反映社会状态、真实又治愈的日剧在受到推崇。

这或许也与日本电视剧产业一直强调编剧的重要性有关。编剧把控故事走向和细节,更能保证剧集的质量。同时,基于日本发达的出版产业和动漫产业,而从中筛选得来的优质作品,又成为剧本的另一来源。

在质量和粉丝的保证下,不仅能够提高剧集的成功率,也完善了影视产业链条。这也是国内平台、剧集制作公司正在进行的布局。

“限韩令”从某种程度上也是另一因素。自2016年“限韩令”开始,韩流在中国的影响力就迅速衰减。尽管《男朋友》《金秘书为何那样》《德鲁纳酒店》《绿豆传》等剧集掀起过一阵热潮,但是整体来看,数量和热度上都有所下降。

这也体现在视频网站的版权购买上。2017年开始至今,优爱腾芒剧集库中已经没有韩剧的身影,与此相对的是泰剧的猛增和日剧的稳中有升。根据爱奇艺电视剧页面查询显示,2016年日剧数量为零,2017年为三部、2018年两部、2019年三部。

优酷方面,2017——2019共有16部日剧上线,芒果TV也呈现相似的情况。相比之下,腾讯视频则保持谨慎,2016年上线5部之后,往后三年间一共上线5部。

整体来看,视频网站采购的版权以漫画改编的轻松言情剧和豆瓣高分社会写实剧为主,比如《非自然死亡》《高岭之花》就同时出现在了优酷和芒果TV的片单中,而翻拍自台剧《我可能不会爱你》的日版,则同时受到优爱腾的青睐。


▲ 《非自然死亡》海报

由此可见,“中国情怀”或许是日剧撬动中国市场的一把钥匙。

中日合拍剧缺席久矣?

然而,“中国情怀”似乎也就停驻在此。日剧的走俏,除了翻拍和版权购入之外,却并延伸至产业,具体而言,没有促进中日合拍剧的大量出现。

实际上,中日合拍剧并不是空白。早在2004年,就有中国导演金琛指导,田中丽奈与韩青、杨烁共同主演的青春偶像剧《爱在左情在右》播出;2009年中日联合制作的《遥远的羁绊》,改编自城户久枝的长篇报告文学作品《远离那场战争》,由铃木杏、王宗尧、岳秀清、胡兵等主演;2010年田中裕子曾在汪俊执导的清代宫廷剧《苍穹之昂》中饰演慈禧;2018年释出开拍消息的《追捕·料理人渡边》,也有尚语贤的加盟。

而早先抗战题材剧集中的日本形象,也常常由日本艺人饰演,但是大多数时候并不是以主角身份出现。

虽然有例可循,但整体来看,中日合拍剧仍数量较少,且在近几年几乎成“断片”之态,电影仍是中日合拍的主要发力点。

这与韩剧呈现出极大的差异。韩剧在中国风靡已久,早先的肥皂剧已形成过一波观剧热潮,随着韩流的冲击,韩剧拥有了更多拥趸,也带火了更多的韩流明星,并纷纷来中国发展,拓宽中国市场。

应运而生的是大量中韩合拍剧。不完全统计,截止到目前为止,中韩合拍剧集超过30部。其中既包括诸如2005年韩流大前辈安七炫与苏有朋、林心如等主演的《魔术奇缘》,也有年轻“男神”“女神”们主演的剧集,如李钟硕与郑爽合作的《翡翠恋人》,郑秀晶、邓伦主演的《毕业季》,吴世勋、许龄月主演的《亲爱的阿基米德》等等。


▲ 《毕业季》海报

整体来看,中韩合拍剧基本选择的韩国演员都以在中国流量高、知名度高的艺人为主,且题材以偶像、言情为主,收割饭圈、年轻观众意图明显。但是,“限韩令”的开启,让一部分中韩合拍剧陷入播出困境。

及至近期,不少韩国艺人开始恢复中国活动,各大颁奖典礼也邀请韩国艺人出席,还将个别奖项颁给他们,“限韩令”或许开始松动,杀青未播的中韩合拍剧或许会播出有望。

同时,“限韩令”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泰剧的流行,以及泰国演员在中国剧集中的亮相增加。比如,自泰版《浪漫满屋》《一吻定情》在中国走红之后,Mike就转向中国发展,2016—2019年间共参与拍摄了七部国产剧,泰国演员徐志贤2016—2019年,共参演了三部中国剧集。

相比之下,中日合拍剧在数量和热度上都存在较大差距。

安全播出与流量:影响中日合拍剧数量的因素

如果要总结中日合拍剧数量少的原因,播出环境的不确定性和日本艺人较韩国艺人流量、知名度稍有欠缺,大抵是其中两项。

中外合拍剧是受到中外关系影响的。中日关系敏感而多变,这对于剧集的安全播出来说,更像是一颗不定时炸弹。制作方需要考虑合拍需要承担的潜在风险,播出环境的不稳定和不确定性,无疑让评估这个风险变得困难。

除此之外,艺人的流量、知名度稍显不足也制约着中日合拍剧的大量出现。尽管日本也有诸如木村拓哉、石原里美、新垣结衣、片寄凉太……这样在中国有高热度、高流量的明星,但是比起跟随韩剧、韩流被中国观众熟知的韩国明星,如李敏镐、金秀贤、李钟硕等等,在数量和流量上仍有差距。


▲ 《高岭之花》石原里美

根据日本Oricon网站公布的2019年“上半年爆红演员”调查结果显示,横滨流星、中村伦也、吉泽亮、贺来贤人、小手伸也,以及广濑铃、中条彩未、滨边美波、今田美樱、广濑爱丽丝分别为男、女演员前五名。但是他们在微博的粉丝数、热度、百度指数则与评选结果相差甚远。

或许,以此为依据作为证明力量稍显不足,但是却也从某种程度说明,日本的艺人,尤其是其国内高热度的“新人”,还未获得中国观众的广泛关注。

这与韩剧强大的造星能力不无关系,通过脑洞大开、直击女性观众内心的题材、人设,不断打造出“男神”级明星。同时也受到日韩两国进军中国市场的策略不同影响。

韩国艺人凭借作品在中国获得人气之后,代言、见面会、演唱会、综艺、演戏……会迅速跟进,以维持其热度和流量。相似的策略也出现在日本市场,这背后韩流带动文化输出的动力。

相比之下,日本艺人在中国活动的数量则少了许多,更多的是在日本本土和韩国发展。这样一来,也就影响了日本艺人在中国的影响力和流量,进而也就降低了成为合拍剧主演的几率。


▲ 《来自星星的你》金秀贤

而这或许也与中日影视领域交流、合作模式未完全打通形成了一个循环。交流、合作模式未完善,艺人、影视合作就不顺畅;艺人、影视合作不顺畅,机会和尝试减少,完善模式的脚步就会放缓。

但是,不论是经典动漫的长尾效应,还是日本电影在国际越来越有声量,抑或是日剧在中国不断上扬的口碑,都在说明日本影视产业的较为完善和发达。日本演员的敬业坊间传闻已久,加之各环节的专业性高,中日合拍实则也是某种程度的补足和共同进步。

随着2018年中日《关于合作摄制电影的协议》的签署,以及日中文化产业交流协会的成立,中日影视合作上关于资源配置、合作模式、信息沟通等等问题或许会得到一定程度的解决。

但在“限韩令”松动隐隐发出的信号之下,面对可能回归的韩流冲击,流量仍是日本艺人入局国产剧的最大问题之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