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剧

当韩剧不再「狗血」

字号+作者:文化咖 来源:文化咖2019-09-04 我要评论()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咖爷有话说-具惠善与安宰贤,宋仲基和宋慧乔,两对韩星以同样离奇的方式在中国上了热搜。更印证了一句话,观众认得的韩星,大多都是跟着剧走的。韩星的电视剧'...

-咖爷有话说-

具惠善与安宰贤,宋仲基和宋慧乔,两对韩星以同样离奇的方式在中国上了热搜。更印证了一句话,观众认得的韩星,大多都是跟着剧走的。韩星的电视剧红利时代来临,足以证明韩剧的造星功能有多强大。事实上,远不止于此。

“他只是非常短暂地,爱了我一下!”

韩星具惠善与安宰贤离婚风波已过去两周,此番狗血引发的热度前所未有。

除了两人花式恋爱,以及婚后参加真人秀《新婚日记》《新西游记》,肉眼可见的真爱日常引人遐想之外,大部分中国粉丝认识他们,还是通过两部韩剧。

具惠善曾是《花样男子》(韩版《流星花园》)的女主角金丝草,安宰贤是《来自星星的你》里全智贤的弟弟,从根本上奠定了国内观众对其的识别度,成为引爆热搜的基础。

以剧带人更典型的受益者,是两月前造成娱乐圈地震的“双宋”。

从一起合作《太阳的后裔》时陷入恋爱到离婚的三年里,《太阳的后裔》里男女主角的互撩日常,就是许多观众心里宋仲基和宋慧乔现实的人生剧本。

《太阳的后裔》(2016)

再往前看,《蓝色生死恋》《冬季恋歌》《浪漫满屋》等一系列青春偶像剧在千禧年后迅速占领中国市场,宋慧乔、宋承宪、Rain等韩星顺势爆红。

更印证了一句话,观众认得的韩星,大多都是跟着剧走的。

其中偶像剧占了很大比例。因此,国内也有导演、演员炮轰韩剧,称韩剧制作粗糙却占去大半国剧市场。

出乎意料的是,2005年9月,湖南卫视首播《大长今》,剧情紧凑,画面精致,励志女主的成长线设计,突然间打破了以悲伤、失忆、绝症为主的韩剧规则。

一夜爆火的不只有李英爱,“粗糙”正式成了韩剧的过去式。

与此同时,韩星的电视剧红利时代来临。眼下韩星能够站在中国娱乐舆论的巅峰,不过是当年努力的结果而已。

《大长今》(2003)

反观国剧,当年大腕集体炮轰韩剧抢占市场,并没有让国剧立即成为商机。

《大长今》以正史人物或事件为基础,台词、道具、画面加入现代元素,让人物的个性与表现方式更符合现代观众的思维。

这恰好也是韩剧最具威胁性的一点:即时性。就在大多数国外观众沉迷当下的韩剧时,对国剧的认识还停留在90年代末的《三国演义》和《还珠格格》。

这似乎也证明了一点,韩剧与国剧不在同一条起跑线上。

而从韩剧的发展,尤其是我们最熟知的恋爱剧来看,或许可以找到一些蛛丝马迹。

01

1962年1月19日,国营电视台KBS制作了韩国历史上第一部剧《我也要做人》

内容非常政治化,说的是一个为自己人生自由奋斗的主人翁,孜孜不倦反抗北朝鲜的故事。

三年后,1964年12月,民营电视台TBC拍出了韩剧史上第一部日播剧《下着雪》与历史剧《童养媳

60年代的韩剧,要么制作相当粗糙,倾向严重;要么是挑战观众三观,挑逗眼球。

比如1969年的《青蛙丈夫》,主题是婚外恋,“青蛙是两栖动物,你的丈夫生活在何地?”讲述在传统的男权社会里,丈夫在外与秘书藕断丝连,妻子反以且行且珍惜的态度保护家庭。

70年代,韩剧跟上时代,一头扎进了传统女性的爱情观里。这个十年,也迎来了韩剧史上第一个长剧年代。

讲述“以牺牲自己为美德”的《娘娘》,从1970年3月一直播到隔年1月,共253集;

1971年开始,MBC的《继母》从开播到停播横跨一年半的时间;

其后,《搜查班长》历时18年才终于完结,1980年开播的《田园日记》更是花了22年零两月才完结。

播放1077集的《田园日记》,堪称“韩国最长电视剧”

这些所谓从出生陪伴到老死的剧集,也让观众产生共情,不忍离去。

这一切也让韩剧编剧意识到,要紧跟观众的脚步走,催泪式的传统爱情剧才是观众的心头肉。

70年代的百花齐放,到了80年代就急速凋零。

因为政局变化,电视台被强行合并,以平民爱情、传统女性为主题的日播剧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政治倾向明显的单剧。

泥沙俱下的时代,大量涌现的制作,确实能直戳人们的神经,但也容易因挖掘过深,题材重复,引导太过消极而引起反弹。

好在,MBC的《火鸟》所代表的mini剧诞生了,不得不说它对韩剧起到极大的改良作用。

最能说明这一点的,是在KBS-2播出的《电视剧游戏》,因为让观众投票决定男女主角是否该离婚,一鼓作气将传统爱情剧推向进阶的关键点。

02

1990年,韩国的文人政府时代来临,KBS被迫缩小规模,民营的SBS成立,国、民并行幕后制作开始了。

同时岁月更替,社会风气也越来越年轻化,为了适应市场需求,韩剧的类型开始分流。

以关注个人小事与成长的Trendy Drama时髦的青春偶像类型剧与Sit-com这种三十分钟内的情景剧,就在这个时期流行起来。

不仅韩剧在稀释自身的沉重与严肃,这时候的国剧也像是莫名注入了一股小清新那样欢快。

1993年,央视引进韩剧《嫉妒》后又引进了《爱情是什么》,后者至今被认为是引爆第一波“韩流”的狠角色。

《爱情是什么》(1991)

可那时候,根本没人提什么“韩剧威胁论”,因为央视自己随便一出手就是精品。

刘晓庆版《武则天》、陈晓旭版《红楼梦》,不是正史,就是名著;

《我爱我家》《编辑部的故事》等轻喜剧,编剧王朔撑场,大牌轮流作配,底气十足。

《编辑部的故事》(1992)

就连制作最为节省的TVB,也是隔三差五就甩出一部新版武侠,轻松吊打韩剧。

然而97年金融风暴前后,韩剧再次开启新一轮的变革。

爱情剧的风头转向家庭,效果出乎意料地好,《看了又看》《澡堂老板家的女人们》均以惊人的超50%收视率收官。

相比之下,国剧仍在《西游记》《三国演义》里打转转,唯一的两部青春剧《十八岁的天空》《命运的承诺》,也并没有掀起太长远的水花。

《看了又看》(1998)

直到2000年前后,韩国将“文化立国”纳入实际行动,娱乐产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推进力。

一下子,影视两股力量开始产生分支,韩影走上了文艺兼严肃的阳光道,韩剧踏入了文化包装、全民娱乐的独木桥。

就此,恋爱剧正式步入了一个全新的“偶像时代”。

这时期的恋爱剧,画面干净,情感细腻,以悲伤为基调,以搞笑来调色。

《女主播的故事》因为太过火爆,还在停播后播出了特别花絮,再次吸引观众;

《蓝色生死恋》里,患白血病的妹妹与哥哥从小到大的相知相守一直都是泪点,不仅捧红了宋慧乔、宋承宪、元斌,连小小年纪的文根英也成了人见人爱的国民妹妹;

《茶母》在引发观剧狂潮的同时,更让人观剧成瘾,引发“茶母综合症”,无茶母不欢。

《蓝色生死恋》(2000)

2005年开始,洪氏姐妹成为编剧界的新代表,由她们监督的《豪杰春香》《我的女孩》《原来是美男啊》《我的女友是九尾狐》几乎是以浪漫喜剧见长。

一手推出《大长今》的MBC,更是吊打同期所有偶像励志剧,电视剧居然还能这么拍:

将传统文化进行充分的现代化包装,使其融入人物不屈不挠的成长线,引发追剧观众爱屋及乌,不仅倾心于剧本身,还将精力投入到所有与剧有关的事物中去。

2000年以来的韩剧,既是韩剧又不仅仅是韩剧,它承载了更多的东西,它正以最快的速度,成为某种更像它自己的独立存在。

03

虽然擅长造剧,但是真正称得上是“神剧”的韩剧,其实不多。

距离《大长今》在中国首播十年后,最近一次引发收视狂潮的“神剧”,非《请回答》系列莫属。

比起更贴近恋爱的《请回答1997》和《请回答1994》,2015年播出的《请回答1988》再次回归家庭。

凭借着超暖心的台词,超细腻的日常呈现,导演申源浩把土里土气的1988年包装成了最受观众欢迎的喜剧催泪弹。

虽然画面充满“土味”,人物也很夸张,它却拿到了前所未有的9.7的超高评分,时隔多年,无论家庭还是恋爱仍被反复讨论,称为“神剧”当之无愧。

与当今热搜锁住舆论,大搞三观监控的国剧相比,近几年的韩剧里,恋爱的多样性达到了令人叹为观止的地步,几乎成了加长版的电影化恋爱哲学叙事。

《请回答1988》里,他会因胆怯而退缩,从此与恋人错过;

《密会》里,他才华横溢却专一于一个有妇之夫;

《请吃饭的漂亮姐姐》里,他会爱上自己姐姐的闺蜜,并给她突破职场潜规则的勇气;

而最近一部恋爱剧《春夜》,单亲爸爸发现喜欢上熟人的女友后,依然穷追不舍。

漫长的青春暗恋,姐弟恋,出轨恋,毫无感情基础的互相取暖,所有关乎人的感情都被韩剧包容进去了。

《春夜》(2019)

时间带来了进化与熟练,更带来了自嘲勇气。

继前期恋爱剧“车祸、癌症、治不好”三宝之后,中期的“长腿、养眼、大土豪”三宝,也成了被解构与调侃的对象。

比如《浪漫的体质》里那样,一提到爱情,女主不再是过去一副痴恋童话的表情,而是直接说:

我喜欢讲爱情的电视剧

因为实际上不会有

《浪漫的体质》(2019)

男女主搭讪,男主不再是抱起女主旋转,而是吓得直接躲开,还说自己也差点连带着摔伤。

《浪漫的体质》(2019)

20年狂风暴雨的成长,韩剧似乎也长成了大人,能够笑话当年小时候的自己了。

04

虽然恋爱剧遥遥领先,但就此判定韩剧在国剧之上,仍然有失公允。回到14年前的那个问题,它威胁到国剧了吗?我想,答案是否定的。

远的不说,《延禧攻略》《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亲爱的,热爱的》《长安十二时辰》等等,都是热搜的种子选手,其中两部还远走他乡,实现了翻拍与海外流媒体收购播放权的飞跃。

另一边,港剧星火未灭,台剧HBO加持,一部《我们与恶的距离》便涤荡了之前的低迷。

海外观众对国剧的记忆,终于不再停留在《三国》与《还珠》,而是当下的最新的国剧面貌。

《延禧攻略》(2018)

“韩剧威胁论”消解了,另一个问题又出现了:既然如此,韩剧的扩展之路走到哪儿了?

移位。从熟悉向陌生的移位。

还是以恋爱剧为例。

首先,是从童话式恋爱剧到反映当代爱情的恋爱剧的转换。

《春夜》就借着“出轨”标签,走进了当下30+女性的都市恋爱观的万花筒里。

剧中的三个女儿,一个稀里糊涂随便谈谈,一个受恋爱上下级观念的挟制,一个结了婚才发现丈夫家暴。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些议题的讨论,是导演的诉求而非市场的需要。

朝市场妥协当然是韩剧的一贯做法,但是随着制作纯熟,韩剧显然找到了艺术与市场运作的平衡点。

《春夜》(2019)

其次,是恋爱元素向不同剧别的延展。

以青春偶像牵头的韩剧,现在几乎是将恋爱作为佐料提炼,平铺在各个低恋爱频的韩剧里,为主线作配。

比如《机智的监狱生活》《辅佐官:改变世界的人们》,一个囚犯,一个政客,怎么想也不会觉得他们的恋爱有多甜。

《机智的监狱生活》(2017)

最后,跳出舒适圈尝试更多题材。

韩国的恋爱剧成了香饽饽,但他们并非止步于此。还是以《大长今》为例,这是迄今为止文化感最重的一部剧,传统食物、服饰无处不在。

可之后的韩剧并未趁胜追击,依然开拓现代剧的疆域。就连《王国》(Netflix出品,但编剧是韩国的)这种古装剧,也有了皇帝成尸,祸害全国的超现代设定。

《王国》(2019)

韩剧是否会成了美剧、英剧那样独立的类别,尚未可知。但就目前来看,旧时的韩式卖点正悄然退去,取而代之是新一轮文化吸纳。

野心,让韩剧从当年的青春偶像移位成了一种向上而独立的创造。或许再过几年,当我们谈到韩剧时,心里想到就不再是青春偶像,而是韩剧本身:一种包罗万象,复杂深刻的文化类别。

而这对国剧来说,正是值得借鉴的地方。

现在的国剧虽然在激活热搜、造星方面卓有成效,但剧本多数来自网文头部IP,演员多以戏骨配流量为主,与其说吸纳并蜕变,还不如说是消耗。

剧本、演员对了,异军突起如《长安十二时辰》就是仅此一夏的奇迹。但纵观市场,品质参差不齐,很难形成持续而稳定的海外形象打造。

而《亲爱的,热爱的》这类流行时一头热的话题性作品,也只是停留在当下,其美学风格,还不如20年前的《大明宫词》更有国剧风范。

国剧热闹,资本活络,自然是好,但要形成品牌,国剧还需时日。

转 载 须 知

投稿或合作事宜

请添加微信“文小咖”(ID:cultureca)

推 荐 阅 读


文化咖——一个城市的文化注脚,大咖云集的人文社群。华云文化集团文化品牌,汇集高质量社群和文化活动,依托新媒体平台,聚大咖声量,传递向上、合作、共享、人文的核心价值。

喜欢这篇文章,别忘了点个“在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