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90年代的韩国首尔街头,也是在那个时期,在中国出现“韩流”,开始影响着中国的流行文化。“韩流”一词最早由中国媒体提出,后被韩国媒体及学术界广泛使用,用以指代本国文化产业的输出。
“韩流”开始于上世纪90年代,十多年后渐渐褪色,现在在中国地区基本上已经没什么影响力了。这组照片是上世纪90年代首尔街拍,每一张照片都有不同的风格,从他们的衣着服饰,你能找到那些不同信息?
“韩流”一词源于围棋,后用以指代韩国文化在其他地区的影响力。广义的韩流包括韩国服饰、饮食等等;狭义的韩流则通常指韩国电视剧、电影、音乐等娱乐事物的地区性影响。“韩流”一词最早由中国媒体提出,后被韩国媒体及学术界广泛使用,用以指代本国文化产业的输出。韩流现象在亚洲许多国家普遍存在,在亚洲以外的地区亦逐渐发展。
中国文化是“韩流”的“水库” ,研究“韩流”现象和中国文化多年的韩国外国语大学林大根教授,近日在首尔与包括本报记者在内的“2013中国青年代表访韩团”一行交流时表示,“中国文化是韩国文化的‘水库’,在不久的将来,中国文化将引领全球下一次文化潮流。”
上世纪九十年代,韩流进入中国。1993年韩国电视剧《嫉妒》在中央电视台播出,这是韩剧第一次登陆内地荧屏;1997年电视剧《爱情是什么》在央视的热播带动了韩国娱乐文化涌入中国并以此为契机逐渐形成韩流;新世纪后随着《蓝色生死恋》《大长今》等经典剧集更是将韩流推向最高峰。
韩流一路高歌的同时,在韩国的土地上则是汉风劲吹。在韩国,学习汉语的人越来越多很多,自全球第一家孔子学院于2004年创办于首尔后,至今在韩国已经发展到了12家。
在只有5000万人口的韩国,如今有30多万人正以各种方式学习中文。汉语水平考试在韩国已经举办了14年,韩国考生于2007年再创纪录达2。4万人,居世界第一,占海外考试人数的67%。汉风劲吹的另一个表现是到中国旅行的韩国人日益增多,2007年已超过400万,包括商务、观光、探亲等。大批韩国人学习汉语,到中国旅行,为中国的文化传播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从长远来看,汉风的影响将更具潜力。韩流已经建立和发展了完善的文化产业链,为韩国创造了可观的经济价值,汉风则尚未在文化产业上形成优势。文化软实力这一概念已广为人知。韩流不仅是韩国文化产业的集中体现,更是韩国发展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