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这是很多人对正义最直接也最单纯的美好理解。
可惜的是,复杂的世界却并没有这么简单。
即便是在象征公平与正义的法律面前,再睿智的法官,也不能保证自己的每一次下判都绝对正确。
无辜之人或许会锒铛入狱,罪恶之人也可能逍遥法外。
最近,就有一部悬疑新作,一反套路,直接向法律的盲区与疏漏开起了炮。
即便是到手的凶手,你也照样无可奈何——
《自白》
자백
这是tvN上月底刚刚开播的新剧。
才播出 7 集,观众们已经迫不及待地给出了 8.8 的高分。
在韩国最大的门户网站上,《自白》的搜索率甚至高出了近期同样大热的《囚犯医生》。
虽然目前国内的人气不高,但鱼叔敢打包票,这剧即将成为爆款!
因为它的切入点实在太太太有意思了,每一集庞大的信息量和出乎意料的剧情反转都精彩得令人欲罢不能。
本片的男主角,是辩护律师崔度贤。
其扮演者,正是人气天团2PM成员,李俊昊。
鱼叔承认,自己对偶像转行的演员曾是抱有一定偏见的。但这两年李俊昊主演的新剧,包括《只是相爱的关系》、《金科长》都口碑不俗。
在本剧的表现也同样可圈可点。
不过,尽管崔律师是大男主,颜值和演技都在线,但真正抢足风头的,是他负责辩护的嫌疑犯——
韩宗久。
五年前,在一桩恶性杀人毁尸案中,韩宗久被列为头号嫌疑犯,面临死刑或无期徒刑的审判。
虽然他的嫌疑最大,但警方没有直接证据坐实他的杀人罪行;
再加上律师的积极辩护,法官最终只能以盗窃罪,判处韩宗久5年徒刑。
然而!
五年后,韩宗久再次登上法庭,却当众承认,当年那桩不了了之的杀人案,被判无罪的自己,其实就是凶手。
作案的凶器、地点,详尽的杀人毁尸过程,连同警方没有公开的细节,全部交代得一清二楚。
顺便实力嘲讽了一波法官。
一时间,全场哗然。
但接下来的走向,让鱼叔万万没想到:
在这么直白的供认下,被气得脸都绿了的法官,给出的判决却是——
无罪释放!
想必大家的第一反应都是:黑幕!
按套路来看,这个嫌疑犯要么是个背景过硬的财阀富二代,要么就是出来顶包被识破的背锅侠。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能让他大摇大摆逃脱制裁的「免罪金牌」,正是本应被用来判罪的法律本身。
确切地说,是法律中「一事不再理」原则。
按照该原则规定,除非有足以推翻原判的新证据出现(被告的自述不算证据),否则已经判决定论的案子,不能再审,也不能再对同一名被告人追加责任。
该原则被列为国际公约,在近现代各国的诉讼法得到普遍继承,任何人不得因同一罪行受两次起诉和审判。
也就是说,虽然韩宗久猖狂地当庭自白,但当年盗窃罪的判定已下,裁决也已经实施,法官除了干瞪眼,也束手无策。
正是这条法律的软肋,才让韩宗久敢于在法庭上嚣张认罪。
这场骇人听闻,前所未有的法庭自白,并不是韩宗久时隔多年的良心发现,而是兵行险招。
其真实目的,是为了洗脱自己身上另一桩杀人指控。
原来,韩宗久刚刚刑满释放还没三天,腿脚还是抖擞开,就倒霉地卷入了另一桩杀人案。
最诡异的是,这桩案子跟五年前的那桩,作案手法几乎如出一辙。
受害人特征、案发地点、作案手法,都惊人地重合:
先用钝器击打头部致死,再用利器捅刺身体毁尸,并且作案后都损毁了受害人的衣物。
在如此高度相似的细节面前,任谁都会第一时间把韩宗久列为重点嫌疑对象。
而且,警察在调查监控时,发现韩宗久当天确实在案发现场附近出现过;
搜查他的房间,还找到了沾有受害者血液的鞋子;
鞋印更是跟案发现场留下的痕迹一致。
大家都很激动,天网恢恢,韩宗久这回总算是插翅难逃了。
但讽刺的是,这桩铁证累累、毫无悬念的杀人案,还真不是他所为。
眼看自己要「含冤入狱」,韩宗久再次找到了五年前帮他脱罪的崔律师。
当年,崔律师相信了韩宗久的谎言,以为他是无辜的,因而「敬业」地抠出了警方证据的瑕疵。
成功把一个面临死刑的杀人犯,变成仅仅盗窃了受害者财物的小偷。
为此,他遭受了不少非议。
如今,尽管他已经有所察觉到自己当年的失误,但还是同意继续为韩宗久做辩护。
因为律师的职责不是审判,而是保护被告的权利。
他没有上帝视角,在判决下来之前,所有的嫌疑人都不能被定性为罪犯。
事实上,在答案揭晓之前,观众也都被各种疑点和烟雾弹混淆视听,完全摸不清真相。
况且,如果这次韩宗久真的是无辜的,那么真正的凶手将继续逍遥法外,甚至继续作恶。
在重新审视案件后,崔律师逐渐发现了可疑之处。
表面上看,两桩杀人案相似点太多,很像同一人所为;
但五年前杀人案的受害者,红指甲和红嘴角都有明显的损毁特征,这意味着罪犯对红色或许有着某种偏执;
而这次的尸体相比之下异常干净。
一个如此偏执的连环杀人犯,往往在后续的犯罪中越来越追求刺激,破坏程度只会加重,而不会减弱。
因此从犯罪心理学上看,这个关键区别很有可能意味着:
不是同一人所为。
然而,这些都仅仅只是猜测,没有任何直接证据,而警察则手握监控视频和染血球鞋,几乎是扳不倒的铁证。
胜诉可能几乎为零。
巧合的是,这时候站出来了一位关键证人:
前重案组组长齐春浩。
五年前,他认定韩宗久就是杀人凶手,却因为没有搜集到足够充分的证据,被媒体攻击为「无能警察」,而丢了官职。
因此,五年后,在韩宗久出狱的一刻起,他就形影不离地跟踪他,详细记录了他的所有行动。
甚至连一日三餐吃了什么,都事无巨细地记录了下来。
就是为了找出当年杀人案件的线索。
谁知,他的跟踪和监视,反而可以证明韩宗久这次没有杀人。
因此,只要他出庭作证,就能彻底翻案。
但他有一个条件:
韩宗久必须公开自己五年前的罪行,还受害者家属一个答案。
于是,一个「以罪洗罪」的行动策略就此形成。
只要韩宗久在庭审现场坦陈五年前的犯罪细节,结合犯罪心理学家的分析,以及齐春浩提供的充分不在场证明,就能获得无罪的审判。
而之前犯下的罪恶,法律也无法再追究惩罚。
一个双手沾满鲜血的人,就这样成了法律上的无辜者。
对于这个结果,不仅围观群众接受无能,连辩护律师崔度贤都感到愤恨。
明明凶手就在眼前,却只能看着他逍遥法外。
自己坚守的程序正义,反倒成了这种犯罪分子脱罪的利器。
鱼叔就韩宗久的案子讲了那么多,感觉足够一整季的体量了,但事实上,故事才刚刚走到第三集。
因为第二起杀人案的真正凶手,还没有浮出水面…
一路惊心动魄的悬疑下来,这样的结果未免太过丧气。
鱼叔看到这里简直心塞之极。
剧情让人过于代入是一方面;
但更重要的是,这样的法律条文的确存在于我们的现实之中。
片中上演的案例情节,也都能找到真实事例的影子。
韩国电影《素媛》中的罪犯原型,变态强奸犯赵斗顺是一例。
根据心理测试结果显示,他出狱后再犯案的可能性极高。
60万民众为此请愿禁止释放、追加刑期,但按照法律,政府也无能为力。
法律不能为了防止潜在的犯罪可能,而把一个刑满释放者重新关押。
至多是让其佩戴7年可追踪位置的电子脚镣,并通过「性犯罪者电子档案」,公开相貌、身高、体重、姓名、年龄等个人信息,加强社会监督。
如果很多人觉得这12年有期徒刑的惩罚过于轻微,那我们还可以再对比一下我国的情况:
还有曾经轰动全球的世纪审判,「辛普森杀妻案」也是一例。
那时万众瞩目的明星辛普森,几乎已经成了板上钉钉的杀人凶手。
但律师团的强势辩护,让警方掌握的证据纷纷丧失法律效力,最终辛普森被判无罪。
让人惊讶的是,判决过去十多年后,辛普森出版了一本名为《假如我做了》的书。
在书中,他假设自己要杀妻子,会采取怎样的方式。
字里行间详细的描述,在外界看来,根本就是实实在在发生的作案细节。
这本书,也被大众看作是辛普森的杀妻自白。
可由于一事不再理原则,法院不可能重新立案审查。
至高无上的法律,也有触不能及的无奈。
看到这里,相信很多鱼友已经对「一事不再理」感到不满。
既然这条原则能如此包庇罪犯逃脱惩罚,为何不取消,反而广泛应用于各国的法律呢?
理性地就事论事,「一事不再理」原则本身的出发点是好的,能有效保护被告人的合法权益不被公权力压迫,更成功保障了有限的诉讼资源。
在指向明确的新证据出现之前,有限的司法资源不需要翻来覆去重审旧案,而是效率最大化地去处理更多的新案件,提高整体的公平性与有效性。
而且当代刑罚的判定原则是,宁可放过,也不能错杀。
错杀,等同于谋杀,是以暴制暴,那么公权力与审判者将与杀人犯同罪。
生活不是电视剧,没有人有上帝视角,能提前预知事件的真相。
所以民愤再热烈,司法也不能跨越人权底线。
然而现实的悲哀是,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往往低估了人性的瑕疵。
就算法律织就的网再细密,也总有心怀不轨之人,费尽心机钻研出缝隙,以窃取更多利益。
正义真正的对手,从来都是人性中潜藏的「恶」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