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是英国著名作家简·奥斯汀逝世200周年纪念日。
她的作品不多,仅有6部长篇。但长久以来,她的小说不断被改编成影视作品,受其影响而创作的《BJ单身日记》《傲慢与偏见与僵尸》等作品也纷纷被拍成了电影。200多年过去了,她依然以不同的方式受到影视圈的热捧。
安妮·海瑟薇在《成为简·奥斯汀》中的扮相
值得一提的是,当今影响力最大的华人导演之一——李安的第一部英语片就是改编自简·奥斯汀同名小说的《理智与情感》。
当时他拍完“父亲三部曲”(《推手》《喜宴》《饮食男女》),决定拍一部西片,原本打算拍《冰风暴》,但那时剧本还未动笔,正好《理智与情感》找上门来。找一个华人导演拍一部如此英式的电影,即便放到现在也是一个大胆的决定。
李安犹豫了两个多礼拜。有一天他和老搭档詹姆斯去看一部好莱坞电影,片子实在太烂以至于他都忘了名字,但正是这部片让他产生了“他们都能拍大制作,我们为什么不能”的感觉,当下就决定接下这部电影。
《理智与情感》的预算为1550万美金,不算大制作,但他上一部电影《饮食男女》才花了仅仅150万美金,跨度仍然不小。这是他第一次接拍美国主流电影制片厂的电影,又是第一次和艾玛·汤普森这样的大明星合作(她还是这部电影的编剧,权力很大),而且是一部简·奥斯汀的作品,兴奋的同时压力也很大。
其实,李安的前几部作品归根结底讲的也是有关理性与感性之间的挣扎,《饮食男女》里,二姐曾对大姐说,“那你对我的心又了解多少?”;而在《理智与情感》中,两姐妹吵架时也说过一模一样的话,“What do you know about my heart?”他以为这部电影的监制林赛是看了《饮食男女》后决定找他做导演的,结果她当时根本没看过这部电影。那时候许多英国导演都拒绝了这个邀约,她才开始把注意力转移到外国导演身上,而李安是唯一一个和他讲简·奥斯汀幽默感的导演。
这次拍摄经历对李安和艾玛·汤普森来说都是一次难得的经历。艾玛的人品、才华和对人情世故的掌控让李安学到了很多,这个剧本她写了四年多,在语言和文化层面李安只能做她的学生。
然而,李安为这部电影注入了很多中国式的东西。在他看来,片名应该翻译成《知性与感性》,两者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而不是对立的关系,这种双面性存在于每一个个体中,与中国的“阴阳”是相通的。
思辨之外,李安还意识到语言不是他的强项,于是他把注意力集中在画面上。在某些场景中,他会运用中国艺术里寓情于景的原则,用远景去反映人物的内心。比如休·格兰特和艾玛·汤普森的那场定情戏,按照惯例应该用特写去拍摄他大段精彩的幽默对白,但李安偏偏没有把镜头对准他的脸,而是去拍摄他们身后的羊和夕阳,当时就把休给惹急了,因为这剥夺了他的表现机会。
往往一部电影拍到最后,补几个近景相对来说是比较容易的。但对于艾玛来说工程量巨大,毕竟当时她是以36岁的年纪去演一个19岁的角色。她的确是个出色的演员,非常复杂的感情她也能很容易就演出来,但如果是单纯的、要让人动容的戏,就很困难。那时演她妹妹的凯特·温丝莱特还没出演《泰坦尼克号》,只演过几部小制作,本身就很青涩,所以诠释起单纯来十分轻松。幸好李安在调教演员方面非常拿手,他会教艾玛一些不同的演法。比如有一场她妹妹快要死的戏,如果演感动就很难让观众感同身受,而李安让她去演“恐惧”,仿佛害怕失去内心的那份“感性”,最后果然十分动人。
在片场,李安不仅要和演员斗,还要和摄影及专业剧组成员斗,所以他在剧组的权威都是自己一点一点挣来的。而拍华语片时,他作为导演,在片场就是绝对的权威。后来有人问到李安这两者之间的区别,他回答说,“拍华语片就像是做皇帝,大家听令于我;拍西片就像当总统,总统是要出去取悦每个人的。”
李安执导的这部《理智与情感》最终荣获第46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成为最经典的简·奥斯汀改编作品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