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是电影的宣传需要,《流浪地球》收获的不错口碑已经转化成了种种高端的评价,比如说《流浪地球》可以成为国产版的《星际穿越》;《流浪地球》不比《明天》差;《流浪地球》完全可以媲美好莱坞的科幻电影等等言论不绝于耳。为什么观众们会拿《流浪地球》与好莱坞的影片相比较?首先是因为这部电影无论从视觉效果还是听觉效果来说,有着很明显的模仿好莱坞大片的痕迹,尤其是在配乐上:当吴京讲述流浪地球计划时的悲伤,背景音乐中煽情的管弦乐,无不体现出好莱坞的味道。
《流浪地球》的配乐就是好莱坞形式的——先是再煽情的时候用大小提琴曲、钢琴曲,在点燃木星后用的是高燃交响乐,结尾处就是摇滚乐与电子乐的融合。虽然不得不承认这样的配乐是国产电影的巅峰、也相当有想法,但是这个"想法"还是直接来源于好莱坞电影的模式。其次从视觉的效果上,以前我们一看国产电影的特效,总是又要犯"尴尬癌",因为那种五颜六色的"劣质模仿"实在撑不起电影的骨架。其实《流浪地球》的特效用得并不是很多,但是特小的进行点都是"恰到好处"的。这也是影迷们直接把这部影片与好莱坞影片相比较的直观因素。
关于《流浪地球》应该属于灾难片还是科幻片的类别,从这部电影出炉开始就一直在争议中。有些影迷们认为《流浪地球》算是不错的科幻片,但基本上属于灾难片的范;而有的影迷们则认为与其说《流浪地球》属于科幻片,不如说是带科幻色彩的灾难片。其实笔者认为科幻片和灾难片本来就不是属于"冲突电影"类别的,许多电影都是两个因素同时具备的。如果要用好莱坞的科幻电影的标准来评判的话,《流浪地球》没有时间、空间维度等更硬的科幻元素,更适合普罗大众观看和接受。但是要以灾难片的标准来看的话,这部影片更加体现在它的教育意义,并不是那些引人深思的灾难结局,可以说这种安排是为了国情需求。
《流浪地球》制作上的问题还是很明显的,比如说电影配音方面的问题。能听懂中文的观众,一看便知:人类得自己操作"先死"一半,这种明显无法掌控的前提也会被拿来"大做文章。再者就是以这部电影的本身是故事来说,如果把科幻片拍成科教片也算是失败的。当然这部电影为了在国内的市场得到生存权,偏向点教育片也情有可原。但是仅从科幻的角度来看,这部电影也是槽点连连的:比如说地球靠近木星后的运行轨道变化,这个全片核心问题的解决,竟然是靠超级英雄式的灵机一动,还把以色列拉来陪绑。这样关键科技点的运作,只能让人看直摇头,笔者也一度怀疑这部影片在写剧本的时候是不是没有研究过科学原理?
在灾难面前,全世界人类团结起来拯救地球自己的家园。叙事宏大、情节紧张,更能够激发观众的观影和带入情绪,让人觉得剧情安排上"抄袭了《明天》。因为吴京的缘故,让人没法不想到《战狼2》。所以给一个明确的好莱坞定义的话,《流浪地球》只能属于煽情片,因为这部影片从科幻片的角度来说,犯了常规性的科学错误。如果从灾难片的角度来看,它的目的是教育意义,不符合灾难片的定调。这样的"好莱坞式结局"就是热闹一阵、票房大卖,绝对算不上精品,但是这部影片会成为国产电影的一个转型期的标志。拿《流浪地球》与《星际穿越》相比,就像拿《战狼2》与《敦刻尔克》相比一样,强行为这部影片博取关注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