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院是用来寻梦的,爱情片编制浪漫、间谍片提供刺激、剧情片暗含惊险、奇幻片供给怪诞······,但我从来没想过,我会在电影院里遇到一场烟火气十足的现实梦,并且深陷其中,不可自拔。
作为一个普通人,生活里最不缺的就是鸡毛蒜皮,人间烟火——所以,小编我早早地以为自己对这样的生活已经麻木乃至厌倦,却不曾想,竟会被一部生活纪录片感动到浑身起鸡皮疙瘩。
这部电影就是最近正在上映的《四个春天》。
影片诞生的初衷,只是作为游子的摄影师陆庆屹,想要通过镜头记录下父母的身影——从2013年到2016年,陆庆屹每年回家过年时,都会带上一台普通的相机给父母录像。
但是机缘巧合之下,连续四个春天,拍摄了250个小时的素材,最终被剪辑成了105分钟的纪录片,而整部影片的拍摄费用仅仅是用于买相机的1500元。
就是这么一部费用低廉的电影问世后却获得了各界一致的好评。
豆瓣8.9,IMDB7.4,提名第55届金马奖最佳剪辑,荣获第12届FIRST青年电影展“最佳纪录长片”,第5届豆瓣电影年度榜单“年度华语独立佳作”······
相比《地球最后的夜晚》里的阳春白雪,我们普通人可能还是更喜欢《四个春天》的下里巴人啊。
陆庆屹的家在贵州省独山县,家里一共5口人。
父亲陆运坤是一名退休的中学物理教师,却硬生生活出了音乐老师的既视感——二胡、小提琴、手风琴、笛子,似乎只要给他一样乐器,他就能演奏出一段音乐来。
母亲李桂贤则是典型的贤妻良母。
影片中出现最多的场景就是在做针线、备年货或者种花种菜,但如果你以为她只是个家庭主妇可就大错特错了。
母亲是真正上的了厅堂,下得了厨房的女人,闲暇之余也会唱个歌、跳个舞、插个花。
夫妻二人育有三个子女,除了最小的陆庆屹,还有姐姐陆庆伟和哥哥陆庆松。
但是三人均在外工作,所以,一家人每年也只能趁着春节一期一会。
中国绝大多数父母都是为了子女而活——子女在家时,看着护着;离了家还得想着念着。尤其是老一辈。
但是《四个春天》里的父母却让我们看到了不一样的晚年生活,或许这也是为什么即使同样是柴米油盐,电影却依然能吸引我们这些凡人的地方。
首先值得称道的,当然是夫妻两的感情。
没有琼瑶剧里的轰轰烈烈,也没有《泰坦尼克号》里的惊世骇俗,一对相伴了50多年的老夫妻的感情都揉进了零碎又显得毫无言说价值的生活片段里。
父亲在楼上拉二胡,母亲就在楼下操弄着针线,岁月静好;
佳肴出炉,母亲的第一反应是“拿去给你爸尝尝,你爸呢”。
春节将近,为了犒劳孩子们的胃,两人就一起熏腊肉,做腊肠,配合默契,合作无间;
父亲因为在家里筑巢的燕子而高兴不已,母亲就会调侃地说“到时候这些燕子一走,心又灰几天”,语气中是藏不住的熟悉和关心;
······
童话里的爱情没有结局,而这种把爱情活成结局的现实才是真正的童话。
影片中让人触动最深的,倒不是爱情,而是两位老人身上的自我意识——他们和其他成天绕着儿女转的老人不同,父亲和母亲是真正为了自己而活。
他们乐于学习新鲜事物,即便已经80几岁,仍然孜孜不倦地学习新的事物,学乐器、学养蜂、甚至学会了网购和微信语音聊天,不为生存,只为自己喜欢。
他们喜欢运动,喜欢远足,每年早春都要去登山踏青,瞧瞧老两口这股出发前的兴奋劲,开心得就像即将去游乐场的孩子。
这样的心理状态想必是所有做儿女的都希望自己父母年老后都能拥有的——毕竟他们辛苦一生,我们也想让他们的晚年多想想自己。
所以当看到这样的父母时,除了喜欢和惊讶,更多的是羡慕和向往吧。
春天就这么来来去去,当所有人都以为平淡而幸福的日子就会这么一直流淌下去时,变故却来得突然。
第二个春天,姐姐因病去世了。
这或许是整部影片最具故事性的情结,自古白发人送黑发人是最悲惨的故事——但是影片没有大肆渲染这种悲痛,甚至看不到父母哭嚎,他们的悲伤是克制的,但是却长久。
他们对女儿的思念就如同生前对她的爱一样细水长流。
第三个春天,母亲的情绪明显因为女儿去世而消沉,话少了,笑容也少了;父亲也只能通过学习养蜂来排解忧伤,老两口会在女儿坟前歌唱,用花把女儿的墓装扮得四季如春。
虽然艰难,但是他们相互扶持着度过。
到了第四个春天,母亲才终于走出了丧女的悲痛,重新开朗起来,但是吃饭的时候,却总能看到一副刻意留出来的空碗筷,那是一份思念,至死方休。
很多人认为:日本人擅长拍各种家长里短,人生哲理,他们心思细腻,常常不需要太多的故事冲突,却能反映出人生百味。
而《四个春天》也是这样,它把所有的情感、故事、岁月都融合到日常里,让人既熟悉又感动,看完忍不住想给家里的父母打个电话,能够产生如此共情,就证明了电影的成功。
这是一部没法说尽的电影,大家自己去观看和体会吧......
(电影烂番茄编辑部:昌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