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理昭昭,报应不爽!
2019年1月3日,曾引起巨大社会恐慌的“白银案”始作俑者高承勇被执行死刑,检察机关派专员监督。
1988年至2002年,高承勇共犯下强奸杀人案件11起。
凶手施暴手段之毒辣令人发指,他的刀下鬼甚至包括一位年仅八岁的女孩。
受害者们的宿命与明天本不该如此。
在面临审判时,高承勇称杀她们一是因为自身经济状况,二是因为“她们”反抗。
那八岁的小女孩也反抗了么?
高承勇低下了头,默不吭声。
法律面前,不是你一句“我也想控制自己,可我的心理出了问题”就可以开脱。
迟到的审判并不能让受害者们起死回生,十一个家庭也因为他个人的暴行而支离破碎。
在我们大喘一口粗气,感慨依靠现代科技,犯下血案的凶手终将无处遁形时。
心里也暗暗叫爽:”天道好轮回,苍天饶过谁“。
今天我们就盘点两部由真实案件的电影,还原曾经的血腥现场。
王嘉梅命案
受害者王嘉梅1991年出生于湖南,母亲改嫁港人后,于2005年移民香港。
在学校的她没有人缘,与继父关系极差。
有一种说法就是她不想母亲靠拾荒维生,遂于2008年一月辍学。
现实生活的不如意,让早熟的王嘉梅沉于网络,她缺乏安全感,尤其钟爱比自己年纪大的人(网友)。
同年四月,王嘉梅失踪。
根据电话记录,警方找到了一名叫丁启泰的男性,该男子对自己犯下的罪行供认不讳。
在进行性交易的过程中,丁启泰杀死了王嘉梅,为了销毁证据,他甚至采取了“碎尸”这一手段。
死者被削肉起骨,凶手将人肉与内脏冲进马桶,几天后下水道弥漫着阵阵尸体腐烂的恶臭。
头部与身体不好处理,则被放入发泡胶盒,里头再放上几块砖头,沉入海底。
为了处理掉四肢骨头,凶手将人骨混进周围市场的肉铺,相信它们已经出售给了不少顾客。
王嘉梅案件在当时的香港反响强烈,2015年香港电影《踏血寻梅》将这一案件改编成电影。
《踏血寻梅》这里的“梅”则指“王嘉梅”。
如何拍好这个故事?是将这一案件改编成《人肉叉烧包》那样的cult片,还是将眼光放远?
导演翁子光显然选择了后者。
《踏血寻梅》虽然根据真实案件改编,但为了放大王嘉梅内心的矛盾,所以在剧情上修改了很多。
真实案件中,凶手在面对警察时说过这样一句话:「个女仔好想死」。
这可能是凶手妄图狡辩而使用的措辞。
但也是这句话启示了导演,他将凶手的设定做了改动,摇身一变成了与死者惺惺相惜的心灵伴侣。
影片中,王嘉梅饱受孤独与生活压力困扰,而凶手则俨然成了一个“介错”者的形象。
凶手剖割死者的肉体,导演则分离出社会的病态。
王嘉梅的死有三点:校园欺凌(冷暴力,斗争);家庭(漠不关心,放纵);社会病(欺诈,冷漠)。
这点,现实与电影是相通的。
《踏血寻梅》是一部野心极大的电影,凶手与死者不再是杀与被杀的双方关系。
他们二人像是《阿飞正传》中的无脚鸟,迎风而行,迎风而息。
只要一落地,就将迎来生命中的绝唱。
除了凶手的设定,内容还是比较还原的。
比如在杀死王嘉梅时,凶手说了句“没想到瘦子身上还有这么多肥膏“。
这句话出现在真实案件的口供中,也出现在了电影里。
一朵花的凋零,绝非只是生命的终结那么简单。
女子高中生水泥埋尸案
1988年11月25日发生在日本的重大刑事案件。
受害者古田顺子(17岁,高3生)遭宫野裕史为首等人以汽车随机掳人,先制造假车祸再以护送为由,拐骗受害者上车。
随后监禁凌虐顺子长达41天,直到受害者死亡再以汽油桶灌水泥方式将尸体弃置于海边。
此为日本首例以水泥方式封尸,后续引起一连串的犯罪仿效。
一审判决如下:
少年A,判17年有期徒刑。少年B,5-10年不定期徒刑。少年C,判4-6年不定期徒刑。少年D,判3-4年不定期徒刑
宣判后,检方立即以“量刑过轻”为理由提出上诉。
东京高级法院这样阐述院方意见:“本案因为作案人均为未成年人,所以依法进行从轻判决”。
“浪子回头”与"秉性难移",世上总有发生。
2018年8月,当年的一名作案者在刑满释放后,再次因杀人未遂而“二进宫”。
该案于2004年改编成同名电影,或许电影中所表现的,远远没有当年的案发现场来得触目惊心。
在影史中,根据真实案件改编的电影还有很多,其中不乏名作。
根据报导,白银案也将改编成电影与我们见面。
或许一部电影并改变不了什么,但它至少可以警示那些犯罪者。
依靠现代基因技术,《杀人回忆》式的悬案结局将不复存在。
天网恢恢,终将疏而不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