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下雨天和电影更配哦。
没有什么是下雨天在被窝里看部电影更爽的了。
尤其是一边听雷声,一边看恐怖片。
可惜胆小如妞,只敢在手指缝里看两眼恐怖片,别说回想剧情了,想到某个画面都会“一激灵”。
于是烧脑悬疑片成了最好的替代品。
妞今天介绍的这部电影,就是惊悚烧脑电影中最适合晚上听着雷雨声看的——《彗星来的那一夜》。
看完电影,一觉醒来,会惊叹这部电影的影响“极为深远”。
不禁像吕秀才一样问自己:是谁杀了我?而我又杀了谁?
本期影片
彗星来的那一夜
黑暗不在头上,而在心中。
《彗星来的那一夜》讲的是在一个彗星划过的夜晚,八个朋友聚会开PARTY,却遭遇突然停电,然后在这间房子发生了一系列的怪异事件。
八个朋友的人物关系其实很简单,三对情侣加一个单身狗的聚会,单身狗带了其中一个的前女友来“添堵”。
Emily(以下简称E),Kavin女朋友,舞蹈家,因为被另一位舞者替代演出,事业不顺。
Kavin(以下简称K),Emily男朋友,因为工作调度将去越南,可能会带女友E一起去。
Laurie(以下简称LA),Kavin的前女友,硅谷工作。
Amir(以下简称A),IT男,带Laurie来参加聚会的。
Lee(以下简称L),Mike女朋友,聚会房子的主人。
Mike(以下简称M),Lee男朋友,无名男演员,性格比较直冲。
Beth(以下简称B),Hugh女朋友,信风水,懂养生,过得十分东方。
Hugh(以下简称H),Beth男朋友,一名律师,身材高大,弟弟是物理学家。
让妞把这部电影搁置很久,没有看下去的原因,是电影前十几分钟,第一遍看确实无聊。
但如果带着小本子,记下他们前十几分钟做过的每一件事,说过的每一句话,挨过了无聊的时间不说,到后面你就会发现,“记下的每一笔”都是知识点啊各位!
知识点一:
Emily来的路上和男友打电话,手机无故碎屏坏掉了。
知识点二:
Emily和Lee、Mike、Beth,谈论到今晚的彗星,和现在被影响的信号中断。
知识点三:
Beth带来了镇定剂。
知识点四:
Beth问Lee阳台上的花瓶从哪买的,Lee说是某廉价商店。
知识点五:
Mike和Laurie互相认错对方职业,Mike记得Laurie是瑜伽老师,其实Laurie是在硅谷工作;Mike曾是Laurie常看电视剧的主演,她却觉得Mike和电视里不一样,完全认不出。
知识点六:
Hugh弟弟是物理学家,来时提醒他今晚有意外一定不要出门,并想办法联系弟弟;
但是聚餐时High的手机和Emily一样,突然碎屏,家里的网络和信号也都断了。
知识点七:
Emily讲了一个1923年关于彗星的故事,那天晚上妻子杀死了自己的丈夫,结果第二天又一个“丈夫”出现了。
知识点八:
Lee提到自己的姐姐,场上好友提出质疑“我们有见过你姐姐吗?”
(请带着这些知识点继续往下看,下面也穿插着大量知识点)
于是,当房屋突然断电,前面看似平淡的事件,出现矛盾,人员开始“流动”。
断电之后,除了蜡烛,他们每个人还都被分到一个蓝色的荧光棒(知识点)照亮。
八人集体出门检查,发现附近大规模停电,只有远处一家房子有电。
回到屋子,有只玻璃杯莫名破碎(知识点)。
为了去远处屋子借电,顺便H想给弟弟打个电话,H和A结伴出门。
很快两人回来,A拿回一个盒子,而H额头受伤。
到屋子,回来的两人先吵起来了。
H指责A不应该拿这东西,而A反驳因为看到H在那家门口放下这盒子,以为是他落下的才帮忙拿回来。
但H说自己完全没碰过这个盒子(知识点)。
因为好奇,众人小心翼翼打开盒子、里面居然有他们八个人每个人的照片,背面用红笔写着数字;还有一个可疑的乒乓球拍(知识点)。
其中难以解释的是,A的照片明显是今天在这间屋子刚拍的,但A并没有印象拍过这张照片。
照片背后的数字也很奇怪,E用红笔写在本子上研究很久(知识点),也没有个结果。
只是觉得照片后的笔迹,和自己的很像。
这时,面对众人的逼问,H说出刚才在对面房子里看到一切:那所房子和这里一模一样,而且也在开派对,也是这些一模一样的几个人,除了他和A。
别人本不相信,因为刚才后门口发生过一阵骚动,他们认为两人是迷路绕到了自家后面。
H尽管觉得诡异,但还是想再去一趟,借到手机,给弟弟打电话。
于是H写了一个便条示好,可是还没等他写完,他们就在门口也发现了一个高大的人影,和一张纸条。
诡异的是,这张纸条和H写的一模一样,字迹也相同,明显是一个人写的。
不得不说,这虽然不是个“鬼片”,但是主角团的No Zuo No Die 性格和鬼片主角如出一辙。
即便恐怖气氛已经渲染到了如此,还是有人选择出发去对面家一探究竟。
E、K、LA、M四人行动小组出发,其中更夹杂着“想去看看另一个“自己”的玩笑想法。
这次四个人不仅在屋子里看到了“自己”,还在“最黑的路”上(知识点),和马路对面的拿着红色荧光棒自己面对面经过。
双方都落荒而逃。
回到屋子,四人说出了自己的经历,确定今晚注定是个不眠夜。
集体陷入慌乱的八人,开始寻求科学上的解释。
B提示H车子里有他弟弟落下的书,他们期待着也许物理学家的书,会有关于这种奇怪现象的解释。
H和K一起去取书,几秒就回来了(知识点),把倚在门口的E吓了一跳。
这时,导演通过这本书,向我们解释了,之前发生的所有奇怪现象。
书上写的是弟弟的教案:“相干性”和“薛定谔的猫”理论。
为了能更看懂电影剧情,妞特地暂停去百度了一下,然后……不说了,先贴一段你们看看吧……
虽然上面的每一个字我都认识,但就是看不懂。
妞求助了物理大神,才终于把这两个理论整理成“人话”。
首先说"你听过,我听过,但谁都没见过"的“薛定谔的猫”,放到这部电影里举例解释就是,他们每一次面临选择,都会产生几个“平行时空”。
断电之后,出门借电的是一个时空,不出门借电的是一个时空;
给受伤的H贴布创口贴的是一个时空,贴透明创口贴的是一个时空;
拿蓝色荧光棒的是一个时空,红色荧光棒和绿色荧光棒的又是另外的时空。
就像一棵树,一个树干有无数个枝丫,同样的一群人,面对选择,走向了不同的道路,就产生了无数条平行宇宙。
树还是那颗树,人还是那群人,因为选择不同越走越远。
事情并不是非此即彼,“此”和“彼”会同事发生,在打开门的那一瞬间,就决定了你是走“此”的人生,还是“彼”的人生,剩下那个人生就由“另一个你”在平行宇宙走下去。
然后说“相干性”。
这些无数个平行宇宙本不相干,直到彗星到来,所有平行宇宙产生了相干性,可以互相流通。
等到彗星通过之后,各个宇宙才“退相干”,链接每个“平行时空”的纽带之一,正是他们出门都会遇到的那段“最黑的路”。
导演在此安排了一个平行时空的闭环,也就是说,除非等到明天早上彗星彻底过去,他们出门只能到达另一个“家”,每个家的时间进程也并完全不一致。
而到了早上,回到同一个“家”的同一个“人”们,将出现“塌缩”,合而为一。
故事到这里,才讲了不到一半。
M明白今夜的“规则”后,提出“对面可能是黑暗版本的自己”的理论。
如果是这样,那么他们不能坐以待毙,要主出击杀死另一个自己,才最安全。
却被全体驳回。
于是他又生一计,用自己和B睡过的事为要挟,让对面的自己阻止屋子里的人拿书,阻止他们明白今晚的规则(知识点)。
他偷摸的实行了第二个计划,去对面塞了一张要挟纸条,还企图直接砸车取书,但是怂了就回来了。
这件事他只和K秘密商量过,但回来之后,两人对M出去的时间有很大的差异,M说自己去了45分钟,在门口犹豫很久,而在家的K说只过去了5分钟(知识点)。
此时,另一边,四人小分队回来后,H和A就发现了自己和这里的荧光棒不同,他们是红色,而这间屋子打开的是蓝色。
于是他们也抱着不让对方明白更多“规则”的心态,偷走了书和盒子,这时盒子里的物品是烤箱手套(知识点)。
L和B一边聊天,一边刷着那只前面破碎,现在却完好的杯子(知识点)。
突然,再一次停电,外面H的车窗也被砸碎,屋里剩下的六人,只能集体出门查看。
大家看了眼H的车,开车来的先各自去检查自己的车。
E回到自己车上发现没有大碍,并在车里拿出一枚和男友K有回忆的戒指(知识点),刚带上,就遇到刚过来的K。
E询问H的车怎么样,有没有丢别的东西,K一脸茫然。
两人这时才发现,对面的人和自己不是同一时空,空气突然凝结。
漆黑的背景,只有手里的手电和荧光棒的光打在脸上,发现对面最熟悉的人,并不是“同类”,手电的底光显得尤其可怖。
E再次回到屋子,这个K并不知道刚才车边的事,E更确认刚才“见鬼了”。
而这时两个拿着蓝色荧光棒的H和A回来,还带回了红色房子的荧光棒和书,八人再次全员到齐。
到这里,妞就要提问了,现在这个屋子里就是最开始的那批人了吧?
很显然……怎么可能这么简单。
其实从始至终,我们都是跟随者E的脚步,在E的视角下,穿梭于各个时空。
当这间“最终屋子”里的八个人,提议给房子做标记的之后,E慢慢发现他们和自己的不同。
为了让这个标记更随机,更难被复制,A提出也用箱子里放照片和随机物品的方式,只是照片背后的数字通过掷骰子决定,随机物品更要不加思考顺手放里。
L找到一个可以放照片和“快码”的箱子,和之前E视角他们打开的箱子一模一样,没有人觉得有什么不对。
这时E试探性的说了一句,随机物品可放个乒乓球拍,众人也没反应有什么不对,可在E的视角下,乒乓球拍这个随机选项,已经被人选过。
在算概率的H拿着完好的手机,屏幕没有碎。
L和A仿佛第一次聊起阳台上的花瓶,甚至动作都一样。
E拿出之前写过照片背后数字的本子,结果一打开,本子上数字不同,颜色也不同。
E开始询问每个人第一次看到的自己那张照片背后的数字,和随机物品。
全部对不上。
在这个“最终屋子”里,没有一个和E同时空的人。
(看到这是不是有点懵?懵宝宝们请好好再回去看一遍知识点!因为下面开始飚速了!)
这时门口塞进一张条子,正是M塞给自己的“威胁信”。
“最终屋子”里的M没有选择去送信,但被选择送信的自己坑了。
被绿的H看到信后怒不可遏,把M打了一顿。
刚被拉开的M,还没喘口气,又被冲进来一个选择“杀死另一个自己的”的M,打的倒地不起。
祸不双行,这时“最终屋子”门口被贴上了来自另一个H借电话示好的便条。
“最终屋子”里变得一团遭。
E冷静的选择离开,试图找回自己最开始的那间屋子,却在一路上发现每个时空里,八个人都因为这颗彗星,变得猜忌、爆发矛盾。
而她不可能再走回原来的屋子,也找不齐原来的人了。
彗星即将划过,各时空的联系即将消失。
E发现了一个拥有“完美房子”的时空:
在这里她事业有成,舞蹈并没有被顶替,和男友的感情也没有出现裂痕,更重要的是,这间屋子的人在第一次就没选择外出,他们并不知道外面发生了什么。
于是E偷了B的镇定剂,制造了砸车,在完美世界E出来车上戴戒指的时候,把E迷昏打晕放在后备箱里。
又在浴室打昏了另一个E,藏在浴缸里。中途她的戒指掉了,慌乱中没有找,而是直接扒下浴室E的套在自己手上。
而干完这些事,完美代替这个时空的自己后,E意外晕倒。
第二天,E醒来,发现完美E和浴室E 都不见踪影,庆幸自己不是被塌缩的那个。
这时,男友送来她丢在浴室的戒指,又接到了自“她”打来的电话(知识点)。
电影定格在男友接过电话,质疑的眼神中。
有的电影把谜底揭开,再回头看就没有惊喜了。
但是《彗星来的那一夜》连续看了好几遍,妞每次还都会被一些细节惊的起鸡皮疙瘩。
“原来他在这里就变过一回!”
“难怪导演要拍一个这么无聊的镜头,这里跟原来的时空不一样了!”
就像一个视频版的“大家来找茬”,看似只有八个人的电影,实际上除了女主E,其他七个人早已经变换过无数次,来自无数个时空。
而每次他们变化的的标志都在细节上,这就要看你记没记住妞标明的知识点了。
妞举几个例子;
比如“出门和回来的时间”上的偏差:
H和K去拿书,在外面一片漆黑的情况下,两人几秒钟就拿回来了,把E吓了一跳;
M去投放威胁信,他说去了45分钟,而在家等的K只经过了5分钟等等。
比如八个好友互相的经历对不上:
LA和M早年互相认识,但对对方的职业有分歧,而众人都记得M说的是对的。
——所以早在来的路上,甚至更早,彗星就影响了空间,LA早就换过一次时空。
结尾E给K打电话,而在电影开篇E的手机已坏不能用,是八个人都知道的事情.。
——那么在手机碎裂的时候,E被分了不同的时空。而这个手机没坏的E,没有被“塌缩”。
所以是不是,彗星的影响还没有完全消散?
直到妞写这篇稿子前,电影刷了六七遍,还能发现一些细枝末节的不同,证明不同人换过时空。
(各位课代表,看完电影发现更多的知识点,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还有“特别细心”的网友把所有的“不同”都归为世界线的变动,认为每一次剪辑都是一个不同的时空。
专门根据这些细节做过考据:影片里一共有24个时空,405处伏笔。
对此导演开心的直拍大腿:
“这是我听过最疯狂的脑洞”。
△左:导演詹姆斯·沃德布柯特;右:High饰演者雨果·阿姆斯特朗
其实导演并没有想那么多,因为电影一共才拍了五个晚上!
拍摄方式十分特殊,没有剧本,按照真人秀的方式拍。
每天拍摄之前导演只给了每个人一张便签,上面列着当晚要做的事,一些情境条件和行动目标。
比如“如果发生了某某,你就要做某某”这样的便签,他们并不知道其他人要做什么,甚至很多台词都是演员自己现场发挥的。
还设计了一些“突发状况”,比如第一天晚上的断电,比如突然的敲门声,
甚至在最开始的时候,导演给他们的设定就是一个普通的晚宴。
导演称这个为“恐怖欢乐屋”,就像游乐场里设有有趣或吓人物件的房间,八个人是游乐场的体验者,只是用摄影机来抓取他们的自然反应。
“我想要的就是这样一场实验”导演强调。
但也是因为这种特殊的拍摄手法,产生了一个“科幻片最容易被诟病”的弊端:穿帮。
尤其是当剧情设计的细节和突发的穿帮混杂在一起的时候,不能特别明确的分辨出每个穿帮。
导演早就发现了这个问题,可是五万美元的小成本电影,挑出所有的穿帮人手根本就不够。
于是导演率性的决定:
“留着这些细节,吓唬观众去吧”。
事实证明,他“吓唬住了”,观众对寻找电影中的BUG乐此不疲,并且由此产生的诸多脑洞让这部电影更添神秘色彩。
无论是摇晃的如同DV偷拍的镜头,还是演员七嘴八舌的即兴发挥,或者时间线上的不严谨,都证明这不是一部传统意义的科幻电影。
科幻电影分为两个阵营,一个是硬科幻,一个是软科幻。
硬科幻更强调科技的合理性和逻辑的严谨性,代表作《地心引力》《星际穿越》等;
软科幻则是在科幻的背景下,展开描写社会、人文、伦理、人性等问题,代表作《盗梦空间》《源代码》等。
《彗星来的那一夜》就是其中更具实验性的软科幻电影。
它探讨的是每个人心里的阴暗面:当面对另一个自己的时候,你要怎么做?
影片中最可怕的事就是“遇见自己”,因为你最清楚自己内心最黑暗的地方住着什么怪兽。
Mike最先提出去杀死对面那个自己,与其担心对面的会不会是“暗黑版本”,不如我先变成暗黑版本的自己。
E独自在黑暗中行走,身边没有可信任的朋友,甚至没有连“自己”都不能信任,她选择杀掉美好世界的自己取而代之。
“我要不要成为那个暗黑版本”这个念头产生的时候,自己就在出现“塌毁”,最终胜出活下来的只有“暗黑的自己”。
电影中最令人毛骨悚然的一句话,出现在与无数个“他们”争斗后,Mike静静的坐下来说的那句:
“假如我们就是阴暗面呢?”
人们总喜欢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去指点别人的对错,但假如,你才是一直错的那个呢?
黑暗不在头顶,而在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