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正值少年,你一定要去看看这部电影。如果你历经风霜,想找回失去的少年心,你更要看看这部电影——《摩托日记》。
年轻的厄内斯托本是阿根廷一家医学院的学生,前途光明。出于对世界的好奇,他决定和朋友来一次横穿南美大陆的旅行。
4个月,8000公里,没有设定好的路线,骑着一辆老爷级别的摩托车,想到哪儿走到哪儿。沿途的风光很壮观,但更具冲击力的,是这块大陆上肆虐的贫瘠与压迫。
这场旅行,由此改变了这个年轻人,而这个年轻人,决心去改变世界。多年以后,这个年轻人改名叫切·格瓦拉,成为革命英雄,和全世界的偶像。我们总对自己说,不被世界改变就是万幸。可别忘了,那种义无反顾的勇敢,才是年轻该有的样子啊。
他,是一个哮喘病患者。当他还只有2岁时,因在河边玩耍洗澡,患上急性肺炎并引发了哮喘病。由于时常胸闷气喘,他在马埃斯特腊山区打游击时,就开始抽香烟、烟斗和雪茄,在此后的旅行与战斗生涯中,哮喘病曾多次差点要了他的命。
后来,他自己总结说,他这一生对平喘药物的依赖要强过对枪支的依赖。这个病,伴随了他一生,并对他的性格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使他锻炼出超人的意志。
同时他也是一个最彻底的流浪汉。
当他1952年1月4日,和好友阿尔贝托、骑着一辆破旧的39 Norton 500开始他们的第一次穿越南美洲之旅时,他一生就开始在路上了,医学博士的荣誉、亲爱的妈妈、心爱的女友都无法将他留在某个安静的地方。他一生的足迹和战斗遍布阿根廷、智利、秘鲁、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刚果、古巴、玻利维亚等南美各个角落。
他拥有圣徒般的容貌和个人魅力,女人总是被不由自主地吸引,他也爱女人,但最后他却因一个爱他的女人而死,这女人是一个双重间谍。他爱摄影,从第一次旅行开始,他拍摄了无数照片,结果因为照片忠实记录了他在玻利维亚的活动而被当局作为证据抓获,最终被杀。
事实上这并非是一部相关革命的电影,它的意义在于去除作为切格瓦拉身上的神话味道,《摩托车日记》归根结底仍是一部公路电影。
1952年1月出发,8个月间,行程2万多公里,在一部Norton 500摩托车上颠簸。车子彻底报废之后,徒步、乘船、搭便车,格瓦拉和他朋友的旅程很辛苦,很曲折但也不乏浪漫。还没有成为"切"之前的格瓦拉带着他的青春上路,只为探险寻未知,历练生命。
在淡淡的旋律下,影片用倒叙,一段段纪实的黑白人物肖像回顾着这一旅程,最终在那个灰暗迷茫的眼神中停止。《摩托日记》,记录着一个青年自我发现的旅程,也让观众踏上了探寻自我的心路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