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出好戏
比起其他人来说,演员黄渤最知道什么样的东西才能讨好观众。
毕竟70亿票房影帝的履历表里,有将近30部的类型片参与经历。从流浪歌手到流量影帝的逆袭人生里,黄渤最不缺的就是“观众缘”。
但导演黄渤这次偏没有那么做。
准确地讲,《一出好戏》是黄渤对自己“人生价值”的一次砝码加注。
对他来说,人生不是稳定在“越来越好”就算成功,而是不断走出安全区,打破从前的自己,才是一次“价值累积”。
《一出好戏》
果真是对应了片名,一出好戏。
这是一次很胆大妄为的尝试,它带着一种“浓缩人类社会简史”的宏观角度,将“人性”撕开到一个没有边界的环境中去讲。
它好讲,是因为这很容易就会形成大量的元素冲突;但它更不好讲,因为这些冲突的元素之杂,之多,很容易就陷入“虚无”的境地。
正如黄渤自己所说,不同的观众,对影片是一种不同的解读,你看到什么,影片就是什么。
但显然这个“无命题作文”,黄渤完成度很高。
他自己坦言,这部影片是缘由他看完《2012》所引发的感想。
一部用视觉效果堆积出来的灾难特效大片。世界末日,所有人都上了诺亚方舟,各色人等,不同阶层,不同性别,就呆在诺亚方舟这样一个相对密闭的空间里,奔向新的未来……
看完他就在想,他们可能会待在海上漂一段时间,那么,在这个诺亚方舟里边会发生什么事呢?
显然对于黄渤来说,灾难之后的秩序重建比“灾难”这件事儿更值得思考和深入。
影片是循着“喜剧片”的宣传节奏走的,但说实话,开场一个小时之后,我就再也没有笑过……
这是一次严重的生理不适,以至于看完电影下了电梯我还在回想影片的最终结局。
这应该是黄渤的梦想结局,但应该不是黄渤的理想结局。
明明荒岛、女神、爱情、世界,还有秩序全都还在,却感觉恍如隔世。
这是黄渤强行附加在观众身上的野蛮思考,像是经历了一场人性洗礼,我想我真的被击中了。
大概这就是电影创造之初的魅力所在,加杂着法国诗意现实主义的味道,又掺杂荒诞式的黑色幽默,被建立在《蝇王》式的寓言架构里。
“狼来了”的寓言故事大家都会讲,但谁又能真正讲到心坎上呢?
近来,社会上不断流传一则“陨石撞地球”的预言,众人纷纷不置可否。
欠下一屁股债的社会loser马进(黄渤饰演)以及他的表弟小兴(张艺兴饰演),与公司同事一同出海团建。
这条船上不仅坐着公司董事长张总(于和伟饰演),也坐着马进的暗恋对象珊珊(舒淇饰演),不仅坐着主任老潘,也坐着保洁员齐姐;不仅坐着“文明”的代表史教授,也坐着只懂“养猴”的司机王根基(王宝强饰演)。
阶级层一目了然,众人秉承着早已建构好的社会秩序,默默遵守着谁拥有“金钱”,谁就拥有权利的准则。
但此时的马进,却发现自己中了6000万的彩票,那意味着只要兑奖,他就能被划分拥有这个“现行金钱世界”的话语权……
不过,一个滔天的骇浪,瞬间将这艘船越到了深海处。
众人死里逃生,却发现自己已经身处在了一座无名小岛之中。小岛四周全是海,没有人烟,更没有“文明”。
他们不仅丧失了与外界的一切联系,也得出了“世界已经被陨石毁灭”的论断。随着时间一天天地过去,社会关系重置,众人很快蛰伏于一个又一个的领导权之下。
有自称“王”的原始机制,用劳动换取食物,用懈怠换取惩罚,严厉的“奖罚”体制让众人初偿了奴隶社会。
这个社会,有王,也有给王献“宝”的庸臣,更有王的女人专程服务于王一个人。
有“货币”机制,物物交换,建立新的“货币”市场,有当权者,有执“法”者,也有基层员工。
最后,由被体制排挤出去的马进和小兴,决定重建一个新的秩序,一个“和谐团结互帮互助”的社会。
从奴隶制社会,更迭到资本主义社会,再从资本主义社会更迭到共产主义社会……最后实现GC世界的乌托邦。
但你以为这就是结束吗?
不,当众人已经“听天由命”,沉溺于这个被144天消耗过的“稳定”社会时,马进、小兴、王根基却发现了“世界并没有被毁灭”。
到底什么是真的,什么才是假的?到底是要留下来继续扮演王,还是重新回到那个被当作loser的社会,成为马进和小兴新一轮的人性抉择……
“这就是命”,是黄渤唯一对这部影片下的一个定义,“不怪自己也不怨别人,不管遭遇怎样的残忍,也想最初那样的真诚,这就是命。”
“没有遗憾也不算完整,起起落落的才是人生,尽力而为就无愧于心,这就是命。”
对社会群戏的探讨,以及对个人“人性”的深挖,成为这部电影最暗黑的指向。
我们还没来得及从“秩序和文明的坍塌”中走出来,黄渤却在影片用纯质的“爱情”主题作了结尾。
这个世界,有黑暗,就有希望;有反叛,就有守护。小兴是秩序的出逃者,但不妨碍珊珊是秩序的守护者。
这就是人性的野蛮生长,它是独属于“人类”才拥有的特质。
黄渤的这一趴,真的玩的很大。
文明和野蛮的重置,生存or尊严的抉择,冒险和安全的冲突……说实话,这是中国电影都不曾出现过的主题。
很庆幸,黄渤让观众第一眼就看到了这个“很黄渤式”的电影,它有初心,也有野心,更有处女作的激情。
豆瓣45.9%的人都打了四星,可见观众对黄渤这部电影的肯定。
戏里戏外,这都是一场跟老天爷博弈的对抗。
从2017年2月《一出好戏》剧组首次举办剧本围读会,四个多月的拍摄,三百多人的团队,77个笑场镜头,53次受伤0次耽误进度,276杯姜茶,以及500条鱼……
这些个数字组成的不仅是一部“好电影”的诞生,更是一个好导演的养成之路。
黄渤,这一路走来。太顺,也太不顺了。
前半生的他,游走在最下游的loser环境;人到中年的他,却收获了非同一般的价值褒奖。
观众早就习惯将他沉溺于一种“安全”的环境之中,但凡是“渤哥”的作品,就一定不会差。
连他自己也这么认为。
直到他突然发现,他连自己拍电影的初衷都不知道了,是为了更多地获取观众的喜爱?还是为了获得更多的奖项?
《一出好戏》是他给自己一次走出安全区的尝试。
他尝试用接下来的人生去换取更多人生的附加价值,“我不知道这是一座山还是一个坑,是山也好是坑也好,山是自己堆的,坑是自己挖的,我希望让自己再重新燃起来。”
2012年,黄渤就曾默默地与刘烨、黄磊、吴秀波、王学兵、李光洁、张默,参与导演搜狐出品的“7电影”系列,拍摄了自编自导的短片《特殊服务》。
同年,他又自编自导了一部微电影《2B青年的不醉人生》。
这两部悄无声息的“黄渤作品”在豆瓣竟然还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这大概就是黄渤留给我们的一个“下马威”吧。
电影里对世人的“警醒”,电影外对其他青年导演的“激励”,让我不得不对“导演黄渤”产生更多了更多的敬畏。
从今天起,大概可以说一句:以“黄渤”为镜,可以知得失。
- F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