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以前看过一部法国电影,名为《触不可及》。
《触不可及》由奥利维埃·纳卡什和埃里克·托莱达诺执导,取材于真实事件,讲述了一位白人富翁在瘫痪后高薪招聘全职陪护,录用了一位刚从监狱出来的黑人青年,两人最终结下深厚的友谊。这部电影幽默风趣又温情动人,受到热烈好评。
菲利普是个富翁,在跳伞时遭遇意外,脊椎骨折,只有头部还能活动。他高薪招聘一名全职陪护,照顾自己的生活起居。应聘者众多,其中有很多经验丰富的专业陪护人员,各类证书一应俱全。令人意外的是,他最终将试用机会给了一个看似不靠谱的人。
初次观影时,并不理解菲利普为什么会从众多有着丰富经验和证书的专业候选人当中,选中了看起来最不靠谱的德里斯——毕竟,乍一看,来自贫民窟的德里斯像个筛子似的,满身的漏洞和污点,其无论是在出身、受教育程度,还是生活习惯、人生观念上,都与出身不凡的菲利普有着天壤之别。
菲利普是富人阶层、文明状态、高雅文化的象征,而德里斯更像是贫民阶层、原始状态、通俗文化的代表。就出身而言,白人菲利普家世显赫,受过良好的教育,居住在巴黎富人区的深院大宅中,由数十名专业仆人照料日常起居饮食;而德里斯则是个在贫民区出生长大,因为抢劫珠宝店被拘留了半年,刚刚出狱又被赶出家门,一贫如洗等待政府救济的黑人青年。
在情感认知上,菲利普文雅含蓄,崇尚精神的交流与灵魂的契合,他与笔友书信往来数个月,从诗词歌赋谈到人生哲学,却对对方的长相一无所知,也从未冒昧索要照片,而德里斯却注重外在,初到菲利普家就对其女秘书见色起意,不仅时常向对方抛媚眼,还大胆邀请对方一起鸳鸯浴。
在品味爱好上,菲利普跟所有的贵族名流一样,喜爱高雅艺术,例如古典音乐,例如抽象艺术作品;但古典名曲在德里斯眼里却比不上他热爱的黑人摇滚乐,菲利普驻足欣赏了数个小时并花重金购买的艺术作品在德里斯看来,只是画家“留在画布上的一滩鼻血”。
不仅如此, 德里斯言行粗鲁、小偷小摸(初到菲利普家面试就顺走了后者的定情信物),作为私人陪护却连基本的专业知识都不具备——他不愿意帮菲利普穿弹性长袜,认为有失尊严;他对洗护用品的分类没有概念,用洗脚的产品给菲利普洗头;他责任感不强,时常带着耳机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不顾菲利普的呼叫;他甚至以菲利普的残疾为乐,往其腿上倒热开水以证实瘫痪者的确没有知觉。
而恰恰,正是这个一无是处、也不“尊重”菲利普的德里斯,从众多专业应聘者中脱颖而出,成为菲利普唯一的贴身看护。我也是后来才明白,德里斯的不“尊重”,才是对菲利普最大的尊重。
面试时,很多应聘者都会说自己要用最好的陪护来帮助菲利普,努力让他融入社会,过上幸福的生活。然而,这种同情心对菲利普来说并不是尊重。
菲利普从小争强好胜,喜欢各类挑战,一直用藐视世间的眼光生活着。虽然他遭遇意外,但他不愿被别人看不起。别人的同情,对菲利普来说,反而像是不断提醒他接受自己是个残疾人,是个需要别人帮助才能正常生活的弱势群体。德里斯没有这种同情心,他不会因为对方无法动弹就另眼相待。
同情,不该被简单地赞赏为一种好的情感反应。有些人在同情他人的时候,往往带有高高在上的姿态,而这种姿态让两个人仿佛有了地位上的差别。很多经历了苦难的人,并不愿意被别人视为弱者。菲利普就是这种人,对他来说,最大的尊重是平等的目光。德里斯正因这一点让菲利普觉得难得可贵。
从菲利普和德里斯的互动中,我们可以看出,社会阶层、文化水平更多是在塑造一个人的社会身份,而在这个身份之下,每个人的生活都有着极为类似的本质:对爱的渴望,对幸福的追求,对家庭的疏离和亲近,人都有着一样的激动和烦恼,有着一样的欢乐和悲愁。
人生状态上的相似相通,正是人与人互相理解和信任的共同基础。在当前这个迅速变化和发展的社会,阶层的流动性却越来越小,工业化和信息化的高度发达,让不同的阶层越来越沉浸在属于自己的物质生活和价值观之中,不再关心那些与自己不同的人,人和人之间的信任和沟通越来越难。
有时,我们太在意自己和别人在表面上的差别,习惯用消费水平、文化品位来区分人群,这为我们带来认识上的方便,也在无形中形成了偏见,渐渐将自己与人群、与丰富的生活隔离开来。
如果我们能像菲利普和德里斯那样,更重视人与人相通的地方,多一份平等的态度,我们对其他人的信任就会更多一份。信任感的增加,会使得我们更加真诚、坦率地与别人沟通,更好理解彼此、支持彼此。
这种良好的社会氛围听上去有些遥远,但我们可以尝试从身边的人际关系去改善。就像故事的结尾,德里斯回去面对的仍是一个略显混乱的家庭关系,但与妈妈和弟弟妹妹的关系值得他去改善。
虽然躲避这个家,他就能少了一份人事纠缠的喧闹和暂时的清静,但外面的世界仍然冰冷。其实,对每个人来说,真正关心我们的利益,会为我们的利益做出一些(哪怕是少许的)牺牲,真心希望我们过得好的人,都是很少的。那些爱我们的人,即便有着种种残缺,即便很多时候也会带给我们痛苦,依然值得我们与之保持链接。
世界很大、很冷,去爱那些能够平等对待你、理解你、与你同行的人,也去珍惜每个爱我们的人。
PS. 《触不可及》的许多插曲是由意大利新古典主义作曲家&钢琴家Ludovico Einaudi完成,值得一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