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味,这意思谁都能懂。可正如四川人、重庆人将交谈称为“摆龙门阵”一样,当年川陕大巴山区的山民爱把“气味”说成“气气”。冬天围炉烤火,谁不慎将布角烧着了,旁人便会问:“哪儿来的这么一股焦臭气气呀?”哪家炒肉,邻居有人抽着鼻孔说:“好大一股油烟子气气,真香!”
不过我这儿说的是另一种特殊的气气。
60年代中期,我从万州来到城口县插队落户,后来当了民办教师。城口县地处大巴山南麓的边远山区,我待的这个巴山区更是城口的“窵远户”,紧接川陕界梁,进县城得走130里翻山越水的山路,到“外省”镇平、岚皋等地却近便多了,几十里翻过界梁就是。巴山区不通公路,祖祖辈辈进山出山只凭一双腿,搬来运去全靠“背二哥”(搬运工人),许多山民从未走出过大山,有的高山农户家的老人一辈子没到过河边的场镇。这儿真算得上是典型的闭塞落后之地了。
那是1978年,我们国家开始进行改革开放的第一年,一个好消息传来:从县城沿朝北方向转东北方向、经过万源县钟亭乡的地界辗转修到巴山区的一条公路,7月1日就要通车了!这可真是件天大的好事!巴山人民盼星星盼月亮盼条公路盼了多少年,这下终于要实现了!
这天一大早,场镇居民和农村社员家家都起了个早(有的高山农民头天就下来住到亲戚家里候着),有的还穿上了过年的新衣服,全拥到场镇边的公路尽头处看热闹。我那时已到巴山中学代课,也和老师们一起前去看稀奇。真的是稀奇呀,巴山山民有很多还真没见过汽车哩,平时摆龙门阵的时候都把汽车叫成“大背老二”。
公路尽头处人山人海。这时,眼看着十几辆披红挂绿、满载日用百货的东风牌大货车鼓着眼睛,喘着粗气缓慢地开过来了,只见公路里边的山民吓得脸红颈胀,东躲西藏,有的沿背坎拼命往上爬;公路外边的则赶紧朝石坎下跳,接二连三,生怕这厐然大物伤着自己。
车终于停下来。胆大的开始近前观看。有人问:“这大背老二一顿要吃多少粮食呀?”有的说:“怕一顿要喝斤把两斤酒才跑得动啊?”这时,有位电影放映员,平日里人们叫他“何电影”的小伙子大声武气地说:“喂,喂,你们闻到没有,闻到没有,这大背老二有股什么气气?什么气气?”
什么气气?这就怪了,能有什么气气呢?众人正诧异间,只听“何电影”朗声说:“没闻到呀?好大一股电影气气哟!”
电影气气!我明白了,他经常背着柴油发电机,自己发电在队上放露天电影,眼前这汽车的柴油味他早闻惯了,太熟悉了,所以他才出此妙语,真是来源于生活,联想丰富啊!
“何电影”是我的学生,他放电影在银幕上见到过汽车,这次是他第一次见到“真家伙”,而且他还即兴发明了这样一个词儿,令我多年不忘。大约是1998年吧,已调回万州日报当记者的我到城口巴山镇采访,又遇见了“何电影”。他早已不放露天电影了,自己买了部“桑塔拉”小轿车开着,风光得很。巴山镇到县城的公路已经拓宽硬化,50多公里路程不到一个小时就可以到达。公路经过外省的几公里原先是“两不管”地带,路况很差,现在也早已修好,还在省界处的三岔河口建了一座大桥。听说有段时间,“何电影”还用自己的车在巴山和县城之间跑“黑车”,虽然找钱,还美其名曰“为了方便群众出行”,但这事儿违规违法还危险啊,别人说何电影你搞不得哟,哪次查到了你吃不了兜着走,老本都要赔进去!“何电影”听人劝,重操旧业,在巴山镇办了一家豪华影视厅,再不似当年到村寨地坝里竖木杆拉幕布放电影,也不再使用突突突响声大气味也大的老式发电机发电了,而是按着电钮,拿着遥控器,逍哉遥哉地将巴山一隅的山民业余生活带进七彩的光影声波里。
一晃到了2008年,国家又在巴山镇附近破天荒地修起了一座最大坝高155米、坝顶宽10米、总蓄水库容3.154亿立方米、平均发电量4.498亿千瓦时的大水库,巴山蕴藏量丰富的钡矿国家也加大投入开采利用起来,巴山镇眼见得空前地热闹起来,“现代”起来,“风光”起来,“发达”起来。“何电影”也是“与时俱进”,将影视厅交给别人照看,自己到钡矿公司当了个管后勤运输的部门经理,手里掌握着几十辆清一色冒“电影气气”的大车小车,这些车就从那年举行通车典礼的地方(巴山钡矿公司紧邻当年的公路尽头处)出发,过水库大桥,穿电站隧道,在宽阔多了平顺多了的县内快速通道和县外高速公路上来来回回地跑,主要业务是拉钡粉到襄渝铁路上的万源火车站。“何电影”的儿子也长大了。20多岁的小伙子,他可不愿顺理成章地重蹈父亲的“复辙”,自己也买了一辆大货车,还承包了电站的运输队,主跑线路是县城新修的通到巴山水库的一条沿湖公路,和从巴山通到陕西安康的跨省公路,一路上又跑车又兜风,岂不更加悠哉游哉!
今年初春,我又到城口去。县里领导说,向老师呀,你知道渝(重庆)西(西安)高铁早就列入规划了,可你不知道从你们万州延伸过来经开州到城口的这一段,今年就要动工了吧?到时候回你的第二故乡巴山镇,就是喝杯茶的工夫呢!果然在巴山和“何电影”一起喝酒的时候,这小子说,老师您还记得“电影气气”呀?只怕高铁一通,您就再也闻不到啰!
真是改革开放40年,巴山深处换新天哪!从1978年狭窄土公路通车典礼上巴山人平生第一次见到的冒着“电影气气”的大货车,到1998年同样冒着“电影气气”的潇洒驾驶的桑塔拉私家车,又到2008年巴山水库和钡矿公司开出的还有些“电影气气”的威武雄壮碾平大山的大车队,再到2018年已经依稀可闻、不再是“电影气气”而是高铁动车的“现代化气气”,这些“大背老二”们不喝酒不吃粮食不说话,却有身有形有味地依次见证了当年人们称之为“鬼不生蛋”不毛之地的深刻变化,这怎能不让我们感到由衷的欣喜?
作者简介:
向求纬,男,重庆市万州区人。系中国作协会员,重庆市作协荣誉副主席,三峡都市报主任编辑。
陕西农村网“家乡巨变”征文邮箱:[email protected],欢迎赐稿。
征文合作单位:
中共泾阳县委组织部
汉中市西乡县审计局
西安市长安区郭杜街道河池寨村党支部村委会
陕西文瀚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陕西老陕网商贸有限公司
平利县中皇山女娲茶业有限公司
渭南市中心医院
礼泉县永康颐养中心
新西部教育网
渭南农商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中共乾县县委宣传部
中共大荔县委宣传部
中共丹凤县委宣传部
中共蒲城县委宣传部
陕西省旅游协会
西安市长安区凤栖山人文纪念园有限责任公司
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家乡巨变”征文启事
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家乡巨变”征文集锦
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满怀激情写家乡巨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