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来说,小编只会推荐好的电影,或者是不推荐某些不好的电影。人生那么短,多看一些美好的事物多好?千万不要把时间浪费在垃圾上。绝少会遇到这样一部电影,从电影的本身的角度上来说小编极为喜欢,可是却又希望官人们能谨慎观看的。
《黑暗中的舞者》就是这样的特例。
《黑暗中的舞者》是丹麦著名导演拉斯·冯·提尔自编自导的一部歌舞剧情片,讲诉一位捷克籍母亲塞尔玛带这十三岁的儿子移民美国,为了治愈儿子的眼疾疯狂工作,最终却因为执着的善良而走向悲惨结局的故事。拉斯·冯·提尔可能很多官人不太记得这个名字,但是我提一部经典的悬疑电影,大家一定不会陌生,那就是由妮可·基德曼主演的《狗镇》(2003年)。这部《黑暗中的舞者》在业界名声可能还更为厉害,不仅拿下了当年戛纳电影节最佳影片和最佳女演员奖,还拿下了欧洲电影奖的最佳影片和最佳女演员。然而该电影获奖等身,却也是争议不断,美国的奥斯卡和金球奖虽有入围却全部折戟成沙,《时代》周刊更是将该片评为2000年最差电影。
一直到今天,对它的争议仍然没有停歇。打开豆瓣一看,短评区内依然充斥着各种差评。(豆瓣8.3分,6W多人评分,此分数基本无争议)
撇开那些无理由的喷子不说。(无论如何也要打1星的究竟是什么心态呢?)为什么我会推荐各位官人谨慎观看,大体上有两点原因:
首先是导演的拍摄方法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导演拉斯·冯·提尔是“道格玛95”运动的发起人,这个运动提倡朴素主义的电影拍摄,一切均从实景出发,无道具,无特殊灯光效果,不要滤镜特效,必须用手提摄影机拍摄。《黑暗中的舞者》在很大程度上遵循了这一原则。所以你会在电影看到各种大量手提摄影机拍摄的镜头,没有任何修饰,写实得如同是纪录片一般。如果你是一个对镜头和画面有所谓“追求”的官人,可能会对这部电影的大多数镜头存在不适感。既然不适,还是慎入得好。
其次,《黑暗中的舞者》是一个相对来说残酷的故事。女主由于自己的执念和善良,被欺骗被损害被指控被误解,最终走向了生命的终点。这个世界上,最可怕的黑暗大抵有两种,一种是没有任何希望的黑暗,你看不到一丝光明;还有一种是来自于光明之中的黑暗,本来是善良的人们却因为私念而去作恶。《黑暗中的舞者》可以说是两者皆有。电影进入后半段,情节和故事均走向压抑,而导演的拍摄手法又让这种压抑倍加明显。很多官人无法看完这部电影往往是因为残酷得不忍去看完它。
虽然有这么多的慎入理由,我还是要强烈推荐这部歌舞剧情片。
如果导演只是一味地用手持摄像机来拍纪录片风的电影,我想我可能只会觉得它只是一部普通的写实主义电影。但是当电影进行到四十分钟,第一段正式的歌舞场景进场后,我对这部电影的评价完全升高了至少两个档次。导演在歌舞场景拍摄中,并没有继续坚持手持的拍摄,反而采用了传统、标准的多机位拍摄手法,色彩也更为丰富。歌舞的编排又像极了百老汇的歌舞剧形式。这就好像“中国好声音”中帕尔哈提唱《你怎么舍得我难过》一样,如果他只是一直用吟游诗人的倾述唱法来唱完这整首歌,我可能会觉得他是矫揉造作的有意为之,可是在副歌的部分,他唱回正常的曲调的时候,你就会有一种升华的撕裂感油然而生。《黑暗中的舞者》也是同样的效果,导演用歌舞来表现主角的内心世界,用色彩丰满、音乐动人、节奏愉悦的场景来对比现实的暗淡、虚化、飘摇欲坠。这样的反差是有实际的震撼力的。
更让我折服的是主角面对注定悲惨的命运的强大力量。很多喷子说女主是情商和智商双低,我就真得很无语了。女主事实上是没有任何出路的。假设她的钱没有被偷,之后的剧情都没有发生,你觉得女主的命运会是怎样的?在给儿子治疗好眼病之后,她身无分文,也无法工作,还有一个13岁的孩子,你说这样的命运会不会比结局来得更好呢?按喷子的脑回路,就应该在还没失明前找个好老公,比如那个对她一往情深的彼得可能才是智商情商双高么?所以那位智商情商双高的官人真得可以不用看电影了,赶快去登上人生高峰吧。
事实上女主虽然有点不太聪明,但是勤劳肯干,单纯善良,拥有自己的理想和梦想。这要是在其他的电影中,一定会成为励志的范本。可是《黑暗中的舞者》却不是,女主的悲剧从开始就被确定了,无论是怎样的结局,悲剧终究要来临。更大的悲剧是,这样的命运不只是女主一个人的,几乎是电影中所有人的命运。这才是导演要带给所有人的内在意义。
这是一个理想与现实彻底被撕碎的故事,但是我还是要给9分,不过请谨慎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