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

韩国美国电影都敢拍,但只有他们能拍这么好

字号+作者:电影审片官 来源:电影审片官2018-02-13 我要评论()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官姐很喜欢名头大的电影。大导演、大演员、大主题...没有别的理由,就因为巨星和巨星之间更有可能会创造出完美的艺术。《华盛顿邮报》豆瓣8.2。烂番茄新'...

官姐很喜欢名头大的电影。

大导演大演员大主题...

没有别的理由,就因为巨星和巨星之间更有可能会创造出完美的艺术。

《华盛顿邮报》

豆瓣8.2

烂番茄新鲜度88%

大众口碑和媒体评价,都在水准之上。

在奖项上也获得了体面的肯定——提名2018奥斯卡最佳影片和最佳女主角,获得美国国家评论协会奖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和最佳女主角,等等。

斯皮尔伯格执导,梅丽尔·斯特里普+汤姆·汉克斯主演。

注定一出世,就带着航母级别的霸气。

主题是新闻自由与女性权利。

好嘛,一下子就涵盖了美国的两大立国之本:公平与自由。

简直是连政治正确,都要大到无以复加的地步!

看它的阵容,拍烂的几率几乎≤0了。

能一睹梅姨和汤姆叔飚戏的壮观场面,怎么说也值得花费2个来小时。

再说,斯皮尔伯格的镜头,其悦目赏心的程度,也是教科书的级别。

影片的背景,是上世纪70年代。

根据真实事件改编,选材于美国历史上最不光彩的丑闻之一——“五角大楼文件”事件。

下面是“五角大楼文件”的大白话科普时间:

美国白宫早就知道越战要玩儿蛋,但还是忽悠老百姓把孩子送到战场,为什么呢?

面子。

毕竟每个总统都不希望自己在任上的时候,是个战败总统。

于是就把锅连甩了4任!

在美国政客的眼中,老百姓就是白菜和煞笔。

这个时候呢,就到了历史检验新闻媒体人的时刻了!

事实证明,有些人确实顶住了压力,以职业的崇高原则性,勇敢地承担起了历史责任。

《华盛顿邮报》联手《纽约时报》冒死披露战争真相,赢得了人民的尊重,维护了新闻人的尊严!

《华盛顿邮报》是美国华盛顿历史最悠久的报纸。

而带领这家媒体走向辉煌时刻的,就是它的总编辑本·布莱德利,也就是汤姆·汉克斯扮演的角色。

他当总编那会,《华盛顿邮报》共获得过18次普利策奖。

汉克斯本人与原型人物还曾相交多年,因此在表演上更容易有准确度和说服力。

本是个严苛至极的人,哪怕在女上司梅姨跟前,他都有着一副专业范儿的优越感。

而梅姨的角色,就是引导和贯穿整个事件的人物——报业发行人凯瑟琳·格雷厄姆

整个事件缘起于一个叫尼尔·艾尔斯伯格的国防部特别助理。

他在五角大楼工作,经过实地考察后,发现了越战中的一个巨大谎言。

这一段拍得简直余则成附体,充满惊悚的谍战气质。

后来,他开始公开发表反战言论,还向《纽约时报》泄露了这份事关国家机密的重要文件。

《纽约时报》发表后,引起轩然大波,甚至爆发了一波波的游行活动。联邦法官下令禁言。

这还是美国历史上政府第一次明目张胆地干涉报纸媒体的言论自由!

高危时刻,《华盛顿邮报》却决定挺身而出。

能做出这种决定,实属艰难。

首先,它只是地方性报纸,没有这个义务;

其次,它刚上市募股,这样作死,可能会面临撤资的后果;

最后,它必须考虑,尼克松政府一旦诉讼成功,参与事件的主要人员,要面临牢狱之灾!

而故事的切入视角,就是邮报核心人员面临的这种交困局面。

很经典的一通电话戏,共有6个角色参与其中。

主角梅姨,位居中心。

这个360°旋转的长镜头,将梅姨被危机团团包围的紧张感和孤立无援的困窘感,传神地表达了出来。

许多人不同意这个“愚蠢”的决定,有一个人更是焦急万分,那就是总编本。

他的焦灼,溢于言表。

所有人都在等待梅姨最终的决定,这种等待带有强烈的压迫性。

我们可以鲜明地看到几方势力的冲突,直到最后梅姨做出了“同意”的决定。

她因强迫自己勇敢而抖动的嘴角,因内心脆弱而几乎坠落的泪滴,将整场戏的高潮推向了顶峰。

梅姨完美展示了什么叫教科书般炸裂的演技。

梅姨的身上责任重大,她要负责两条主线的表演。

一条是媒体从业人员对舆论自由的坚持;一条是身为女性在时代压迫中的勇敢反抗。

无论从哪条线来看,她做出这个决定,都是非常艰难的。

就像本的妻子说得那样:“其实她才是真正的勇者。你们这些人,即使冒险,最多也就是失去工作,但是还是很容易可以随便找另外一份。但是她,则是把自己所有的名誉、企业、未来,都放在这个决定的天平上做决定,这才是真正的勇气!”

凯瑟琳是在拿身家性命在豪赌,而且是在一个女性职员只能抄抄文件的时代里。

整个电影里,凯瑟琳多处于极其被动的状态。

她与性格强势的男下属本的对话,不知所措得像个小实习生。

到做出决定后,被许多男人围攻,弱势得不像一个大boss。

人们以为要完了,总统一定会封杀所有人。

最终,法院以6:3宣布报纸获胜!

民众沸腾!

“媒体是为被统治者服务的,而不是为统治者服务。”

这历史性的胜利,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之外。

虽然,他们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

但身处其中,没有人相信,公平和正义真的有到来的那一天!

说真的,无论是“新闻自由”还是“女性独立”,哪个主题都让人觉得是陈词滥调。

而且,这片像是命题作文。

但,命题作文绝对不等于假大空和不痛不痒的政治正确。

搞价值观输出没问题,只要你的故事和内容可以完整地表达主题,就OK。

表现古老的新闻自由精神,导演用了两条任务线来表达,一条是汉克斯的辅线,一条是梅姨的主线。

从对立到相容,从共存到共生,入情入理,有理有据。

两位大神的人物原型

你不会觉得这是一个假惺惺的酸儒在那里鼓吹自由,因为最终作出决定的,是一个柔韧而脆弱的女人。

她没有霸气侧漏,也没有金手指。

她并不是个斗士,看起来普通极了。

这部电影,确实煽情了,但不做作;确实用力了,但没过猛。

你有理由觉得这是一个公式般老旧的东西,但没理由说这个公式的解题过程不漂亮。

对一段历史公案进行重建,导演很懂得如何把握虚假与真情之间的分寸。

这也是讲故事的最大准则,如何把一件事情,讲得可信,而且共情。

这就是斯皮尔伯格代表的好莱坞学院派电影人的魅力。

即使他要讲什么故事早已被你猜透,但是过硬的技艺就是可以让他利用准确到机械感的节奏和镜头把你拉到他的情境里,让你甘心去体验一次,那种独属于那个时代的英雄主义。

虽然,我们每个人都是生活里的平凡者,但,谁的骨子里又没有一丝崇高的英雄主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