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娱
文 | Lynch
上周为大家推荐了狼叔的新片《马戏之王》,也不知道小伙伴们有没有在影院感受到歌舞片中慷慨激昂的热情。
不管如何,躁动之后,总需要降降温冷静一下的,所以本周娱小妹(ID:baoyu_18)为大家带来的是这部名字中就透着股凉凉的《南极之恋》。
这部从片名就能猜出大概剧情的电影,在百度百科的词条介绍中写着“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在南极实景拍摄的故事长片”这样一句slogan。
说实话,刚看到的时候,我是有点不屑的,电影毕竟是一个结果导向的产品。
就像李安导演曾说过的,“好的电影就要筋骨强健”,这个强健的筋骨更多的是指代剧情上的精彩,而实景拍摄最多只能算是一副还原真实的好看皮囊。
娱小妹看过很多优秀的南极题材电影,最喜欢的要属雅人叔秀出一手好厨艺的《南极料理人》,慢条斯理的剧情,不跌宕也不起伏,但是结尾却像一枚深水炸弹,让你感到震撼和欢喜。
这部讲述南极厨子的电影却是在北海道取景,这还是我看到上面那句slogan时特意查了下才知道的,可即便如此也没有影响影片的任何精彩。
甚至随着剧情的推进,场景环境都沦为了陪衬,真正吸引你的永远是不经意间让你感同身受的真情流露。
其实,电影最重要的是让人相信,毕竟像《火星救援》和《星际穿越》这样的科幻电影,你总不能把整个团队真的要送去太空舱,才能展现宇宙的浩渺荒凉。
而实地取景更多的作用是让一部优秀的影片更加趋近于无暇,就像一个强健的体魄配上一副漂亮的皮囊,如果再加上一个有趣的灵魂,这就组成了完美。
当然,《南极之恋》的团队,不远万里奔赴南极,在如此恶劣的气候下完成拍摄,这种对工作的认真和热忱让人由衷的佩服,就是多少显得有点执拗或执念。
导演本人曾经参加过两次科考队,并且《南极之恋》的同名小说也是在北极的小木屋中创作完成,怎么看都带着些许对往事的追忆和没有释然的情怀。
在看《南极之恋》的幕后纪录片时,大多讲述的都是剧组的艰辛和不易,好多工作人员包括赵又廷都患上了雪盲症,临走的时候全员都黝黑了几个色号,确实让人动容。
可即便如此,依旧不能成为影片拉票的噱头,我对于这样的宣传,一直都保有警惕,努力是最不值得拿出来夸口的东西,因为这只是你在行业立足的基本。
娱小妹有个爱好,就是每逢春节假期就喜欢在家看动物题材的纪录片,什么《地球脉动》、《帝企鹅日记》、《生命的故事》等等。
最喜欢的就是至少撸了2遍的BBC神作《冰冻星球》,其中生命在恶劣极地环境中展现出的那种负隅抵抗的顽强,既震撼又悲壮,你会对那些一心只为了生存的强大欲望而肃然起敬。
这种通过敬畏生命开拓的思维格局,会让你在面对七大姑八大姨那抛不开世俗的盘问时,显得坦然自若游刃有余,这就是格局上的降维打击。
虽然扯的有点远,但比起《冰冻星球》中那些“作死”的经历,比如摄影师乘坐的小船时不时就被虎鲸群团队协作的战术猎杀一下,或是在拍摄绝版“死亡之指”时来场与死神竞速赛跑等等,《南极之恋》剧组的辛劳着实有点小巫见大巫般的不值一提。
说了这么多,小伙伴们是不是以为这又是一部靠着噱头宣传实际上名不副实的电影。
其实,我就是抱着这样的心态去观影的,但是,看完之后,却远超预期的好看,虽然远没有到经典佳片的地步,但是7分的评价应该还算中肯。
如果手松一点,再加上南极实景中企鹅与海豹宝宝们的卖萌和久石让大神的音乐加持,给个7.5分也不算过分。
相比其他水军遍布的影片,这部片子在豆瓣上,网友们给出的6.9也还算公平。
由于时间关系,娱小妹购票时只能选择午夜的场次,当时特怕会出现在观影途中一觉睡到散场的尴尬。
没成想除了开头莫名其妙的飞机失事和赵又廷主角光环下的毫发未损外,在剧情进入到和杨子珊的二人世界之后,影片开始变得意外的紧凑和好看。
算不上绝对的毫无尿点,但至少兴致勃勃的在凌晨看完了2小时片长的电影,就足以说明剧情上至少是过关的。
另外,我很喜欢《南极之恋》中两位演员的表演,整整2个小时的电影,除了开头恨不得刚出场就领盒饭的外国机长和女研究员外,基本就是靠两位主演撑起了整部戏。
由于没有过多角色去分散观众的注意力,就会导致观众在两位角色身上投入更多的关注,这对两位演员的要求是十分高的,好在整体看来,虽然算不上登峰造极,但也是可圈可点。
我很喜欢杨子珊,总觉得她的身上有种难以名状的讨喜,好看的脸蛋加上温暖的笑容,你即使不喜欢也绝生不起一丝讨厌。
眼缘这种东西真的是没道理可讲,第一次看《致青春》时,就被她唱的《红日》给惊艳到,舞台上光芒四射的活力加上敢爱敢恨的执着,这种不计后果的喜欢是每个经历过青涩的人都可望而不可得的珍贵。
而这次她饰演的荆如意,是一位高空物理学家,高知的背景就决定了与郑薇是截然不同的高冷和矜持。
而杨子珊知性中偶尔露出的狡黠就像南极湛蓝天空上放晴的阳光,自然又舒服。
最喜欢的一段戏,是如意因为双腿不便无法自己如厕,接连敲了两次赵又廷的床板才羞愤难当的说出原因。
这种面对陌生人难以启齿的尴尬和自己又无能为力去解决的委屈所纠结出来的窘迫,是一个女生放下所有尊严后的乞求。
所以当赵又廷帮她在床板上开了一个洞又放下一个盆,将这件本该隐私的事情又归还给隐私,让鼓足所有勇气才放下所有尊严的如意心里该是怎么样的感激。
所以,她最后说的“道在屎溺”的浪漫,我想我是理解的。
更我意外的要数赵又廷饰演的富春,虽然这个名字总让我跳戏的联想男主小名应该叫山居图,但依然不影响这个角色的饱满与魅力。
一直觉得赵又廷就是那种美男型的演员,在影片中的功能应该类似于小鲜肉之流的颜值输出,但是在《南极之恋》中,这位帅哥却让我看到一个男人该有的样子。
不同于好勇斗狠的莽撞或者阴险毒辣的算计,而是那种面对死亡迸发出的那股子倔强和凶狠,这种最原始的野性才应该是自古遗传下的阳刚。
而且,在影片后期,你能明显看出赵又廷比之前消瘦了好多,再加亲自奔赴南极实地拍摄,这种付出也确实能够看出一个演员应有的职业素养。
同时,赵又廷还是片中的笑点担当,因为总共就两人,杨子珊主要负责劫后余生的“床戏”,其他重担自然就交到了赵又廷身上。
而且娱小妹数了,这应该是赵又廷影史上脏话最多的一部电影,动不动的就操着一口台湾腔来上一句国骂,其实人在情绪极端波动的时候,再简洁优美的诗句都比不上一个艹字来的传神。
除了烂片,娱小妹基本不会剧透,我们今天也是一样,不讲剧情,只聊一些网上比较有争议的情节,如果你我观点一致,就权当做一种交流,若是差异很大,就当做另一种角度的解读。
毕竟观影是件很私人的事情,我可以喜欢的一塌糊涂,你也可以讨厌的无以复加,没有对错,这是个求同存异的过程,况且我也只是一个影迷,所谓的自由,说穿了就是我不认同你的说法,但我尊重你说话的权利。
网上很多人在诟病《南极之恋》中的多处不合理,其中就有飞机恰巧失事在一个废弃的临时科考站附近的设定。
娱小妹想在这里说一下,影片毕竟是对生活的再创作,其中添加了很多的艺术加工和创作幻想,如果没有这个小木屋的话,失事之后的剧情,一个“卒”字就能够概括。
其实很多电影中如果没有最后“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提醒,很多人也不会相信这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
就像《血战钢锯岭》中,脱离历史真实事件的话,你很难相信在一个如炼狱般的修罗场,手无寸铁的道斯在拯救了所有伤员后还能安然无恙,但这就是真实。
其实真实和艺术的边界十分模糊,有点类似于宗教信仰,你愿意相信它就存在,选择不信也没什么影响,只是少了些许乐趣。
不过,《南极之恋》中还是存在不少bug的,比如赵又廷钓鱼之后掉入裂缝,即使主角光环附体,最后如有神助的爬了出去,但依旧是毫发未伤,确实有点小强般的过分了。
我可以接受南极那种地界随便昏迷个把小时还能醒过来这种自发热的身体机能,但是从那么高的地方摔下来总得断掉几根肋骨意思意思吧。
否则就凭男主这身体素质,就只当个婚庆老板简直太屈才了,也难怪算命的说他会寿终正寝,就这回血机制估计天赋全点在命硬上了。
另外就是赵又廷那堪比GPS导航的方向感,对于娱小妹这种超级大路盲来讲,这种技能简直是无法想象更无法理解的超能力。
我至今都能回想起被三元桥和四惠桥所支配的恐惧,而人家富春在茫茫雪原中楞是没有走失过一次。
虽然杨子珊在前面科普了一大堆东西,什么太阳从南方升起啊,要通过影子的夹角来确保自己走的是直线啊等等,但都只停留在理论阶段,一到了实际应用阶段就开始只字不提,仿佛打通了任督二脉听一遍就能融会贯通。
其实这也可以理解,那些基础科学只是告诉观众通过这种操作理论上是可以确保在南极雪原不会迷路,至于具体怎么实施就要靠观众自行脑补了。
但这也恰恰失去了电影升华为到高级的方式,如果把这些理论结合实际去展示出来,会更加让人信服。
我甚至觉得,即使有这么多科学理论做支撑,也无法应付瞬息万变的南极气候。
看纪录片中就有提到过,曾经有人在风雪天从科考站A楼到B楼不到2百米的距离走失了,如果可以用一次迷路来代替坠入裂缝的剧情,会比现在让人信服的多。
其次,还有很多网友会质疑,男女主人公之间的爱情,会认为赵又廷没事就导航出门,杨子珊只能宅女卧床,两人很难培养出感情。
娱小妹认为,恰恰相反,人在一个完全绝缘的环境中,本能的就会更加依赖你身旁的熟人。
给大家讲一个知识点,约会中有一个惯用手法就是场景切换,也就是吃完饭后马上换个餐厅喝饮品然后去另外个场所看电影,这其中场景切换的频次越高,女方对于男方的依赖会越加重。
因为每一个场景对于她来说都是一个陌生的环境,现在我们把这个环境切换到人类绝迹的南极,这种依赖和寄托会几何倍放大。
如果你觉得这还不足以有说服力的话,我只能说《荒野余生》中汤姆汉克斯都能对一个球产生感情,两个活生生的帅哥美女为什么就擦不出丁点火花。
不过,如意和富春的爱情拍的还是不够完整,虽然那段求婚戏中,用无形的戒指隐喻了在如此圣洁的地方那没有任何物质渲染近乎纯粹的爱情,确实让娱小妹有几分唏嘘,但是仍旧存在情难动人的通病。
这无关于两位演员的演技,更多的是故事层面在感情上的展开的不够彻底,感觉导演是打着爱情的幌子,拍尽了南极的风光,不得不说,南极实在太美了,那海天一色的山河秀丽,实在有点抢戏。
最后就是关于结尾如意死没死的讨论,说这个之前不得不吐槽最后雪崩的巧合和把玉观音夹在日记本中的设定,那么薄的本子夹一个那么厚的玉石,第一次随手翻阅的时候竟然没发现,也是太过鬼扯。
说回如意的结尾,我觉得这更多的还是要看你相信哪个故事,导演很浪漫的把片尾意象化,哪个更能打动你,那就是这个故事的结尾。
看了一篇影评把这个结局比作薛定谔的猜想,我觉得很恰当,就像《少年派》里的老虎和《盗梦空间》里的陀螺。
但是娱小妹认为,如意最后还是死了,不仅仅是欧若拉的出现和鲸鱼幻像的暗示,还有一个细节就是当如意睁眼的时候,富春始终没有看她一眼。
那是种近乎绝情的平静,只是外表强装的固若金汤,内心其实早已哭倒了一座城墙。
就像村上春树在《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一书中写道的,“这世上存在着不能流泪的悲哀,这种悲哀无法向人解释,即使解释也不会有人理解。它永远一成不变,如无风夜晚的雪花静静沉积在心底。”
喜欢娱小妹,就关注呀!
独家专访|
| | | | | | | | |
热点跟踪
| | | | |
约稿合作:sxswg1 | 转载授权:sxyyg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