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日晚,第31届电视剧“飞天奖”暨第25届电视文艺“星光奖”在浙江宁波揭晓,曾在去年引发朗读热潮的大型文化情感类节目《朗读者》再获殊荣,以超高呼声摘得第25届“星光奖”电视文艺栏目大奖。
作为过去一年多来文化类节目的卓越代表,《朗读者》自开播以来便凭借兼具思想深度、精神高度、文化厚度的节目内容多次引发全民热议。此后更是收获了第23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最佳季播电视节目”以及2017中国综艺峰会匠心盛典“年度匠心制片人”“盛典作品”等多项大奖。一次又一次斩获含金量极高的电视节目大奖,《朗读者》脱颖而出的魅力究竟是什么?
“思想深度、精神高度、文化厚度”有机结合释放人文之美
2017年年初,以《朗读者》为代表的众多文化类综艺火爆荧屏,从开年的《中国诗词大会》到年末的《国家宝藏》,文化类综艺迎来了前所未有的“爆款”井喷现象,甚至有不少媒体将2017年称作“文化综艺节目元年”。
本届“星光奖”共收到2015年10月1日—2017年9月30日期间播出的参评作品445个、1243小时,涵盖六大类别。“星光奖”评审在谈到获奖及提名作品特点时提到,相较于往届,本届参评作品水平明显提高。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两年间,文化类、科技类节目在题材样式的拓展、文化内涵的挖掘、制作理念的创新等方面均实现了显著突破。以《朗读者》为代表的文化类节目,结合新的时代特点和实践要求,较好地实现了思想深度、精神高度、文化厚度的有机结合。
2017年2月,《朗读者》在央视一经亮相,就全民风靡,高热不退。节目以个人成长、情感体验、背景故事与传世佳作相结合的方式,选用精美的文字,用最真实的情感传递文字背后的价值,旨在实现文化感染人、鼓舞人、教育人的传导作用,展现有血有肉的真实人物情感。
节目播出期间,共有100多位不同年龄不同身份的朗读者为观众献上了83段代表着不同经历的朗读,每一期朗读都有着不同的主题词。从第一期的“遇见”到最后一期的“青春”,这些充满故事的朗读引发了无数网友的共鸣和感动。
在第一期节目中,96岁的翻译大师许渊冲让观众“遇见”了语言之美;第三期节目里,麦家用自己与儿子相处的经历告诉所有父亲面对叛逆孩子时的“选择”;第九期以“家”为主题的朗读中,以中国科学院院士潘际銮为代表的十三位清华功勋级老院士、老师和校友一同朗读的《告全国民众书》点燃了观众的家国情怀。这些结合自身情感经历的朗读或许在发音上不见得多标准优美,但释放出的情感却是无与伦比的。
线上线下紧密联动 同名书籍、朗读亭裂变“文化核能”
从2017年2月开播至今,《朗读者》的全民热度没有随着第一季的收官而冷却。让几乎所有电视节目都望尘莫及的是,它不仅仅是一档优秀而成功的电视节目,更成为了一个年度文化热点,造就了一场年度文化事件。
以文学之名叩问生命。第一季节目收官之后,央视《朗读者》同名图书由董卿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2017年8月出版,销量突破110万册,堪称图书市场的一匹黑马。从节目特别延展到线下众多城市的“朗读亭”,再到将电视文本转化为AR技术加持的“电视书”,《朗读者》不断尝试丰富多样的形态,就像一位孜孜不倦的“文化导游”,为广大观众和读者打开一扇又一扇精神世界的大门,带领他们通往更加辽阔的世界。
可以说,一股从线上传导至线下的“朗读热浪”星火燎原,随后又以自发裂变的强大效应在全社会不断发酵,生根发芽,为“全民阅读”树立了榜样效应,更注入了鲜活的生命与魅力。
推进“全民阅读时代” 激活大众自我提升文化诉求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倡导全民阅读,建设学习型社会”成为其中一项重要内容,这也是自2014年开始“全民阅读”第五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另一个不容忽视的趋势是,当下,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推进高质量发展”也成为新时代的新要求——无论是用丰富的文化精品涵养大众的精神世界,还是为了提升国民素质呼唤书香之气的回归,“全民阅读”的重要性和迫切性都是不言而喻的。
在众多学者、专家看来,《朗读者》的成功面世,一举在2017年的开年让“阅读”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这档节目唤醒了大众内心的朗读热望,也激活了普通老百姓通过读书提高修养的文化诉求。在其不凡影响力的带动下,各大书店、学校、社区乃至企事业单位,从城市到乡村,“朗读”成为当下一道独特而靓丽的全民风景。也难怪有众多网友表示,“一夜之间,董卿不再只是长辈的心头好,更加成为年轻人的新偶像。”
目前,《朗读者》第二季已经启动录制,预计很快就将和观众们见面。据悉,新一季节目不仅嘉宾阵容充满惊喜,读本、舞台和朗读亭也将全面升级。文学经典是心血的酝酿,一档优秀的文化节目亦然。时光的沉淀、匠心的磨砺,方能让其迸发出最为绚烂的光芒。整装待发的《朗读者》第二季,正翘首以待和广大观众、读者的又一次美丽遇见,去打开大千世界,去迎接无数可能。
原文标题:《朗读者》拿下中国电视艺术最高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