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乎现在所能看得到的抗日神剧,都是一己之力消灭多少日军,但电视剧终究是电视剧,抗日年代,中国受到的压迫和欺辱不言而喻,根本原因是什么呢?其实就是没钱。用时下的网络热词来说就是“何以解忧,唯有暴富”。潜藏于战火连天、刀光谍影下的战场,搬上台面却是一场腥风血雨的经济灾难。
说起来,抗日战争影响最大的不只是民生方面,还有民族经济几乎毁于一旦,经济发展停滞。前方打着战,后方物资又不足。
而中国在军事上受到压迫,后勤供应系统又需要保证。怎么办呢?为此国民党的一个上将想出了一个办法,这个上将是民国历史人称“无兵司令”的张发奎。
张发奎在奉命驻守某地时,曾经让他底下的兵自己饲养猪与鸡,栽种蔬菜,以改善伙食。而在冬天没有棉衣穿的时候,就跟当地的商人合作,那时候商人想要设立一些番摊(赌桌)或烟榻,用来服务那些无恶不作的日本人,日本人财大气粗,战争之余消遣消遣,自然有这个市场在。
张发奎看到了商机,他答应这些商人每月缴付一笔贡金,用那些在山区上国民党拨下的钱款换取了一大批军需物资,之后再转卖出去,钱生钱,赚了一大笔钱,也因此使得他的士兵有衣服穿,解决了士兵寒冷恶劣天气下作战的不利条件。他也用剩下的钱来救助一些可怜的人民。
而民众十分感激张发奎,张发奎也因此想出个军民协作的办法,来使得民众守护家园、的愿望得以实现。张发奎和民众们达成初步的一致,民众为抗日军当挑夫,当小卒,打探的斥候,侦探,还帮忙救治在战场上受了伤的士兵。必要的时候,民众和士兵都要窝在一处隐蔽的地方种田以维持后勤的食物补给。
不仅如此,民众还负责为抗日军提供地图和不为人所知的一些小路突击路线,还帮忙破坏铁路,烧水做饭。当然,国民党方面也有提供医药费,但是很多交通线路被破坏了,军需物资无法送达的时候,就更发愁了。
所以抗日真没有像电视剧想的那么容易,何况在冬天那么恶劣的时候,没有棉衣穿的士兵不用打日本鬼子就先被冷死饿死了。真是何以抗日,唯有暴富啊。抗日也需要商业头脑的,不然在那个通货膨胀的时代别提打仗,没饿死冻死就不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