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

别把电视剧当人生教材了!

字号+作者:季末 来源:季末2018-03-23 我要评论()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偶像剧中的过客看偶像爱情剧最大的快感,就是很容易让你猜中谁最后跟谁得成正果,谁不过是谁爱情路上的过客。'...

偶像剧中的过客

看偶像爱情剧最大的快感,就是很容易让你猜中谁最后跟谁得成正果,谁不过是谁爱情路上的过客。为什么是偶像剧?偶像剧当然以长得不赖的演员为正主儿,因此一看见有长得不怎样的角色闯进了俊男美女的爱情线,其下场已可思过半,十猜九中。

最近就看到一个当红的偶像,在剧中一直被一个样貌娟好的女生单恋着,可这男的一直在寻找他梦中的女神,因为那女神曾在他人生低谷中给予他光明的希望,那善良的脸,让他念念不忘云云。后来女神真的给他找到了,一看那演员,久经这类偶像剧惯技训练的我,心里就琢磨着,这怎么行?

别把电视剧当人生教材了!

男生与这女神有了一集左右长度的交往,两情相悦,投缘得紧。要是男的最后抛弃女神,形象就不好;女的抛弃他,又得花多一两集的篇幅,观众怕会不耐烦。所以,把这个过客女神解决掉的唯一方法,就是让她死于非命,连患了绝症都嫌她费时失收视。果然一如所料,善良个性在照顾观众的前提下,是敌不过男才女貌—其实应该是男貌女貌的。

哪管俊男与美女最初好像完全搭不上边,但权在监制与编剧手中,冤家或好友最后都不得不终成眷属。不为什么,只为他们的脸蛋够匹配,两个人相爱在一起的问题都好解决。

不是说,这些像棒棒糖般的偶像剧,主要是让观众看得赏心悦目、欢欢喜喜吗?没有将现实中不方便承受的沉重带进这梦剧场,也没有太深沉的阴谋诡计牵涉其中,怎么这些屡屡被猜中的剧情,想深一层,会让人在梦幻中惊醒过来?个性与气质在这些爱情剧中永远输给长相,不啻是一场没有烟硝的战争,寻梦的观众难道就没有看出当中的残酷?

现实的爱情斗兽场,与电视剧相距有多远?是编剧在反映现实,还是为观众提供了一个虚拟美化了的现实,让普罗大众喘口气?想想看,倘若那相貌平平的女神最后一直跟帅哥爱到底,观众还会一直追看下去?因此看不下去的观众,又有没有想清楚究竟什么才是梦幻?相貌一般的大多数人,怎么就没想过中庸之姿成过客,他朝君命也相同?

别把电视剧当人生教材了!

小奸隐于市

《宫心计》结局篇收视人数达三百多万人,即有近一半港人当晚留守在家中,市面理应一片荒寂才对。这个就不要太考究了,在共识难寻、主流没落的今天,以勾心斗角为卖点的剧集仍能一枝独秀,起码告诉了想知道港人都在想什么喜欢什么的学者,我们就是爱看人斗人。

从来那些斗智故事都是卖座保证,《三国演义》不提供那么多智力比赛桥段,能大大抛离《三国志》吗?只是时代变迁,《三国演义》把人物面谱化的程度,从今时今日娱乐大众的服务态度看来,是远远不够的。

香港制造的奸妃们,斗个你死我活,斗的都不是智,那些所谓智,真是见仁见智;最常见的是嫁祸而已,离孙子及宗师鬼谷子的水平远甚。她们都只停留在斗嘴斗气斗狠毒的阶段。妃子跟皇后之间的冲突场面,根本没得斗:言语间互不示弱,已到失礼地步,藏在绵里的针欠奉,而妃子敢向皇后出言不逊,已于礼有亏,早死了又死投胎为人,皇后还好端端在位。

本来这正符合大众观赏快感的需要,像京戏的角儿,奸字写在化妆上。你来个真人版的含蓄化,就看得不够爽快了。这是大众娱乐,新闻要娱乐化,历史也得娱乐化。

奇是奇在据说这类斗戏收视成功原因之一,是很多人把剧情视作职场参考。有吗?行吗?办公室政治有那么高娱乐性,有需要斗到七情上面,又容许你把阴谋变成阳谋?那批观众在公司是老几?身系多大的利害关系,要从电视剧参考一技傍身?

管你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公然在下属面前露出个杨怡式的奸相,人心未尽失,也会成笑柄。勾心斗角戏可成处世教材,同属笑话一则。戏中演员受剧本所限、说书式传统所需,演技经长期训练而非生活实战,成年未成年观众切勿模仿。

奸人要是都奸得坦荡磊落如君子,明码实价跟对手报告内心的算计,也就社稷社会幸甚了。这世界可能有很多坏人,至于大奸大恶,是比较罕见的,因为一早便现出真身,没人会上他们的当着他们的道儿;小奸嘛,使些小坏撒个小谎不为人察觉者,你我他是也,故曰小奸隐于市,不胜防也不用防,想被人谋害也要讲资格。所以,欢欢喜喜看宫廷假斗法就够了。

别把电视剧当人生教材了!

电视剧《深夜食堂》

人生真的不如戏

瞧不起肥皂剧的人,对那些给夸张了的恩怨情仇最看不过眼。常常问着无解的问题:为什么久不久就来个一家同桌吃饭的场面,又专挑饭局时斗嘴?大富之家争产业就算了,为什么连一般家庭都不放过,亲人之间也难逃勾心斗角的情节,没有产好争,争些风吃些醋也是好的。

这类剧情,若有人要无限上纲,广管局是该收到大量投诉信的。如果一些在电视上播放的电影,动不动就要大惊小怪提醒观众当中有不雅用语或暴力情节、要家长陪同子女观看的话,这些比文革时期文明一点的斗争史,一家人在电视机面前看罢,怎可能不感到尴尬?

家长陪同家人看时是否要同时宣扬儒家伦理?机会恐怕不大,一家人乖乖坐着看一部剧?这是什么时代了?伦理剧主要由上了年纪的家长捧场,看完巴不得从网上寻回自己的儿女,跟自己斗一斗也胜过老人家孤坐和谐冷清的沙发。这才是这些剧的歹毒处。

必然勾心斗角的情节,有伤了什么风化了吗?有挑拨了观众跟家人较劲内斗吗?如果有,那就是演的人没入戏,看的人倒让自己代入角色里,把家庭关系幻想成朝廷与办公室里的权力图谱,明争暗斗到思觉失调的地步。

即使是办公室政治,也都给电视剧放大夸张了。一般的打工仔,哪来那么大的利益,酝酿出看得人大叫过瘾的苦大仇深呢?耳濡目染的威力再大,这也不是家暴的成因吧。如果硬要说争产争宠的情节会对人心有影响,那先请名人版的真人真事也别写得那么引人入胜,一二三木头人怎敌一二三四五奶耐人寻味?

一如投资市场,肥皂剧不在实体中加点泡沫,找谁来投资,谁来看哪?有人有心拍一个比大澳和谐的社区家庭剧,拍得如何温情洋溢,怕也是赶客的行为。是因为大市兼大势所趋,会描写人间美好物事的人越来越少,观影口味浓淡皆宜的人更近绝种。

还是别太认真好了,人生真的不如戏,起码没那么戏剧性,就当作是看一种与己无关的热闹吧,偶尔看看,觉得还不赖。这些角儿,每个人在吵架时的表达能力,都忽然拔高,口才出众,用字刁毒。若这果真是普遍现象,这个社会的语言水平也还是很有希望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