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

《幸福有配方》用扎心的剧情,让你重新思考爱与责任

字号+作者:孤烟 来源:孤烟2018-02-16 我要评论()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归亚蕾、董勇、黄觉都是我很喜欢的演员,《幸福有配方》在央8开播自然不能错过,正值春节放假,陪着我妈围着电视机看了五集,除了收获切身共鸣外,更多的是面对'...

归亚蕾、董勇、黄觉都是我很喜欢的演员,《幸福有配方》在央8开播自然不能错过,正值春节放假,陪着我妈围着电视机看了五集,除了收获切身共鸣外,更多的是面对亲情、生活的思考。

剧名“幸福有配方”其实是抛给观众的一个问题,而38集的电视剧里有这个问题的答案。这套剧正是围绕“幸福”这一主题,讲述了老年丧偶的宋玉华与三个儿女之间的故事。

这个命题以及人物设定本身就极具现实意义,中国的经济结构决定了多数中青年都在北上广等一二线城市打拼,一年难得回一趟家,导致独居老人越来越多;即便和父母生活在同一个城市,很多也是结婚后分开住,难得一个星期回去探望一次父母。在不经意间就会产生不对等的情感关系,老人不想给子女添麻烦,宁愿自己孤单寂寞,子女也不是没有孝心,总觉得来日方长,还是先努力把工作干好。《幸福有配方》将故事背景放在温婉的江浙,剧情却格外犀利,每一件看似生活中的小事都精准的戳中痛点:

家里的长子差点没赶上父亲下葬,三个在大城市工作的孩子都指望不上,关键时刻竟然要靠住在附近的亲戚;

教了一辈子书的宋玉华似乎没什么爱好,没了老伴儿之后特别孤单,但是又不想耽误孩子们的工作,不想成为累赘;

婆媳关系是老大难,看到第五集,宋玉华和儿媳妇还没照面,就已经火药味十足。儿子想尽孝在媳妇那遇阻,有点夹在中间两头难做的意味;

不管儿女多大岁数,在父母眼里都永远是孩子,大女儿闹离婚,老太太知道后马上血压就上来了。我们总是希望老人们少操心,但是从未换位思考过。

以上种种都是观众现实生活中普遍要面对的问题,在这些问题牵涉到生活的哲学、两代人相处的智慧,以及爱的表达和责任的承担。剧中的角色塑造接地气,能引发思考和共鸣,大儿子沈越在父亲突然去世后急不可耐的想尽到长子的赡养责任,在这件事上他其实表现的有点矫枉过正也有些主观,想尽到子女的责任没错,但他忘了考虑一下自己母亲的感受,是不是住到女儿家会更舒服一点?他的坚持到底是为了给母亲一个更好的晚年生活,还是让自己心安?

在这件事情上,大儿媳表现的有些自私、刁蛮和理性,她千方百计的拒绝婆婆住到家里有些面目可憎,不过她和两个小姑子之间的对话很有趣,到底是养儿防老还是养女防老?在我看来这个问题很难有标准答案,剧中宋玉华有三个孩子才引发了她应该跟谁住的矛盾,而从八零后这代人开始,很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赡养父母责无旁贷,是儿子还是女儿反倒没那么重要了。

当然,这些扎心的现实问题将逐一解决,《幸福有配方》终归要回到主题,也就是宋玉华找到晚年的幸福,这一点其实很适合把电视剧放给自己的父母看,他们或许会通过电视剧总结出新的生活智慧。

《幸福有配方》做到了多维度叙事,给观众提供了多个切入点,我妈比较关注宋玉华,因为两个人年龄相近。而我更关注两个方面,一是沈越如何处理家人之间的关系,二是沈梅如何处理夫妻关系。她放弃踏实、乏味的日子和丈夫离婚,平时只顾着自己的小生活,失去了女儿的抚养权不反思只知道埋怨对方,沈梅是剧中典型的反面教材,目的是警醒观众,和伴侣、子女到底应该用怎样的态度相处,特别教育人。

《幸福有配方》的写实和接地气首先要归功于剧本,凝结了生活的智慧;其次是归功于演员,他们在塑造角色上融入了生活的经验,所以无论是归亚蕾、董勇,还是黄觉等演员,几乎都没有什么表演痕迹,但是在情绪的表达上都非常到位,比如宋玉华知道沈梅离婚时的担心和气恼,沈越面对母亲、妹妹和妻子不同人的不同情感和情绪,看上去都非常贴近现实生活。

其实在看这套剧的过程中,我也在不断的思考和反省。

思考的是,父母的安全感该如何给予,剧中三兄妹其实都有非常不错的经济条件,住大房子、开高档车,但是宋玉华并没有什么安全感,在她淋雨发烧病倒在床上到时候,可能在担心自己死在空荡荡的卧室里吧!我们想尽孝、想给父母安全感,往往都是给钱、给富足的物质生活,殊不知对于老人来说,这些恰恰是他们并不需要的,父母的安全感其实就是陪伴,有时间都应该多陪父母,他们就像你小时候需要他们一样需要你。

反省的是,我陪妈妈看了两个晚上的电视剧,突然发现,自己根本想不起上一次陪她看电视是什么时候,平时忙工作、忙应酬,回到家要么写稿,要么就是看她看不懂的电影、听她不喜欢听的音乐,连日常的交流都很少,现在想来这是不对的,多聊天多陪伴才是我最应该做的,感谢《幸福有配方》让我意识到这一点,先从这部电视剧做起,我要坚持每晚守在电视机前陪她追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