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自网络!
一个摄影师,一台摄像机,走了大半个中国,拍了6年,播了31年。
86版《西游记》可以说是许多人心中最美好的回忆,经典中的经典。
那时候的我们只是沉迷于那恢弘磅礴的魔幻世界,执着于眼前的风景,却从来不会关心它到底是怎样出现的。
直到慢慢长大,踏进了社会,懂了人情,明了世故,再回头看它,才知道,它是多么的艰难不易。
才知道,那笑容的背后,流着多少人的汗水。
让你来拍《西游记》,你敢吗?
有钱就敢,为什么不敢!
就这样,在1981年文艺部的一次会议上,《西游记》的开拍提上了日程,而导演,就是杨洁。
而她,首先面对的就是一个烂摊子。
首先就是经费、人手问题。
由于当时思想观念问题,许多领导对《西游记》的开拍是持有不支持的态度的,怕宣传了封建迷信,担不起责任。
其次,是取景问题,因为经费不足,很多领导说:
要拍景还不简单,北京周围都是,随便选,一天换一个地方都拍不完。
这怎么可以,绝不妥协。
导演杨洁用她的倔强挽救了一部经典。
然后在接下来的时间内,她又走遍了国内各大剧院,选角,而当这一切办好了以后。
在1982年,《西游记》正式开拍。
可以说86版《西游记》的拍摄难度真的不亚于西天取经。
可由于经费有限,主演甚至是制片主任均在剧中担任多个角色,不知你如今回头看,能否认出来。
当时迟重瑞就曾一人分饰4角:唐僧,《除妖乌鸡国》中井龙王、《四探无底洞》中的天庭文臣、《传艺玉华州》中沙僧。
徐少华也曾一人分饰3角:唐僧、唐僧父亲陈光蕊、东海龙王。
还有闫怀礼、马德华,除了饰演他们自己的角色,还分别客串过:千里眼,太上老君,西海龙王,和尚,山神,强盗,监丞等。
最令人意外的要属制片主任李鸿昌,他一人分饰的角色多达7个:渔翁、黑虎精、多目怪、蜈蚣精、大臣、客商、接引佛祖。
别看整个《西游记》里人物形象众多,可如果你算来算去,实际上就那么些人。
拿着微薄的工资,干着众多的工作,任劳任怨,这就是他们的执着。
取景之路成了“取经之路”。
从北到南,从东到西,为了找到符合要求的场景,剧组辗转了大半个中国,走遍了26个省市。
拍摄时,演员更是多次遇险,甚至导演杨洁都差点跌入山谷。
由于一台摄像机没有办法实现多机位拍摄,就抱着机器爬高上低,俯仰滚爬。
为了表现出孙悟空在被念紧箍咒时的眩晕感,就让孙悟空在地上顺时针打滚,而摄影师则被人抬着逆时针转动。
而在拍黄袍怪那集时,为了一个兔子奔跑的镜头,摄像师扛着机器跟在兔子后面猛追,一群助理扛着监视器也跟着跑,到最后也只是一只模糊的兔子。
吊威亚时,摔伤则是成了家常便饭,特别是孙悟空,有次摔得昏死过去。
甚至还有一次,170多斤重的沙僧从上边摔下来,砸在了摄像师王崇秋的脑袋上,以至于摄像师当场昏迷。
还有赤脚大仙,因为在干冰造的烟雾中呆了太长时间,从而导致昏迷,被送到医院紧急抢救。
甚至就连白龙马都过的很艰辛。
然而这些危险只是六年来的冰山一角。
这一切的一切,如今看起来都是那么的疯狂。
他们可以把生命的安全置之度外,只是为了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岁月如梭,时间一晃30多年。
有一句话曾说过,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可86版《西游记》,或许是一个例外。
因为在我们的眼中,它就是唯一,不可替代的存在。
熟悉的旋律,经典的扮相,是我们心中一辈子的记忆。
就像曾经在知乎上有一个提问:为什么网络上几乎没有人吐槽86版的《西游记》?
回答有很多,除了喜欢,我想更多的是致敬和希望。
致敬那些老艺术家,致敬他们的付出,致敬他们的努力,致敬他们的态度!
但更多的会是希望,希望在我们这个时代,有更多的人能够像老艺术家一样,可以为一个角色,奉献自己的全部精力,给我们带来更好的作品!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