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到头娱乐项目太多了,春晚成为了选项之一。
1
王菲和那英又在春晚合体了。
距离上次合体已经过去20年,那一年《相约98》火遍大江南北。在春晚之前,多家媒体都把王菲和那英合体当做今年的亮点,期盼着歌能和20年前一样一夜爆红,歌手继续引领时尚。
这一次的《岁月》明显是和《相约98》对标的,连舞台布景都和《相约98》接近。只可惜,在微博上火了的是王菲的手套——网友们在淘宝上找到了王菲同款洗碗手套。
至于歌,恐怕是达不到《相约98》的传唱度了。
前几天,知名音乐博主@耳帝 盘点了1987年到2017年春晚有代表性的流行歌手的表演片段合集,前面十几年是春晚在创造流行:《故乡的云》、《思念》、《爱的奉献》、《涛声依旧》、《雾里看花》、《常回家看看》;后面十几年就是什么流行唱什么:《至少还有你》、《老鼠爱大米》、《我的歌声里》、《卷珠帘》。
前些年,春晚的精彩片段会被地方电视台截出来轮播一整年,看得都能背过。现在,春晚演过什么大概过不了元宵节就被忘记了。于是,春晚的舞台开始回忆过往经典了。
2012年,春晚30年,总导演哈文做了致敬春晚30年的歌曲串烧,费翔《故乡的云》、韦唯《爱的奉献》、张明敏《我的中国心》等经典被重新搬上舞台,神州大地无数的妈妈立马泪崩了,还有妈妈蹲在电视面和费翔合影。
这种致敬经典的节目最近几年还有。2017年春晚,姜昆表演了相声《新虎口遐想》,时隔30年之后他再次掉到老虎洞,围观群众不再急着找中央电视台报道,而是忙着拍照发朋友圈、点赞。
姜昆很努力找回当年的感觉,连「苍蝇老虎一起打」都用上了,可依然达不到1987年春晚的《虎口遐想》的水平,更别说超越。
在《虎口遐想》中,姜昆饰演一个小青年,掉进动物园老虎洞之后展开了一系列遐想:从打虎到放弃打虎,再回看自己事业无成、人生无望,就要在战战兢兢中死去,又开始想政策赔付,甚至埋怨社会,最后却在围观群众皮带的帮助下逃离虎口,看着解裙带的姑娘又动起了男女之思。
《虎口遐想》没有特定的讽刺对象,却不乏荒诞;表演生动,极具画面感——作品彰显着年轻人的活力和机灵,在《新虎口遐想》里,这股机灵劲儿不见了,姜昆老了,他只能努力向年轻人靠近。
春晚又何尝不是这样。
它也在努力迎合年轻人的口味,请TFboys、鹿晗、李易峰、郑恺等流量担当,可还是找不回年轻的感觉。
春晚也算是80后,今年35岁,已步入中年。
2
我比春晚小几岁,也算是和它一起成长。小时候,最开心的就是看电视上重播春晚经典相声小品的片段,尽管对每个梗都烂熟于心,还是会看一遍笑一遍。那时候不懂什么大道理,只是觉得演员们演得真实、不做作——当然,也会有一些不好笑又特别说教的小品,这些小品是不会被反复重播的。
长大之后发现,一些相声小品简直是教科书般的存在。
除了《虎口遐想》,还有姜昆、唐杰忠的《电梯奇遇》,牛群、冯巩的《小偷公司》。这两个作品都是从生活的小事入手讽刺官僚主义、人浮于事的社会现状,幽默、荒诞且深刻。
黄宏、侯耀文的小品《打扑克》讽刺官场里大官压小官,赵丽蓉、巩汉林的《打工奇遇》讽刺商家肆意造假,赵本山、范伟《卖拐》系列讽刺江湖骗子。还有赵本山、宋丹丹、崔永元的《昨天、今天、明天》和《说事》。
就连带着主旋律味道、鼓励「计划生育」的《超生游击队》(90年元旦晚会小品),也能讲出「他进我退,他退我追,他驻我扰,他疲我生」这样的台词。
1991年到1999年曾任央视台长的杨伟光在2013年接受《中国周刊》采访时,曾谈过这个问题:新闻里的政治是要宣传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宣传党的方针、路线、政策,同时反映人民群众的要求、愿望和呼声。但晚会如果这么宣传,就成了大会、课堂,晚会只求要有自己的主题,要反映那一年中国发生的大事,用文艺形式表现。
于是,98年春晚庆祝香港回归并没有主持人说教,而是请了王菲和那英合唱《相约1998》,刘德华与张信哲、毛宁合唱《大中国》。
如今再也看不到这样的文艺作品。
主旋律的歌曲在春晚上变成了《赞赞赞新时代》,小品几乎全是《回家》、《同喜同乐》这样的作品。著名《天气预报》主持人宋英杰在微博上说,看了几个小品,都挺好的。小品可以寓教于乐,也可以寓教于不乐。
有可能深刻又寓教于乐的综艺,制作人都不愿意追求深刻。
马东接受《人物》采访时说,我们就是想做至于娱乐节目在做的过程当中和后来沉淀下来了什么,那是别人的事,我们没有,真心没有。因为这事上特别容易拔高自己,就是兄弟我当年胸怀大志,乱七八糟全来了,没有,真的没有。我们就是想做一个娱乐节目。
李诞在接受PingWest品玩采访时说,深刻不是追求出来的,而且深刻可能是一个副作用。幽默不用高级,不用深刻,好笑就可以。
更多的综艺连深刻和娱乐的纠结都没有,就是娱乐。
我8岁的侄女每天必看的喜剧节目不再是春晚的相声小品,而是《欢乐喜剧人》——只要我陪她看电视,就能看到宋小宝装疯卖傻。
小孩笑的很开心,这个年纪的小孩确实只需要好笑就行。可这种智商不在线逗人发笑的方式,终究就像挠痒痒一样,笑得多了也就烦了。
不知道10后们长大再看这些作品时是什么感觉,我只觉得80后还挺幸运的。
3
看春晚成了新年俗,但春晚的影响力已大不如前了。
在春晚上唱完《思念》一夜爆红的毛阿敏在接受采访时说,在春晚彩排时,所有参加春晚的人就说今年这丫头要出来,自己还不知道为什么要出来。第二天上街,所有的人都认识她。年初一坐飞机回上海,飞机上的人都认识她。她在春晚上穿的衣服就是在菜市场买的,却成了当年的潮流。
如今的春晚变了。在春晚珠海分会场上演唱歌曲《勇气》的派俊伟一出场,我一个讨论春晚的小群里是这样的:
群友A:这人是谁来着,好熟悉。
群友B:这不是在XX活动上唱过歌的派俊伟吗?你忘了?
群友A:哦,想起来了。
其实,春晚的影响力变弱了是好事,证明我们不再只靠一台晚会娱乐。娱乐方式多元化,是我们的生活变好了。
春晚的总导演也懂。曾执导2005年、2006、2009年等多届春晚的郎昆在2013年接受《中国周刊》采访时表示:
到上世纪90年代中期,我们发现这个主导地位在稍稍地转变,尤其是到了90年代末期,春晚的主导地位逐渐向伴随地位过渡。这是社会多元化的新形态造成的。很多观众宁肯选择在网络上玩游戏、看片子,有些人宁肯打牌或者去做些别的,也不守着电视看春晚。春晚的伴随地位就这样产生了。
如今,春晚不仅是伴随地位,甚至为了收视率迎合年轻人。因为年轻人的娱乐方式太多了,春晚只是他们的一个选项。
过去一年,仅从综艺来说,都是一档接着一档:《吐槽大会》《奇葩说》《中国有嘻哈》《明日之子》《脱口秀大会》无缝衔接,几乎贯穿一整年。年轻人还有电影、网络剧、游戏等众多娱乐方式。
春晚不够好看了,只是众多娱乐内容中的一个选项,观众们对它的期待值自然也就下降了。
但是,把现在娱乐节目的水平和当年春晚对比一下,大家怀念春晚又在所难免了。
你也得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