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

日韩吵架,吵出了TVB翡翠剧场的感觉

字号+作者:日本通 来源:日本通2019-09-14 我要评论()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2019年7月3日,上海,白洋淀杯上海国际少年足球邀请赛第二比赛日,日本少年队3-1胜韩国少年队。/图虫创意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新周刊”(ID:new-weekly),作者张家'...

2019年7月3日,上海,白洋淀杯上海国际少年足球邀请赛第二比赛日,日本少年队3-1胜韩国少年队。/图虫创意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新周刊”(ID:new-weekly),作者张家明,原标题:100年了,韩国人和日本人还在吵,日本通经授权发布。

日韩吵架,竟吵出了TVB翡翠剧场的感觉。

在首尔,数万韩国人请愿示威,呼吁抵制日货,甚至要求政府杯葛2020年东京奥运会。上个月,在韩国江陵举行的中日韩女子冰壶赛差点要拆伙,一度传出拒绝日本队参赛的消息。

在韩国民间,反日活动一浪接一浪。韩国快递行业拒绝配送优衣库产品,一位首尔市民把自己的日本车开到光化门前当众砸毁,2019年韩国小姐的获奖者集体拒绝参加日本主办的国际小姐大赛。

韩国小姐获胜者。

在东亚其他国家的民众看来,他们的心态是吃瓜的。

有微博网友调侃说:“韩国小姐派一人参加即可,反正各位佳丽长得都差不多。”“希望韩国不参加东京奥运会,让东京奥运会成为有史以来最干净的一届奥运会。”

调侃归调侃,韩国和日本吵起来是认真的。在首尔,有日本女游客因为拒绝韩国男子搭讪而被暴打;在日本,媒体上已经出现了“和韩国说再见”“断韩”之类的说法或主张,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过我的独木桥。

涉事男子对媒体表示,是日本女生先用日语骂他“照镜子看看”。/SBS

真有这么简单的分手就好了。2020年东京奥运会还未开始,就在韩国引起了轩然大波。

由于日本奥组委不愿意禁止观众携带旭日旗,其残奥会奖牌设计得像光芒四射的太阳,韩国方面向国际奥委会提出了严正抗议。

可以想见,在体育赛事上以强烈的求胜心闻名于世的韩国人,不可能杯葛东京奥运会而把奖牌拱手让人。但届时东京奥运会场上的日章旗,恐怕还是会让他们想起80多年前的一次耻辱。

看懂韩国体育,你才能看懂韩国人

1936年,第十一届奥运会在德国柏林举办。

朝鲜运动员孙基祯是长跑天才,最大的梦想是去奥运会拿奖牌,但他只能以日本人的身份报名参赛。

当时朝鲜半岛是日本殖民地,孙基祯不得不穿着胸前印着日之丸标志的运动服,以日文名字的英译“Kitei Son”(在中文里被翻译成孙龟龄)出现在柏林赛场上。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位来自远东的运动员第一个冲过了终点,成为首位在奥运会获得金牌和奖牌的朝鲜运动员。

孙基祯夺冠时刻。获得铜牌的是朝鲜运动员南承龙。

在领奖台上,会场奏起了日本国歌《君之代》,孙基祯神情黯然,用一盆颁给冠军的月桂树挡住了胸前运动服的日章旗,史称“日章旗抹消事件”。

此举激怒了日本政府。《东亚日报》因为刊登了孙基祯遮挡日章旗的领奖照片,被勒令停刊9个月。在日方的要求下,孙基祯的冠军奖品——古希腊骑士青铜头盔也被主办方扣押,直到1986年才还给孙基祯。

这顶头盔后来由孙基祯赠给韩国国家博物馆收藏,被列为韩国国宝。

孙基祯夺冠以及他遭到的压制,使其成为了朝鲜的民族英雄。2002年,《朝鲜日报》记者闵鹤洙在一篇报道中,以饱含民族情感的笔调概括了孙基祯的象征意义:

“孙基祯先生的马拉松人生是穿越艰难困苦的 20 世纪‘韩民族的缩影’。在日本帝国主义统治下的 1936 年,24岁的孙基祯戴着太阳旗标志参加奥运会,通过马拉松发泄了失去祖国的同胞之恨……”

1945年后,韩国得以独立,但孙基祯在国际奥委会登记的国籍一直得不到更改,韩国人数十年来为此忿忿不平。

1970年8月15日,日本战败纪念日的那天,韩国国会议员朴永禄带上了锤子和凿子,摸黑潜入德国柏林奥运会体育馆,找到奥运冠军纪念碑,将孙基祯的国籍“日本”凿掉,重新刻成“韩国”。

事后朴永禄因为涉嫌破坏公共财产而收到德国警方的拘捕令,德国方面将孙基祯的国籍重新改回日本。

直到2011年,国际奥委会才在网站上介绍孙基祯是韩国人,但孙基祯的名字依然是日本名字Kitei Son,国籍也没有改成韩国,理由是“如果修改他参赛当时登记的名字和国籍,就可能有损历史真实性”。

奥林匹克运动会官方网站,孙基祯的国籍登记为日本。

即使韩国人不想承认,他们在体育上表现出来的强烈爱国心,很大程度上也要追溯至日本的殖民史。

1919年朝鲜半岛爆发“三一运动”后,日本有限度地放开了对朝鲜的管制,允许殖民地民众自由结社。当时出现的第一批社会团体,就是各种各样的体育协会。

所以从一开始,韩国体育就与民族独立运动分不开,比赛输赢不仅仅是体育竞技上的事,还事关国体荣辱,尤其是不能输给日本。

在1986年的汉城亚运会中,韩国队拿下了93面金牌(仅比榜首中国少1枚),日本只拿到58面,被韩国代表团团长金潗大书特书:“这是我们五千年历史未曾有过的一大快事。”

然而,韩国人无形中将日本当成了构建认同的“他者”,日本人却始终没有怎么把韩国人放在眼里。

“很不幸,你生来就是韩国人”

据台大历史系教授陈翠莲统计,日本从1910年开始统治朝鲜半岛,但直到1919年“三一运动”爆发,日本社会基本不怎么关注殖民地,尤其是朝鲜与台湾。

1919年前,日本媒体显然更关注中国东北。图/陈翠莲

“三一运动”爆发后,很多日本知识分子都认为,日本将朝鲜从李朝的封建统治下拯救了出来,让朝鲜人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他们本应“粉身碎骨以报",有什么理由不满?

最后,日本知识分子大多将原因归为殖民地统治制度的失败,主张实行进一步的“日鲜融合”,即取消朝鲜的殖民地地位,将其制度、文化、语言等一切东西日本化,使朝鲜成为帝国的地方行政区,以后或可改称“西海道”。

可想而知,这种名义上的优待,会彻底抹杀朝鲜的民族性,朝鲜人是极度抗拒的。而这种被殖民的耻辱感,一直延续到了今天。

1945年9月9日美军接管,降下日本国旗,再升起美国国旗。

1970年,一名在日本长大的韩国人朴钟硕(Park Jong Seok),以他在日本的名字新井钟司(Arai Shoji)向日立公司申请了一份工作,并成为7名入选者之一。

当日立公司要求他提交户籍登记簿时,才知道他是韩国移民。然后日立公司以“不会雇佣外国人”为由收回了给他的offer。

日立是个国际公司,“不录取外国人”的理由很难令人信服,日本法院最终判朴钟硕胜诉。但朴钟硕可能一辈子都忘不了,当他向高中老师求助时,老师很直白地告诉他:

“很不幸,你生来就是韩国人,你不得不接受这个命运。

2019年8月,韩国民众在街头反对日本经济制裁,有民众要求日本为殖民地统治谢罪赔偿。/Eugene Hoshiko

这个案子容易令朴钟硕的韩国同胞想到,假设日本当年没有战败,朝鲜半岛从殖民地变成了日本的地方行政区,朝鲜民众一样会成为帝国的二等公民。

如果说韩国人“嫌日”是因为被殖民的历史,那日本人“嫌韩”到底嫌弃的是什么?

2017年,素来被称为“韩国通”的前驻韩大使武藤正敏,罕见地出版了一本嫌韩的书,名字恰好也叫《幸亏不是生为韩国人》。

武藤正敏在书中表示,韩国社会根本不适合生活,因为其贫富差距太大了,是一个“考试如同战争、就业难、结婚难、老后不安、自杀率高的极为残酷的竞争社会”。

平心而论,日本在这些社会问题上并没有太多的优势。

出生在中国东北的韩裔日本学者金文学,写过一本书叫《丑陋的韩国人》(山东人民出版社2005年1月出版),比较系统地收集了日本人对韩国人的负面评价,包括易怒、自大、无礼、排外等。

值得注意的是,金文学最后提出了一个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观点:韩国是一个“没有日本就无法生存的可悲国家”,“除了辣白菜外再无炫耀资本的生产廉价货的国家”。

金文学的观点虽然激愤,但日本对韩国的经济优势,似乎正是很多日本人轻视韩国的根本原因之一。日本政府一收紧原材料供应,韩国的半导体行业就手忙脚乱,难免会有日本人幸灾乐祸。

日本对韩国不再重要了吗?

在一个经济全球化的时代,两国经济谁都离不开谁,日本制裁韩国必然会“杀敌一千,自损八百”,韩国人反对日货也免不了闹出许多笑话。

韩国民众中显然有不少键盘侠,口头上虽然反日,身体上对日本的向往却没有减少。

据日经中文网9月4日报道,今年到访北海道的外国游客已经突破了300万人次,其中韩国游客贡献甚多,有73.12万人次,比同期增加了14.4%。

更打脸的是,最近网上流传着一个相当讽刺的视频,日本外相河野太郎在一次会议开始前,走到韩国记者跟前,笑眯眯地盯着相机,故作好奇地问:“什么牌子的?”

记者们只好说是佳能或尼康。韩国媒体认为,河野太郎此举未免有点“用心不良”:“你们虽然抵制日货,结果不还是在用日本相机?”

回顾历史,韩国的经济发展的确离不开日本,尤其是上世纪60年代出现的“汉江奇迹”。

根据1965年日韩签订的《日韩请求权协定》,日本向韩国提供了5亿美元的经济援助,加上民间的援助资金,总数超过了11亿美元。而当时韩国政府一年的财政预算只有3.5亿美元,这笔钱帮助韩国完成了大量基建。

所以,日本认为他们已经对战争行为进行了赔偿。当2018年10月韩国最高法院下令新日铁、三菱重工赔偿二战劳工,否则将冻结日本企业在韩资产时,日韩贸易战就难以避免了。

G20峰会,安倍晋三与文在寅握手8秒后各自离开。/韩国《中央日报》

问题是,由于复杂的历史原因,韩国人一直不太愿意承认昔日侵略者对韩国的经济援助,还反过来主张韩国对日本的正面影响。

这种微妙的心态首先体现在韩国的历史教科书上。首尔市史编纂委员会委员长、高丽大学名誉教授赵珖指出,日韩两国的历史教科书都有不少偏颇之处,韩国对日本的看法也有明显的倾向性。

在韩国的历史教材上,日本近代与朝鲜建交的动机被描述为“为了解决经济困难,接受先进文化”,而日本开关以后的快速发展则是对西方的“妥协”,才得以卑微地“挤进”了列强行列。

不过,这些历史争议一直都有,日韩两国吵吵停停,大家也都看惯了,为何是2019年才发生贸易战?

正如日本记者秋田浩之指出,最直接的原因还是韩国经济的结构性变化,给了韩国人底气。简而言之,中国占韩国出口总量的比例,已经远远超过了日本与美国的总和,韩国人开始觉得日本对他们而言不再重要了。

但两国民众可能都没有意识到,他们之间的敌对情绪,总是会被政客加以利用。

2012年8月,即将卸任的韩国总统李明博登上独岛,其支持率立马从17%飙升至84%。今年9月,随着日韩贸易战升温,安倍内阁的支持率也上升了6个百分点,达到了58%。

在众声喧哗之中也有清醒派。今年八月,韩国首尔中区在街头挂上了抵制日货的旗帜,不料却遭到了韩国民众的批评,不得不撤下并向国民道歉。

这才是一个发达国家该有的体面。但愿这样的民众不会成为少数派。

参考文献:《“孙基祯,KOREAN”亲笔签名邮票》,东亚日报,2009年8月10日《“IOC记录孙基祯为‘Kitei Son’”》,东亚日报,2011年3月3日《韩国体育运动历史演进与民族主义之形成》,国际研究季刊,台北,2011 年春季号《IOC主页上作出纠正“孙基祯是韩国人”》,韩国中央日报,2011.12.16《大正民主时期日本言论界的朝鲜论与台湾论》,陈翠莲, 2012 年度日本交流协会招聘研究成果报告《Reinventing Citizenship: Black Los Angeles, Korean Kawasaki, and Community Participation》,Kazuyo Tsuchiya, 2014《为什么日本出现“日韩断交论”?》,楚良一,RFI《日韩因对立失去的东西》,秋田浩之,日经中文网,2019/08/13《韩国国史研究和教科书所阐述的东亚》,赵珖,Atsumi International Scholarship Foundation本文经授权转载自《新周刊》:new-weekly)。《新周刊》创刊于1996年8月18日,以“中国最新锐的生活方式周刊”为定位,20多年来用新锐态度测量时代体温。从杂志到新媒体,《新周刊》继续寻找你我共同的痛点、泪点与笑点。关注新周刊微信公众号,与你一起有态度地生活。官方微博@新周刊。

-完-

《战后日本经济史》[日] 野口悠纪雄著作等身的日本知名经济学家深挖增长与停滞之谜的集大成之作日本究竟错在了哪里?中国会重蹈日本的覆辙吗?

小通长期撩想兼职投稿的小伙伴

后台回复【投稿】即可见详情

点击图片阅读

日本通丨517japan.com

转载原创请联系我们,获得授权

致力于做新鲜有趣的日本相关科普

给大家还原一个真实的日本

相关文章